1155年,66岁的秦桧一命呜呼,宋高宗高兴地手舞足蹈,长舒一口气说:
“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提起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奸臣秦桧,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部
《满江红》
,又让秦桧奸诈、多疑、残暴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大宋的子民,他不对国家尽职尽忠,反对金人奴颜婢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为了讨好金人,他不惜残害忠良、冤杀岳飞父子;为了洗白自己,他不惜违背祖制、肆意篡改历史;为了独揽大权,他不惜阻塞言路,架空皇帝。
真实的秦桧,比我们知道的还要腹黑狡诈百倍。
因此,直到清朝时,高中状元的
秦大成
在提起自己这位祖先“秦桧”时,依旧羞愧难当: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如今,秦桧及其妻王氏的跪像已在岳王庙前跪了800多年,可让所有人的都想不到的是,恶贯满盈的大奸臣秦桧,在害死岳飞后,不仅得以寿终正寝,他的儿孙也得以享尽荣华富贵。
都说,善恶终有报,恶人秦桧为什么能得以善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历史上的秦桧是怎样一个人?
有人说,秦桧是状元出身,才学出众、书法一流,实际上,秦桧的书法确有过人之处,可他既没有当过状元,本人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学识。
他之所以能独霸朝纲18年,跟他本人的素质、能力几乎没什么关系。
一、出身平凡、攀上高门
秦桧
,字
会之
,公元109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低级官员之家,出身既不算富也不算贵,早年为了贴补家用,秦桧还委曲求全,在私塾做过一段教书先生。
1115年,26岁的秦桧考中进士,开始正式进入官场,刚开始,秦桧的官职不高,只是
密州教授、太学学正
等一类基层文职,如果按正常的升迁途径,秦桧这辈子能当上一个四品京官就不错了, 那他也就不会在历史上遗臭万年了。
可偏偏秦桧遇上了一个厉害人物——他的老婆
王氏
。
王氏的出身甩秦桧一大截,她是北宋宰相
王珪
的孙女,这个王珪虽没有多大的政治建树,可他的孙女、外孙女都不是一般人。
除了嫁给秦桧的王氏外,王珪的另一个孙女嫁给了北宋第一奸臣
蔡京
,他的外孙女则是鼎鼎大名的婉约派词人
李清照
。
在王氏族亲的帮衬下,秦桧的仕途出现了质的飞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时,秦桧已步步高升到了正三品
御史中丞
。
此时的秦桧虽深受王氏恩惠,可有一点他与王氏家族截然不同,那就是“
气节”
。
王氏的父亲
王仲山
、叔叔
王仲嶷
等一大家子人都是坚定的“降金派”,还是金人刚举兵,就赶紧献城投降的那一种,可37岁之前的秦桧,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
二、坚守初心、力主抗金
1126年,金军兵临开封城下,索要大宋
太原 、中山、河间
三镇重地,秦桧义正严词上疏
宋钦宗
,直言道:
“朝廷不该向金人示弱,各守军应加强守备、抗战到底,最多割让燕山一路之地!”
可被逼上位的宋钦宗,并没有采纳秦桧的意见,而是派他去做了“割地使”,秦桧对这个岗位大为不齿,于是,一连三次上疏,拒辞不受。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将
宋徽宗、宋钦宗
二帝废为庶人,秦桧为保存宋朝宗庙,联名监察御史
马伸
等人上疏金军主帅
完颜宗翰
,请求恢复赵氏的皇家帝位,因此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
乞存赵氏议状”
。
“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以生灵为念,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俾为藩臣,则奸雄无因而起。元帅好生之德通于天地,桧虽草芥,亦被生成之数。无任待罪陨越激切恳求之至,谨具状闻,伏候台旨。”——《大金吊伐录》
可以说,
这是秦桧一生中腰杆挺得最直的一段时光
。
三、亡国被俘、南逃归宋
1127年3月,秦桧和徽钦二帝及一万多名宗室、后妃、帝姬等,一起被掳北上,秦桧的人生,自此刻起,便发生了惊天逆转。
在亲眼见过北宋王室被俘的惨状后,秦桧为了活命,决定改弦更张、绝口再不提抗金之事。
之前的秦桧主战有多强硬,之后的秦桧主和就有多积极。
之前的秦桧对金人有多痛恨,之后的秦桧对金人就有多谄媚。
在被俘期间,秦桧将“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这项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深得金人的赏识。
金军大将
完颜宗翰、完颜宗弼
不仅主动赠与秦桧诸多财物,还将他奉为“座上宾”,席上陪酒的都是之前大宋王室勋贵的姬妾。
“兀术尝招桧饮,其家亦与焉,兀术之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贵戚王公之姬妾。”——《读岳鄂王传》
在金国待了三年后,秦桧自称杀死了看守的金兵,夺了一条小船,才仓皇逃回了南宋。
对秦桧的这种说法,史学家一直持存疑态度,他是真的自己舍命逃回来的,还是金国故意把他放回来的?如果是“逃归”,为什么秦桧还能带着妻子王氏,和巨额金银珠宝举家南逃?
所以,当时社会上一直有“
秦桧是金人细作
”这样的传闻。
即便秦桧的身份十分可疑,可他与宋高宗赵构却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一见到宋高宗,秦桧就迫不及待献上了三条“良策”:
首先、想要天下安定,须得让南下的北宋子民回到原籍,让投降的金人回到金地,放弃收复中原,和金人南北分治(“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
其次、停止抗金,与金人讲和;
第三、由高宗出面,与金国主持东南军务的左监军完颜昌互通国书,表达和谈诚意。
被金人吓破胆的宋高宗,顿觉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知己,他当即欣慰地表示:
“朕不仅得到了父兄和母后的消息,还得到了一位能臣佳士!”
更夸张地是,宋高宗竟为此激动地整夜都没睡着觉。
“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古者交兵,使在其中,第难作国书,姑令刘光世作私书与。”——《宋史》
第二天,宰相
范宗尹
就传达了宋高宗的旨意:任命秦桧为从一品礼部尚书,其随从都升为京官。
年过40岁的秦桧,在南宋政坛正式粉墨登场。
仅仅过了一年,秦桧又被提拔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高居右丞相之位。
宋高宗本以为位高权重的秦桧,能凭三寸不烂之舌给南宋带来和平,可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他想象那般顺利。
由于议和方案一直没有谈妥,金军对南宋一直虎视眈眈,宋高宗开始对秦桧不满起来。
1132年8月,当秦桧再次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方针时,高宗立即勃然大怒质问道:
“朕是‘北人’,当归何处?你说为相数月,就可耸动天下,达成宋金议和,如今成果在哪?”
秦桧吓得无言以对,只得伏地跪拜、引咎辞职。
四、东山再起、残害忠良
1137年,宋金国内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当时,金军主战派完颜宗翰病逝,主政的完颜昌,为了达到
“以合议佐攻战
”的目的,开始放出信号,同意与宋和谈。
而南宋这边,宋高宗依靠
岳飞、韩世忠、吴璘
等能臣名将,构建起了一条坚固的抗金防线,也有了与金人和谈的资本。
关键时刻,宋高宗又想到了主和派的领军人物——
秦桧
。
1138年3月,秦桧被重新启用,再一次高居相位。
东山再起的秦桧,显然领悟了“为官之道”,之后18年,他一直稳居相位,是高宗面前说一不二的大红人。
在秦桧的大力斡旋下,宋金达成合议:
南宋奉表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则归还陕西、河南两地
,由于合议签订于绍兴八年,所以史书称之为“
绍兴八年合议
”。
虽然秦桧用屈辱换来了和平,但这份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人公然撕毁合议,再次举兵南下,准备灭掉南宋。
宋高宗无奈,只得奋力一战。
高宗虽懦弱昏庸,可他手下的大将个个战斗力爆表。
刘琦、张浚、杨沂中
在顺昌之战和拓皋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
岳飞
在郾城、颍昌大破
金兀术
主力,并取得了朱仙镇大捷,金兀术兵败如山倒,准备将大军撤离开封。
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宋高宗和秦桧却忧心忡忡,担心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会惹恼金人,从而影响宋金再次和谈。
为了偏安江南,宋高宗指使秦桧,主动向金示好,金兀术倒也不客气,在给秦桧的回信中说:
想和谈可以,但你们得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是杀了抗金的大将岳飞。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宋史》
宋高宗满口应允,为了坐稳皇位,别说是一个岳飞,就算是他的亲爹,那也得按金人说得办。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桥段:眼看宋军胜利在望,大将岳飞却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临行前,岳飞痛心疾首仰天长叹道:
“十年之力,毁于一旦!”
1141年11月,宋金再次达成和谈。
这次比上次更屈辱,南宋不仅向金称臣,而且
”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南宋除了向金缴纳
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外,还要将
淮河及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金国
。
为了让金人放心,秦桧加紧了对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的迫害步伐。
秦桧先指使监察御史
万俊卨
(xiè)以“
受诏不救淮西”、“ 谩侮先皇、沮丧士气
”等罪名弹劾岳飞,岳飞意识到形势对自己不利,自请辞职。
但秦桧却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在秦桧的授意下,岳飞的部下
王贵
,
诬告岳飞、岳云父子与亲信张宪密谋造反
。
高宗大为震惊,下令特审岳飞一案。
这年12月10日,
岳飞、岳云
被关进大理寺诏狱,参与审讯的官员都是秦桧的亲信,为了逼供,他们对岳飞父子用尽酷刑,岳飞体无完肤、两侧肋骨被生生打断。
12月29日,一代名将岳飞被杀于大理寺风波亭。临死前,岳飞含恨留下八个大字:“
天理昭昭,天理昭昭!”
岳飞死时,年仅39岁,不久,他的长子岳云也被杀害。
岳飞被害后,被削去兵权的韩世忠,愤愤不平地当面质问秦桧:
“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
秦桧不以为然地答说:“
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韩世忠听罢,大怒不止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为了避免落得和岳飞一样的下场,心灰意冷的韩世忠只好闭门谢客,再不干涉军事。
抗金大将杀的杀、免的免,秦桧等主和派终于取得了“最终胜利”。
近年来,一直有人为秦桧洗白,认为秦桧之所以要陷害岳飞,是代高宗行事,真正想杀害岳飞的人,是宋高宗,所以,秦桧是冤枉的。
对这种说法,我实不敢苟同,宋高宗虽有杀岳飞的理由,可秦桧也难逃其咎。
与其说秦桧是一个执行者,不如说,秦桧是一个合谋者,他和宋高宗各坏鬼胎、互相利用了彼此。
宋高宗利用了秦桧为打击政敌、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秦桧则利用了宋高宗对武将的忌惮心理。
由于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
得位不正,所以,有宋一代,一直奉行着“
崇文抑武
”的国策,皇帝对手握兵权的大将更是十分忌惮。
南宋建国时,宋军主力几乎被打垮,岳飞的
“岳家军”
,韩世忠的“
韩家军
”、刘光世的“
刘家军
”等迅速壮大起来,面对这种军队逐渐私人化的现象,宋高宗心急如焚,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剥夺这些大将的军权。
再加上,宋高宗因为“
苗刘兵变
”,不仅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被吓得患上了“痿症”,从此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对武将的态度就由“忌惮”变成了“惧怕“。
秦桧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会指使人诬告岳飞密谋造反,直接让宋高宗炸了锅,彻底断了岳飞的后路。
在杀害岳飞这件事情上,秦桧最轻也是和宋高宗狼狈为奸。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
害死岳飞后,秦桧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一、稳居相位18年
由于秦桧的特殊经历,他和金人,特别是高层领导,相处的一直非常愉快,为了保证金国的利益,宋金和议中专门定了这样一条规矩:“
不得无罪而去宰相
”,也就是说,秦桧只要不是犯十恶不赦的重罪,宋高宗不得无故罢黜秦桧。
有了强大的金主爸爸支持,秦桧的相位坐得非常稳当。
自以为“功勋卓著”的秦桧,开始在朝中排挤异己、遍植党羽,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度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自古,皇权和相权之争,就是悬在封建皇帝头上的一把利剑。
为了防止皇帝对自己下手,秦桧做了两件事:
首先、极力讨好宋高宗的宠妃吴氏。
宋高宗对原配夫人
邢氏
感情很深,但邢夫人自靖康之变被俘后,一直下落不明,于是,宋高宗迟迟未立皇后。
当时,后宫里就属
吴氏
最受宠,为了拉拢吴氏,秦桧多次上疏,请求立吴氏为后。
1143年,听闻邢夫人在五国城病逝的消息,宋高宗最终决定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自此对秦桧感恩戴德,并成了秦桧安排在宫中的“最佳眼线”。
其次、销毁黑历史、篡改史书。
为了平息朝堂上下对自己的不利言论,秦桧一面严令销毁岳飞、岳家军的相关记录,及自己早年在金国和被罢相期间的黑历史,一面禁止私人修史,任命养子
秦熺
为史官,撰修和篡改国史。
秦桧此举,直接导致60多年后,继位的
宋宁宗
想为岳飞平反,竟找不到岳飞和岳家军的相关档案和战报,只能从民间重新搜集。
“秦会之再相,继登维垣,始任意自专。取其绍兴壬子岁,初罢右相,凡一时施行,如训诰诏旨与夫斥逐其门人臣僚章疏奏对之语,稍及于己者,悉皆更易焚弃。”——《挥麈后录》
所以,才会有史学家猜测,历史上的秦桧,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阴暗百倍。
二、阻塞言路、架空皇帝
平息了国内的舆论后,放眼整个朝堂,都是“自己人”,秦桧忘乎所以,开始不将皇帝放在眼里了。
《宋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1152年,衢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件,秦桧没向宋高宗汇报,直接调了1000名殿前司将士去捕盗。
要知道,
殿前司是皇帝的近卫军,没有皇帝的旨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
几天后,
晋安郡王
进宫提起此事,宋高宗大吃一惊,赶紧召秦桧前来问话,谁知秦桧竟不以为意地说:
“这种小事不值得圣上烦心,所以臣就没敢上报。”
类似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1155年,宋高宗再也忍不住向身边人抱怨道: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官员的任命书、地方上的奏折了,这些都按宰相的意思办,他就是拦着不想让朕知道!”
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甲戌朔,上又谓辅臣曰:“顷委官看详,监司郡守所条裕民之事,已数年而未尝进呈,必是取宰相意旨,不欲令朕见也!”
——
《靖康要录》
更过分的是,见秦桧势大,朝中竟有大臣提议
让秦桧乘坐金根车、设置益国府官署和加九锡
。
“加九锡”可不是一项单纯的荣誉,历史上凡是享受过此项待遇的,都是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比如西汉的
王莽
、东汉的
曹操
、魏国的
司马昭
等等。
宋高宗气得破口大骂,将秦桧比作了西汉废立皇帝、杀皇后的权臣
霍光
。
绍兴三十年十二月,丙辰……上曰:“桧不独此一事放行,且如禁军换易亦改动祖宗格法。朕因思霍光专政,废昌邑,杀许后,威震天下。”
——
《靖康要录》
从1142年岳飞被害,到1155年秦桧去世,在这13年里,宋高宗整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丝懈怠。
三、积极为子孙铺路
秦桧虽然富可敌国、一手遮天,可他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一生没有子嗣。
王氏的背景强大,自然脾气也大,所以,王氏虽然不能生育,秦桧却不敢拿她怎么样。
不仅如此,王氏还赶走了秦桧已怀孕的妾室,私自做主把侄子
秦熺
过继给了秦桧。
在秦桧的保驾护航下,秦熺的仕途非常顺利,他不学无术却高中榜眼,仅用了区区五年的时间,就官拜
从一品枢密使
,地位仅次于父亲秦桧。
除了为儿子铺路外,秦桧还兴师动众,为几个孙子谋划。
为了让长孙
秦埙
(xūn)高中状元,秦桧多次向考官施压,最终,迫于秦桧的淫威,主考官
魏师逊、汤思退
将秦埙取代陆游,定为省试第一。
秦桧信心满满,可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宋高宗见秦埙的文章写的狗屁不通,大怒之下便将秦埙改为第三名探花。
虽然没有达到秦桧的要求,可秦埙的起点、机遇已经远在其他读书人之上了。
我们常说一句话: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
可秦桧在冤杀岳飞后,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高居相位,子孙享尽荣华富贵,难道这世上就没有公理了吗?
秦桧是怎么死的?
1155年,秦桧病重,宋高宗赵构亲去探望,秦桧拉着高宗的手,默默无语两眼泪,史载“
惟流涕而已”
,高宗见状,也大为动容,秦熺趁机奏请接替父亲的丞相之位,没想到,宋高宗一口回绝:“
这事不是你该操心的
!”
秦熺讪讪而退,没想到,宋高宗随即颁布了一道恩旨:
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
,秦桧父子感激涕零,正准备谢恩,结果没成想,恩旨后面还有一句,
“二人皆致仕,秦埙、秦堪并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
所谓“致仕、“太平兴国宫”就是保留虚衔、退休离职的意思,
苦心经营十几年,祖孙四人被同时勒令退休,66岁的秦桧悲愤交加,当晚便一命呜呼。
听闻秦桧病死的消息,宋高宗当即喜极而泣,对亲信
杨郡王
说:
“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朱子语类》
有意思的是,宋高宗虽恨极了秦桧了,但考虑到他的“议和”大功和与金人的关系,还是追赠他为“
申王
”,定谥号“
忠献
”,还给他写了
“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的神道碑,给与了秦桧极高的个人评价。
秦桧死后,宋高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秦桧的党羽和亲信清除殆尽,秦桧一党就此全盘覆灭。
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上曰:“王葆、徐嚞、王复,虽言官,所荐皆出桧意。”……罢之。——《靖康要录》
秦桧的政治势力虽然消亡,可他留给子孙的还有数不尽的财富,多年后,陆游拜访秦埙,见秦家依然是“
延坐画堂、栋宇宏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
,每年光地租还有“
米十万斛”
。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50年后,南宋第四位皇帝
宋宁宗赵扩
,对秦桧深恶痛绝,
不仅下令夺了他的王爵,还将他的谥号改为“谬丑”,
秦桧的恶行大白于天下,提起“秦桧”这个名字,人人恨之入骨!
民间不仅有“油炸桧”,到元朝时,秦桧的坟墓也遭到盗掘毁坏,按照律法,盗墓人本该被处死,可处理此案的官员,却对盗墓贼网开一面,只打了板子了事。
明朝时,人们又铸了
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
四人跪像,于西湖边岳王庙前,世世代代接受人们的唾骂。
秦桧,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总结:
秦桧杀害岳飞后,之所以能继续嚣张跋扈、安居相位18年之久,不是他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才能,而是那个特别的时代成就了他。
金人愿意扶持他,宋高宗正好也需要他。
经过靖康之变,宋高宗对金人怀着深深的恐惧,他不愿北伐、光复故土,甚至不愿解救父兄亲人,只希望坐稳这半壁江山,做个自在逍遥的偏安皇帝。
因此,他需要像秦桧这么一个主和的执行者和挡箭牌。
但渐渐地,高宗发现秦桧的野心很大,他并不是一个甘心为皇帝做鹰犬的人,但是,慑于金人的势力,他又不敢动秦桧,只能靴中置刀、提心吊胆地忍着。
宋高宗与秦桧这对君臣,既成就了彼此,也毁灭了彼此,他们一起促成了宋金合议,也一起折断了南宋的脊梁,更一起酿成了岳飞的冤案!
在岳王庙前,也该有宋高宗的一尊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