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罗家将,熟悉并喜欢隋唐系列小说的人,都一定不会陌生,最著名的当然是冷面银枪俏罗成,罗成的父亲,隋朝的北平王罗艺,以及罗成的儿子罗通,都是书迷熟悉的神枪高手,而且从真实的历史来看,罗艺是隋唐时代确有其人的,但他没有一个叫罗成的儿子,更不用说罗通这个孙子,而且罗艺一家也不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他反而还跟唐太宗李世民没少做对。至于罗成,很多专家学者说他的原型是隋唐时代的少年英雄罗士信,总之,不管罗成跟罗士信有多少关联,有一点是肯定的,罗家将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个不存在于隋唐历史上的名将家族,却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很简单,罗成塑造得太成功了,他少年得志,天下罕有敌手,人脉广,朋友多,维护正义走正路,当然是个优秀的年轻人,但他又有着年轻人的通病,狂傲自负,甚至还有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等阴暗面,所以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比起小说中秦琼这种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完人”更真实,自然也就更受欢迎了。
因此,罗成就像如今经常以“我就喜欢看你想打败我,但又打不败我的样子”标榜自己的不少年轻人一样,让人又爱又怜,即使招人恨,恨他的人也会佩服他,归根结底两个字,真实。这种人在现实中也会树敌不少,更不用说在小说里了,也只有出现更强大的敌人,引发他们与罗家将的巨大冲突,才能让小说更好看。那么,罗成一生当中的头号死敌是谁呢?很多人认为是苏烈(仅限于小说中,并非真正的那位唐朝名将苏烈),因为他设计杀死了罗艺,罗成找他报仇不成,反而也被苏烈射死在淤泥河,所以苏家是罗家的头号死敌。但问题是,小说中的苏家归根结底是斗不过罗家的,并没有让罗家灭门,反而还有一个看似不知名的角色,他才是差点让罗成后代消失的强人,此人名叫东方伯。他怎么那么大本事?又怎么跟罗成那么深的仇呢?
提起东方伯,就不得不说小说中的另一大顶级高手,罗成的同父异母兄长,罗春,也有版本叫他罗松,另外,因为罗松自小跟母亲姜夫人生活,所以也有叫他姜松的。罗家枪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罗艺年轻时跟“第一位岳父”学会的姜家枪,这个姜家枪的祖先就是三国名将姜维(只谈小说故事,切勿用历史较真),可见罗春才是姜家枪真正的传人。简单地说,罗家枪所有的绝招罗春都会,罗家枪没学会的绝招,罗春也会,就这么厉害。但罗春年少时家境不好,罗春流落在民间,靠着东方伯的接济,才给母亲养老送终,无以为报的罗春,只能将自己的一身本事传给东方伯,作为对恩情的回报。东方伯跟罗春关系很好,可他因为罗成在为瓦岗军攻打铜旗阵,逼死自己的领导杨义臣一事耿耿于怀。其实也怪不得东方伯小气,杨义臣本来是罗艺的结拜兄弟,自然是罗成的盟叔,但罗成为了立功取胜,根本不念旧情,直接逼死了杨义臣,这让东方伯立誓,一定要杀死罗成和他的后代。
但问题是,东方伯的本事都是跟罗春学来的,冲着罗春的面子,东方伯也不能太针对罗成一家,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自己的本事教给了三位好友,袁慕爵、李天长和王伯超(还是因为评书这种口传心授的原因,这三人的名字也在不同版本中不太一样,比如王板超、王不朝等名字,无需深究),这样一来,跟罗春实力相当,远胜罗成的东方伯,以罗成死敌的身份,教出了三大徒弟,期待他们有一天能战胜罗成以及罗成的子孙报仇。应该说,这仨人的枪法,虽然不算天下顶级的,无奈这相生相克的针对性管用,打不过别人无所谓,能战胜罗家枪就好,只是因为罗成早死,所以这三人只能先后在罗成的儿子罗通长大后报仇了。在罗通扫北的途中,袁慕爵第一个登场的,罗通一看袁慕爵的五分枪,就知道自己打不了,靠着程咬金的帮忙,请来了退隐多年的双枪将薛英,才枪挑袁慕爵,这个薛英倒不是外人,他是罗成义父定彦平的师弟,所以薛英也算是罗通的叔祖父。
因为定彦平的双枪是罗家枪天然的克星,所以薛英有这个实力打败袁慕爵,可是薛英不愿意杀伤更多,所以在李天长挑战罗通的时候,薛英不想出面了,关键时刻,罗春及时赶到,因为罗春作为罗通的亲伯父,一直担心侄子的安危,所以才及时地赶到战场,罗春在李天长面前,那就相当于“师爷”,他打败这个对手自然是毫不费力。这样一来,罗成死敌东方伯教出的两大徒弟,袁慕爵和李天长都已经被罗通的两个长辈,薛英和罗春解决了,随后才有罗通成功扫北扬威的故事。但十多年后,罗通踏上征西的路途时,两大长辈早已不在身边,王伯超出现了,他的本事正好克制罗通,罗通无路可退,只能跟王伯超殊死一战,按照年龄推断,王伯超比罗成老很多,所以在体能和力量上,罗通占优,可是在枪法上,罗通吃亏。结果,王伯超重创罗通,罗通在明知一死的情况下,舍命攻击,与死敌展开了“盘肠大战”,最终双方同归于尽,谋划数十年,付出巨大代价的东方伯,也算是报仇成功。
这就是罗成死敌三大高徒,有两个被罗家长辈解决,还剩一个重创罗通的故事大致内容,整体而言,虽然这只能算是小说家随意编出来的东西,与历史无关。但是故事时间跨度足够长久,涉及到的人物也比较多,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甚至可以闭合的故事链条,也是众多历史演义小说中,难得的智慧杰作了。仅仅因为这个故事不符合历史,就盲目否定或排斥,甚至讥讽为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还是有些草率的。更何况,故事的源头还是因为罗成这样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所以对我们这些听故事看热闹的人来说,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简单地说,做人做事,切莫争强好胜,对人更不要太过偏激刻薄,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否则的话,将人逼入绝境后,即使享受到短暂的成就,可隐患也会就此埋下,最终没准哪天,就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罗成和罗通的虚构故事,就是个很合适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