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朱棣得到了大明朝董事长位置,但他是藩王出身,很多人都是反对他继位,尤其是南京城中更是不服者众多,当初迁都就出于这方面考量,但如果他没迁都,大明朝会多延续上几百年吗?朱元璋地下有知的话,肯定想骂这“不争气”的傻儿子,没几年就把大明看守丢了。
首先咱们抛开南京城地理位置,还有说在这里建立的朝代都是短命王朝的偏见,就那朱棣本身当皇帝来说。他的帝位得来是非常不正的,不管是出兵的由头,还是最后建文帝下落不明,这对他而言都不是很好的事情,明朝的百姓是认可了天下是老朱家,但谁当董事长是另一回事,建文在位期间并没有对百姓有什么不仁慈的举动,因此天下人公认的皇帝是建文帝,而不是朱棣这个人。
因此可以说在南京城中,朱棣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且还是那种不知道危险即将在哪个方向到来,在南京城他就是个外人,不管是贵族阶级,还是平民阶级都是不认可的,导致刺杀谋权是小事,而真正的大麻烦就是之后的统治政策根本实行不下去,这样的条件下,你说他能走的长久吗?
其次,当时朱棣造反之后,什么最重要,就是安抚这些跟着他一起起兵的藩王们,你当了皇帝,人家们可还是个苦哈哈的藩王呢,还在那里等着你亲封。而且肯定心里也是有些不平衡,为何你造反能当上皇帝,可我们跟着你还是什么甜头都没捞着。而且你占据了南京了,那么北京城是不是就轮到我们了。
可北京城算是朱棣的发源起家之地,真的要是封了哪个亲王为北京的藩王,那么指不定谁还会成为第二个燕王朱棣,造反的行当虽然很是冒险,但是像燕王这样一旦成功那天下就是他的,之后的朱高煦不正是模仿他老爹的路,但是人家朱瞻基可不是第二个朱允炆。有时候确实不得不防,藩王是大明最大的祸患之一,南京城的防备以及人员,那可是朱棣身边的人选,一旦里应外合,这个皇帝就要易主了,到时候等待大明的时局肯定没有靖难之时明朗,而且肯定离得灭亡就不远了。
最后就归于他迁都的根源“天子守国门”,北京作为大明的边境重地,必须有可靠的人把守,这样就必须建立起完备的防御系统,而要是真的守在南京,势必没有皇帝这个身份去建立更加合适,因为明初之际,并不是其他朝代非常安定的边境,而是元朝势力没有消除,这是太祖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必须由皇帝一辈的人亲自解决。更可况南京城的防御已经被靖难给毁得差不多了,加以时间建设,就不如回自己的老根据地舒服了。
大明朝的刚就体现在这里,朱元璋这么刚,他的子孙后代也同样继承了他的钢硬态度,如果真的缩在了南京城,那么后来的皇帝的并没有这么大的魄力能将边疆镇守好的,还不如朱棣这一举动来赢得民心,既换来了坚固的防御设备,又换来了大明朝的百姓的拥戴,何乐而不为。
于情于理,朱棣迁都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不迁都才会造成大明公司的提前倒闭,朱元璋虽然不愿意看到他的子孙之间互相残杀,但更不希望看到的是大明朝就此倒闭。因此迁都这个事只要是对大明好的,他肯定也是举双手赞成的,留在南京才是最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