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十三年,李渊五十一岁,刚知天命一年。此时,他刚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事实上,他在太原干得还算有声有色,前一年,他与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虽然兵少,但是凭借伏击战,他们赢得了胜利。然而,好景不长,年刚过,突厥再次南下。这次,李渊部下王仁恭打了败仗,隋炀帝知道后,以“不时捕虏,遂为边患”的罪名,派人要将李渊囚捕,将王仁恭处死。
杨广和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她们是独孤信的女儿。基于这一层关系,李渊也算皇亲国戚,七岁时,父亲去世,袭封为唐国公。隋炀帝杨广很器重李渊,继位后很重要的官职都让李渊担任。后期隋炀帝征伐高句丽还是镇压起义军,都有李渊的身影,可偏偏就是他,成了大隋王朝的掘墓人。
刘文静代表李渊与突厥结盟,足见其人在李渊集团的重要地位。刘文静出使使命完成之后,返回大本营,追随李世民,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李渊称帝建唐之后,刘文静被封为鲁国公,“陕东道行台仆射,从秦王镇长春宫”。
此时,全国的政治格局已发生大的变化,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处”,隋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所以,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后,曾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听罢刘文静的一番分析,李世民成竹在胸,此刻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彻底地说服李渊起事。但这却是个比较棘手的事情,李渊秉性固执,对于皇权一向不敢造次,对国家一向恪尽职守,想要让他明目张胆地举起起义的大旗,实在是有些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民间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为此,很多李姓大臣都遭到了隋炀帝的滥杀;但是农民起义不断,李渊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已经精疲力尽了,再加上这个时候突厥的侵犯,李渊未能在抗击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点他想到必会遭到隋炀帝的的责罚。所以在有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李渊不得不起兵反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