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讲,高技能人才更多依赖区域内培养,依托区域职业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条高技能人才长学制培养道路,即从中职到高职甚至职业本科的贯通学制,具有多主体参与、全过程贯通、强区域对接等特点。当前,以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成长路径多样选择的重要创新,也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高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现实之需
以一体化长学制推动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对现实之需的有力回应。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体化长学制培养能供给更适应行业、企业生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而这些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更长时间,3年中职阶段的培养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从整个劳动力市场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达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中职毕业生在当前劳动力市场已难以拥有就业竞争力。
二是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是我国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通道的重要举措之一。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不畅,中职学生很难升到高职以上层次求学,从而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断头路”局面。原因在于早先职业教育仍采取以笔试测评为主的升学方式,淡化了技能考察,难以克服技能学习“知道=做到”的弊端。职业教育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不仅打通了学生成长上升通道,满足高技能人才宜早、宜长周期、宜贯通的培养需求,而且贯通了中职、高职与职业本科,形成了各层次教育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有助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一体化长学制培养的意义在于打通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成长的全新路径,让更多孩子实现适合自己的出彩人生。这些赛道不是应试的比拼,而是锚定系统化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类型通道。
把握长学制培养的实践逻辑
以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既不同于传统分段升学式的人才培养,也不同于传统在同一学校接受较长年限培养的长学制实践,而是通过中职、高职、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企业等各类组织的有机衔接,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其实践逻辑需要从目标、主线、核心、主导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以培育服务区域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与三年制高职相比,一体化长学制培养的招生范围多限于一定区域内,生源具有极强的本土性特征。故要针对地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并通过长时间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以一体化为主线贯通人才培养的各阶段与各要素。区域内各职校需联合地方企业组建一体化教师教学队伍,明确各专业长学制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并进一步开发相应教学资源,共同制定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标准,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增强企业在一体化长学制培养中的全过程参与度。
三是以一体化课程与教学为核心实现人才的贯通培养。当前,我国已建立涵盖中、高、本各层次教育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高职之后,学校基于传统高等教育办学行为与高中教育管理方式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一体化长学制培养要通过课程和教学的合理设计,实现学生在中、高、本各阶段学习内容的逐步递进,尽可能补足中高职间可能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衔接度差等短板。
四是以地方政府统筹为主导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体化长学制对高职资源少、专业发展欠完善的区域具有重要普惠作用,同时为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故地方在发展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时,要兼顾不同水平区域的均衡发展,让学生享受基本同等的教育资源和质量,推动区域间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以一体化思维推动人才贯通培养
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高技能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升学贯通,而要聚焦高技能人才能力的贯通培养,打破传统的不同阶段学校各自为营之窘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实践在不同区域间、不同组织间实现均衡与协同。
一是以一体化思维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力度,破除制度壁垒。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涉及中职、高职、企业等多个组织,进一步优化各组织间在学生培养中的参与、衔接等,需要地方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指引。地方政府要引导、规范、协助校企双方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与已有专业建设基础进行调整与布局。
二是以一体化思维打造高技能人才新增长极,扩大培养规模。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既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通道,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人才供给,应作为特色模式予以推广。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逐渐扩大区域内接受一体化长学制培养的学生占比;另一方面,积极下沉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区域内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高水平高职院校通过在县域建设分校区、产业学院等方式,建立县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点,推动高技能人才“本地招生、本地培育、本地就业”。
三是以一体化思维完善长学制培养全过程,贯通培养路径。一体化长学制培养需结合区域教育水平制定合适的招生、考试制度,支持开展一体化长学制培养的学校自主划定招生录取分数线,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导、高职为主体、普通高校与中职共同参与的中高本贯通培养招生制度。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区域的招生倾向,通过跨区域协作,开展扩区域的定向长学制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