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崇尚着一种所谓的“圣君之治”,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君王能够做到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成为皇帝以后,尽管已经非常地励精图治,但是偶尔在想要享受的时候,就会有魏征这样的大臣站出来进行劝诫。
唐太宗虽然一时间对于魏征的进言很是反感,但是在愤怒过后就会深思其中的道理,发现魏征确实是对自己好,于是就下令文武百官都向魏征学习,并且说用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为人的得失,魏征就是我的镜子。于是魏征终其一生,都得到了重用。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都能够像魏征那样得到礼遇,明朝开国年间就有一个叫做周衡的人,因为直言进谏而遭遇了祸患。周衡是无锡人,典型的江南士子,出生于元朝末年,在明朝创建开办科举不久以后,就中了举人,并且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进京赶考。
大家都知道洪武十三年在明朝乃至于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被封为燕王的朱棣前往北平就藩,被称为天下文臣之首的宋濂被押送进了诏狱,不过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也与周衡的人生没有太多的关联,真正与他人生产生联系的是另一件大事。
那就是明初三大案中的“胡惟庸谋反案”,时任丞相的胡惟庸涉及谋反被杀,受到牵连的大小官员足足有三万多人,大明帝国的朝廷为之一空。正是在这种形式下,进京参加会试的周衡被朱元璋看中,让他直接担任了正七品的右正言一职,负责魏征所干过的事情,那就是在皇帝犯错时加以提醒。
周衡由于是被朱元璋亲自指派的官员,内心非常高兴,同时又对于这个官职有着很高的认同感,下定决心一地要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做到不负皇恩。很快周衡就迎来了他发挥作用的机会,那就是原本已经下令免除江南各地百姓一年赋税的朱元璋,又下令让江南百姓重新交税。
身为右正言的周衡深感职责所在,于是在满朝官员无一人反对的情况下,冒死进谏:“君无戏言,陛下既然已经下令免税一年,又怎么能够出尔反尔,失信于天下人呢?”朱元璋听到周衡的话以后无言以对,于是征税一事就此作罢,周衡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周衡有事情要回家探亲,于是就向朝廷请假六天,朱元璋也非常爽快地批准了,但是周衡在回京的路上因为事情耽搁了一点时间,第七天才回到京城,结果因此而被朱元璋下令斩首。这个事情其实有点像是现在流行的段子,职员前一天得罪了老板,第二天因为左脚先进公司而被开除,不过古代的皇帝大臣之间就更为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