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我国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卓越,可称盛世。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努力,作为被历朝历代所夸赞的贤明君主,李世民的确也名副其实,治国有方。
政治上,他完善国家制度,发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李世民在用人方面也不拘一格,广用贤才,从谏如流。经济上,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他重视农业的同时也注重商业的发展。经他治理,人民很快富裕起来。
文化上,李世民于贞观初年诏令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图籍,并设立机构为其服务,使得当时唐朝的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因为李世民当时的唐朝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也表现不凡,史称“万国来朝”。
这样一看,李世民的人生堪称完美,他的各方面能力也很强。可即便是这样强大的一个人,他的内心也一直有道疤痕——宣武门之变。在这个政治事件中,为夺皇位,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那为何他最终又霸占弟媳呢?
他所霸占的这位弟媳,之前为李元吉的妻子,全名杨珪媚。历史文书中对于这位杨氏记载甚少,唐太宗在位时主要的妃嫔就是大小杨氏,这大杨氏是隋炀帝之女,唐太宗的“四妃之一”。小杨氏,便是他霸占的那位弟媳杨珪媚。
由于史料对其记载甚少,这小杨氏的身份也是众说纷坛,一说她曾是长安里红极一时的歌舞伎,可信度不大。这小杨氏之前为李元吉正妃,李元吉是何许人?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他本人被封为齐王。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自然需要名门望族的支持,得到其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结为姻亲,因此李渊儿子们的正妃多为名门望族出身。如长子李建成的正妃郑氏出身于当时的望族荥阳郑氏,家世不凡;李世民的正妻长孙皇后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家世亦是显赫。
且据史料记载,唐朝初期有“李武韦杨”的婚姻集团,皇帝以此维护王朝稳定,因此这位小杨氏有很大可能是出于名门望族,即当时的弘农杨氏家族。
弘农杨氏家族,始自西汉丞相杨敞。隋朝时,杨氏家族更是成为第一望族,即便后来隋朝灭亡,这个家族仍具声望,是唐朝“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之一
除了文中所说这位小杨氏外,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都源于弘农杨氏家族,以此可见,这弘农杨氏家族实力之强劲。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贤主,他自然不能仅仅因杨氏美貌而将其纳入后宫,而是考虑到这小杨氏背后的杨家,为了王朝统治的进一步稳定,即为了得到杨家的拥护,因此将杨氏纳入后宫。
唐朝民风彪悍,当时的婚姻观念也很超前,皇室更甚。唐朝的许多皇帝、公主在一些私事上颇为开放,且又身为皇室成员,地位高权力大,即便有人反对,他们也常能如愿。
比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就曾是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即便被许配给他人,后面遇到辩机和尚,也是不顾身份终日鬼混。唐玄宗李隆基的杨贵妃,本来是其儿子李瑁的王妃。后被唐玄宗夺走。
类似的事,不胜其数。因为唐朝民风彪悍,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把弟媳小杨氏留在身边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对来说变小了。这样一衡量,把小杨氏留下的好处远大于其代价,因此小杨氏被纳入了后宫。
人们对皇帝尤其是贤明君主包容性往往比较高,且唐太宗政绩不凡,李世民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即便从后世来讲,唐太宗李世民也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他的统治,为唐朝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为后面几位皇帝铺下了很宽一条路。他的“贞观之治”为历朝历代所赞扬,且皇位之争多腥风血雨,从中国历史来看,为登上皇位而对身边亲人大开杀戒的不在少数,即便残忍也多看为政治家的一种无奈的做法。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皇帝时,也多从他的治国手法,当政期间的政绩来评价,并不拘泥于他们个人私事上的一些污点。毕竟古人常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唐太宗文韬武略,志向远大。他在发动玄武门政变后,他还没有做出优秀的政绩,却仍敢于这样做,定是早有准备,并对自己自信非凡,即便以后史学家对他这做法不满,也是身后事了。他有意为唐朝做一番大事,定是不惧史官在身后如何言论。
当然,唐太宗也并非真正的铁石心肠,他在心底也对兄弟们始终有亏欠,并在长孙皇后的支持下,他同意了将小杨氏入宫所生之子李明过继到李元吉名下,并且他还照顾到了已故太子李建成,另立一子为其继承人,使两位兄弟有了名不符实的后代。
这样既安抚了人心,又不会再后来招致仇杀,一石二鸟,两全其美。唐太宗李世民因患病久治不愈,于贞观二十三年夏月在长安崩逝。一代贤主也终将陨落,那位小杨氏,也早已在宫中病故,享年三十五岁。
唐太宗李世民与小杨氏杨珪媚的故事,即便现在还被提起,人们也只是对此颇为好奇,并不会改变人们对唐太宗李世民作为贤明君主的突出印象。
这件事,包括惨烈的玄武门之变,虽被史书永远的记载。但唐太宗的一生可占据历史篇幅数十页,虽有这几行污点,当仍不妨碍余下的内容熠熠生辉。唐太宗的一生,依旧是充实而不凡的;唐太宗这个人,也终会以他的各项功绩,而被人广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