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亲子之情,世间至纯至真。然而,当作为君主的父亲面临秉公处理亲人罪行的抉择时,大义和私情的碰撞,往往令人心痛难忍。明太祖朱元璋判处心爱儿子朱檀“髡刑”,正是这沉痛内心的缩影。父子情深,君臣亦难,成就伟人的,正是在这人性的撕扯中作出的难以取舍的选择。
一、朱檀得天独厚,备受父皇宠爱
1370年2月17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响彻明都紫禁城内。朱元璋听闻,大喜过望,三步并作两步踏入郭宁妃的凤仪宫。只见襁褓中的朱檀正在妃子怀中咿呀学语,吱吱呀呀地叫个不停。
“好孩子,真是龙种啊!”朱元璋高兴地接过朱檀,在他白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就叫你檀吧,希望你将来好好地承父亲的志向,为民除害!”
郭宁妃在一旁甜甜地笑,说:“这孩子天资聪慧,将来一定会成为英明神武的君主。臣妾衷心祝福儿臣龙体安康,国泰民安!”
朱元璋为表达对朱檀的宠爱,在他出生仅两个月后就册封他为鲁王。历史上,皇子要到成年才能被封王,但朱元璋破例提前让朱檀享有王爵,可见他对这个儿子有着无限的喜爱和期待。
朱檀从小就展现出异常聪慧的天赋。5岁时,他已经能背诵《三字经》,识得几百个汉字。每当朱元璋抽空到文华殿检查诸皇子的功课时,其他兄长们都拘谨地垂着头诵读课文。唯有朱檀敢扑进父皇怀里撒娇,口中念念有词:“爹爹,儿子好想你呀!”
朱元璋笑呵呵地摸摸他的头说:“好儿子,你可要诚心读书,长大了为社稷效力啊。”朱檀点点头,又抱住父皇的腿不撒手。朱元璋哪里经得起这等撒娇,只得抱起他转起圈来,引得朱檀高兴地直笑。
朱元璋的老师宋濂见状,不禁感慨地说:“陛下对十皇子宠爱有加,这可是祖宗们积德的福报呐。”
朱元璋爱不释手地逗弄朱檀,朱檀也乐得被父皇宠爱。两父子打打闹闹,其乐融融。朱元璋忙着统一天下,平日里鲜有时间陪伴儿子,这次难得父子相聚,自然要好好把握时光。
“爹爹,你看我背了多少字,有一百来个呢!”朱檀抱着书本,兴奋地给朱元璋展示自己的识字本。
“哈哈,好乖,真是爹爹的好儿子!”朱元璋温声夸奖道。
“爹爹,你教儿子认字好不好嘛?”朱檀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望向朱元璋,满脸期待。
“好!爹爹这就教你。来,这个字是什么?”朱元璋指着“人”字问道。
“人!”朱檀开心地叫出来。
“很好,这个呢?”朱元璋又指着“马”字。
“马!”朱檀回答道。
朱元璋一字一字地教,朱檀也细心地认着,两人你来我往,一问一答,其乐融融。
“爹爹最好了!”朱檀开心地说。朱元璋也由衷地感到欣慰。他想,这宝贝儿子聪明过人,长大后必将成为一代明君。为了保佑儿子平安健康,他特意请来齐天大圣为朱檀续了寿命,祈求他福星高照、前程似锦。
二、外任藩王,误入歧途沉迷享乐
时光荏苒,转眼朱檀已长到十五岁。1385年,朱元璋选定汤和之女为朱檀的王妃,并安排朱檀出任兖州府的鲁王。
“爹爹,儿子舍不得你呀!”送行前一天,朱檀依依不舍地拥抱朱元璋。
“好儿子,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该去外面历练历练了。爹爹相信你一定能把鲁国治理得富饶祥和!”朱元璋慈爱地抚摸朱檀的头,目送他离开。
刚上任的朱檀整天沉溺在新婚的喜悦中,对政事不聊自理。他与汤氏待在王府内厮守,终日饮酒作乐,连朝政都顾不上,任凭小人进言。
有奸臣向朱檀灌输长生不老的荒诞思想,言归正传地建议他服食仙丹。朱檀开始迷信这些,派人四处搜罗所谓的“神仙”。
这些“神仙”多是府中仆人假扮,并不懂什么仙道,只能瞎编乱炼些药物。朱檀全然相信,日复一日地吃这些东西,渐渐上了瘾。
见状,汤氏忧心忡忡地问左右:“王爷这是怎么了?怎么整日糊涂呢?”
“夫人莫急,待臣再请几位高人来看看。”
其实这些所谓的高人也不过是府中的假冒之徒。为了蒙骗汤氏,他们编出一个妙计:“要取99个童男子的命,与药材共煎,然后献给王爷服下,王爷就能恢复神智。”
朱檀整日处于恍惚状态,对外界的事情毫无知觉。汤氏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可以治疗的高人,却始终没有结果。
一日,汤氏来到后花园,只见朱檀神智不清,自言自语着什么。
“夫君,你这个样子让我看着好心疼。到底要找什么高人才能治好你啊?”汤氏无奈地叹息道。
“汤氏,你先回去歇息,我一个人待着就好。”朱檀语无伦次地说道。
“不行,我必须找人治好你!就算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能救你的神医!”汤氏哽咽着说。
眼见丈夫日渐消瘦,汤氏愈发着急。终于,她找到了一位自称高人的道士。
“你可治得好我的夫君么?”汤氏急切地问。
“这位夫人请放心,我姓陈,道号通天老人,治疗这种症状已有多年经验。只要照我的方子炼制丹药,你家王爷定能恢复如初。”那道士神神叨叨地说道。
三、命人杀童炼丹,后遭父皇髡刑
汤氏听信了这个荒谬的建议,立即派人去良家抓童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王府侍卫强取豪夺,一个月间,近百名儿童离奇失踪。
村民张三家的儿子也在其中,他悲痛欲绝地跪在县衙门前哭诉:“我那才七岁的儿子,就那样被王府的家丁擒去了!求县官主持公道,给孩子一个交代啊!”
县官询问详情后,得知此次失踪的儿童都被王府劫持。他立即派人禀报朝廷此事,请求皇上发落。
几日后,皇帝诏书送达兖州府,命州官会同各县官员迅速彻查此案,严惩凶手。
很快,实情大白——原来是鲁王朱檀和王妃汤氏命人残害百余童男,打算取他们的性命来炼制长生不老药。
此时,朱元璋已经得知真相,他沉默片刻,然后愤怒地说:“我儿子竟然干出这样残忍荒唐的事情!朕身为皇帝,必须秉公执法,不能袒护亲属!”
于是,朱元璋亲自率领禁军赶往兖州,将朱檀和汤氏押解回京受刑。
众人纷纷向官府告状,这惊天秘闻很快传到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震怒交加,亲自率领禁军赶往兖州将朱檀绑回京城。
“儿子,你怎么忍心作出如此荒唐之事?!”朱元璋痛心疾首。
“父皇息怒,是儿子不好,听了奸人的谗言误入歧途。”朱檀跪地请罪。
朱元璋叹息不已,为了平民愤,只得判处朱檀髡刑,剃去他所有的头发。朱檀的王妃汤氏也被凌迟处死。
“儿子,此举虽残忍,却是为了劝诫你敬畏生命,远离奸人。你要赎清罪责,从现在开始反躬自省!”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满头鲜血的朱檀,心如刀割。他知道这刑罚对朱檀是多么残忍,但他别无选择。
“儿子,你要记住,生命在于运转,死亡在于寂灭。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是蝼蚁也不可轻视。你作为国之栋梁,更应当明察秋毫,敬畏生命,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儿子明白错误了。从今往后,儿子定会牢记父皇教诲,不再贪图荒唐之事,一心一意为国为民效力。”朱檀泣不成声。
朱元璋沉痛地点点头,心中千头万绪。作为父亲,他不忍心让儿子受苦;但作为皇帝,他必须秉公执法。这对父子就这样难舍难分,人之常情。
四、英年早逝,父皇大义灭亲令后人唏嘘
受刑后,朱檀深居简出,日夜反思自己的过错。但因长期服食金石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因药物作用,在20岁那年病故。
朱元璋虽然痛失心爱的儿子,却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身为一个父亲,更要以天下苍生为念。
“我这一生,立志驱除豪强,救助百姓于水火。就算是骨肉,也不能因为私情放纵他们伤天害理。”朱元璋在朱檀墓前缅怀道。
后人对此事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认为朱元璋作为君王,必需秉公执法,不因私情偏颇。一时间,“大义灭亲”的评价广为流传。而这也成为了朱元璋一生中最让人唏嘘的一段历史。
“夫君啊,你走得那么早,留下我一个人在人世受罪!”汤氏在狱中哭喊道。
“王爷如果知道此事,恐怕也会心痛难过吧。”朱元璋的宠臣吴说道。
“陛下为国家大义,作出如此失去爱子的痛苦决定,实在令人钦佩。”大学士李东阳感慨地说。
朱元璋在朝会上沉默不语,脸上笼罩着难以掩饰的悲痛。诸臣也都默默低头,不敢出声打扰。
“夫君啊,你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悔恨与思念。儿时我们曾相互诺言白头偕老,没想到今生终究难以成真。”汤氏在狱中自言自语,泪水悲苦。
结语
朱元璋对朱檀的爱溺有加,也因一时糊涂干出了荒唐事。但他终究是明朝的开国之君,立国之本在于正义,不能因儿女之私违背天理。
他宁可舍弃骨肉,也要为百姓伸张正义。这种大义灭亲的果决,让人不得不佩服。作为儿子,朱檀确实该受罚;但作为父亲,朱元璋又是何等不舍。这对父子,可谓难舍难分,人之常情。
然而,成就一代明君,就需要有超脱世俗的气度。大义与私情永远难以调和,朱元璋的选择却留给了后人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