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则天:吐蕃大将太厉害,咋办?大臣:每年派和平使者,此人必死

武则天:吐蕃大将太厉害,咋办?大臣:每年派和平使者,此人必死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受到边境问题的困扰,哪怕在唐朝盛世时期也一样。虽然唐朝时期作为东方一大国,有着四方来朝的繁华景象,但依然受到其他小国的侵犯,因此战争也一直持续着。

武则天时期也曾四海升平了一段时间,但随着西南地区吐蕃部族的崛起,她也面临着边境防控的问题。唐朝的繁华盛世成为吐蕃一族心向往之的地方,因此他们总是找机会前来挑衅。

为处理吐蕃的问题,武则天绞尽了脑汁而想不出一个良好的办法,这时一个叫郭元振的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

说起武则天和郭元振之间的渊源也是挺奇妙的,两人的相识之初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郭元振是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他十八岁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开始入朝为官。

在考中进士之前的郭元振仅是市井中的浪荡子,经常混迹在大街小巷当中。然而老天爷却给了他极高的读书天赋,因此才他能入朝为官。

当了官之后他却不懂得收敛以前那种浪荡的秉性,经常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铸造私钱和贩卖人口等等,百姓们对他也是深恶痛绝。

后来有人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弹劾,武则天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他抓起来准备治他的罪。这郭元振犯下的几乎都是死罪,原本他的人生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可是他却躲过了。

不得不说一个有口才的人就能比别人混得好,犯了死罪的郭元振在觐见武则天的时候居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脱罪了。不仅如此,武则天还觉得他才华横溢,心血来潮一定要看下他写的文章。

于是郭元振就把自己写的《宝剑篇》呈上去给武则天,她看过之后连连赞赏,还让朝堂中的学士们互相传阅。最后武则天非但没有治他的罪,还将他擢升为奉宸监丞。

吐蕃是青藏高原的一支古老的部落民族,自从松赞干布继承普位之后使得吐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他迁都到逻些(今拉萨)之后以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制度。

吐蕃的发展一时间成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那时候双方战事频发,在争夺城池上也是不遑多让。特别是双方在争抢西域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赛。

公元670年吐蕃族灭了吐谷浑占领了西域地区,后来与唐朝西域边境政权发生冲突,几经交战之后西域又落入唐朝的手中。期间西域几次易主,这片土地生灵涂炭。

直到692年唐朝将领王孝杰大破吐蕃的进攻之后成功收复西域,并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驻兵三万控制了西北之地,后来吐蕃长期不敢进犯。

由于连年征战使得吐蕃元气大伤,于是696年的时候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唐进行求和。武则天见郭元振有辩才的能力,便派他前往吐蕃商讨求和事宜。

郭元振到了逻些之后,由吐蕃大将论钦陵接待。论钦陵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在吐蕃与唐朝多次对垒当中,他凭借着超强的带兵能力,愣是没让唐朝占到上风。

一次薛仁贵带兵与论钦陵在青海交战,结果全军覆没。李敬玄领十八万大军与论钦陵交战最后还是全军覆没,可以说论钦陵就是唐朝的噩梦。

这次郭元振出使吐蕃,论钦陵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他提出让唐撤走安西四镇的守军并且将十姓突厥之地划给吐蕃。这番无理的要求让郭元振非常生气,他说:“你们这些要求难道是有兼并的打算吗?”

为此论钦陵说道:“如果吐蕃真的贪图你们的土地,可以直取甘州和凉州,为何要谋求千里之外的土地呢?”

双方各执一词,论钦陵只能派使者随郭元振入朝当面跟武则天提要求。对于吐蕃的说法,朝廷这边一直犹豫不决,此时郭元振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他分析了论钦陵提出这个要求的利害关系,如果唐朝同意的话,那就能白拿一块土地;如果唐朝不同意则成为他们继续发兵的理由,因此大唐的这个决定要权衡利弊再做定论。

安西四镇于大唐而言没什么利益,唐朝派兵镇守在那里也是为了防范吐蕃的侵扰,但是甘州和凉州却是大唐的利益所在,如果不同意吐蕃的要求,他们可能会向这两个地方发动进攻。

随后郭元振提出要先拖延时间,不要让吐蕃请和的念头断掉就好。然后他告诉使者:“安西四镇和十姓于大唐而言没什么用处,我们派兵驻守只是为了防止吐蕃东侵。如果吐蕃现在已无东侵的打算,应当归还吐谷浑和青海给唐,我们也会将西突厥五俟斤部归还吐蕃”。

郭元振的这个计策既没有让大唐吃亏,同时也满足了吐蕃的要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然双方土地重新划分,但也只是暂时的解决问题,吐蕃在边境依然虎视眈眈。但因为有请和协议在,论钦陵也不能公然地撕毁协议侵犯大唐,双方也还算相安无事。

其实这一切都是郭元振的计谋,他第一次出使吐蕃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他们内部的矛盾。当年松赞干布继位的时候才十三岁,朝政大权旁落于论钦陵家族的手上。

这些年他们对朝政的干预使得松赞干布意见很大,因此双方内斗不止。而这些年论钦陵对唐发动战争频繁,他打着为国扩张土地的名号,但实际上是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但连年征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间怨声载道,他们希望通过求和的方式来止戈战争,让自己好过上安稳的日子。为此事后郭元振向武则天提出:“每年派和平使者去吐蕃,论钦陵离死就不远了”。

这番寓意是要将论钦陵逼到众叛亲离的境地,如果论钦陵不同意休兵的话,那就是忤逆民意,吐蕃上下都不会站在他这边,那么自然离死不远了。

果不其然,三年后成长的松赞干布因为不满论钦陵一族的专权,于是趁他外出的时候杀光了他的亲信。

论钦陵闻讯不敢再回拉萨,而是逃到了青海。在当地他本想发动军队反抗,但士兵们都不买他的账,直接转投到了松赞干布的麾下。

这样论钦陵在众叛亲离中自杀身亡,郭元振这招“离间计”大获成功。唐朝也少了一个心腹大患,很长一段时间不用担心吐蕃的问题。后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两国也开始友好往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郭元振,大将,论钦陵,双方,唐朝,吐蕃,土地,武则天,和平,大唐,郭元振,松赞干布,武则天,钦陵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郭元振,大将,论钦陵,双方,唐朝,吐蕃,土地,武则天,和平,大唐,郭元振,松赞干布,武则天,钦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郭元振,大将,论钦陵,双方,唐朝,吐蕃,土地,武则天,和平,大唐,郭元振,松赞干布,武则天,钦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