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就是赤壁大战。在小说中,赤壁大战包含了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借东风、周瑜打黄盖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次战争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终止了曹操统一全国的进程,成为了三分天下的开端。
但在真实的史书记载中,《三国志》并没有火烧赤壁的记载,而《资治通鉴》却有相关内容的记载,同为正史却出现了两者截然相反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个是这场战斗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大,另外一个则是两个史书的作者立场不同。
(一)赤壁之战
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赤壁之战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记载的是孙刘联军六万人马击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一举形成了天下三分之势。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曹操充其量人马只有20万左右,而孙刘联军有10万。而且曹操的人马要分兵驻守荆襄各个城池,真正来到南郡、赤壁附近的军队人数应该跟孙刘联军差不多。
另外,曹操也不是被火烧赤壁击败的。他是因为进军不利后士兵水土不服,军营中大多士兵染上了瘟疫,这才决定退兵。曹操赤壁退兵之后,孙刘联军才进行反击,烧掉了曹操的很多战船和军械,这就是火烧赤壁。所以火烧赤壁跟曹操的兵败没有必然联系,它的影响力也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大。
(二)史书之分
《三国志》是西晋史官陈寿所作。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寿是西晋的官员,而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是篡夺了魏国的皇位才建立的国家。所以当时的人们是奉魏国的统治为正统的,像赤壁之战这种影响力很小的小规模战斗,还是对魏国不利的事件,不进行记载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但《资治通鉴》可不一样。《资治通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所作,司马光是北宋当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里面,大汉王朝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而无论是魏国还是西晋,都是篡夺的地位。所以他内心的认识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谋而合,都是奉蜀汉为正统。
在奉蜀汉为正统的情况下,赤壁之战刘备与东吴联合,打败了曹操,并在之后攻占了荆襄九郡和两川之地,这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胜利了,非常值得宣传。所以,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完整的记载了赤壁之战。
综上所述,虽然火烧赤壁的实际影响力没有《三国演义》中渲染的那样强大,但在历史上还是真正存在的。只不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立场不同,才造成了前者没有记载赤壁之战,后者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局面。由此可见,史书作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也会在其中加入个人的意志,为自己的作品注入自己所独有的灵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