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是谁呢,我想那一定得非长孙无忌莫属,纵观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里,只有长孙无忌一人能随意进入李世民的寝宫,两人小酌几杯说点儿心里话也是家常便饭,就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把长孙无忌放在了第一位,可以说这君臣俩绝对是实打实的铁哥们儿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备受宠爱的大臣,为何成为一位朝野侧目的权臣,最后还落得个自尽而亡的悲凉结局呢,本期视频将带您回归真实的历史一起去探个究竟。
要说这文不如杜如晦
武不如尉迟恭的长孙无忌,为何能独得李世民专宠凌驾于其余二十三功臣之上呢?其实啊这一切还得从玄武门之变讲起。
自公元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起,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间隙就越来越大,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风头已经逐渐超过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为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暗中勾结,处处排挤李世民,致使李渊对这个战功赫赫的儿子,也渐渐产生了猜忌。
到公元
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两兄弟势必会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而此时的李世民在面对兄长的步步紧逼,已经忍无可忍,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篡位登基。但是以李世民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的,虽然他手下能臣武将众多,但毕竟谋朝篡位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成功便成仁,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多年来只有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最投机,而李世民又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在这一层关系下,长孙无忌便成为了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毕竟这一旦成功自己的妹妹便会成为一国之母,那时自己的地位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这笔买卖虽然危机四伏,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尝试。
于是李世民就在长孙无忌的建议下,派人包围了玄武门,将太子和齐王等人格杀在上朝的路上,并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控制了禁宫,又逼迫李渊将皇位传给了自己。李世民终于如愿登上了皇位,在帮助李渊一统江山时,长孙无忌并不是功劳最大的,但是却因为帮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长孙无忌成为唐朝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
长孙无忌虽不是什么技压群雄的武将,
但是他善于察言观色
为人处世圆滑,关键是他对李世民的忠心几十年来从未变过,或许在长孙无忌心理早就已经认定,李世民就是他苦苦寻觅的明主,所以才誓死效忠于李世民的吧,因此长孙无忌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信任,一度被捧上了权力的顶峰,而李世民却从未担心,这位权臣终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
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变的膨胀,长孙无忌也不例外,他虽然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但是在面对后继之君时,他的私心却渐渐战胜了忠心,而这一点在李世民立储君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李世民有八个儿子,
其中太子李承乾
魏王李泰
晋王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说这三个人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是这三人却都不是坐皇帝的料。
太子纵情声色
不宜为君,
魏王野心勃勃
心肠歹毒,
晋王性格懦弱
缺乏主见。
后来太子李承乾因造反被废,李世民想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但是却遭到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因为如果李泰继承皇位,按照李泰的性格,长孙无忌怕是再难在朝堂上立足,而如果李治登上帝位,势必会因为李治的性格问题而挑选大臣辅佐,而这个大臣除了长孙无忌再无人选。有谁会比自己的亲舅舅更适合辅佐新王呢?
为了让李治顺利登上皇位,自己能够独揽大权,长孙无忌无所不用其极。他甚至拉帮结派到处劝说其他大臣,力保晋王李治为储君,当时长孙无忌的话在朝中很有分量,一时之间满朝文武都拥立李治为储君,李世民迫于压力也就答应了这件事。
其实在李世民众多的皇子中,吴王李恪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李恪继承了李世民的所有优点
文武双全,在民间的支持率也极高,但因为他不是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处处受到长孙无忌的排挤,最后为了让李治继承皇位,长孙无忌不惜给李恪罗织罪名,最后年纪轻轻的李恪含冤而死,李恪在临终时说。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对李世民鞠躬尽瘁的长孙无忌,在晚年却因为迷恋权力而走上了歪路,实在让人觉得惋惜。
贞观
23年李世民弥留之际,封长孙无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李治,长孙无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是初登大宝的李治却对自己的舅舅另眼相看。李治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图,但是长孙无忌等老臣却成为控制他的无形的枷锁,李治对他们非但没有半点感激之情,反而还想将这批老臣除之而后快。
本来李治是没有机会搬到长孙无忌的,但是王皇后案的爆发,好管闲事的长孙无忌又一次参与其中,给了李治搬到他的机会。李治一心想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皇后,但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廷大臣却极力反对,
为了让舅舅妥协
李治不惜放下身份,带上武媚娘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府上拜访,但是长孙无忌却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死活不同意李治立武媚娘为皇后。
按理说立皇后本是李治的家事,长孙无忌本不应该参与其中,但是他不仅要参与还要极力反对,显然已经逾越了作为臣子的本分,这下彻底把李治给得罪了,得罪了皇帝他还有什么好果子吃,更何况长孙无忌现在还得罪了武媚娘。
后来李治还是不顾长孙无忌的反对,立了武媚娘为皇后,武媚娘因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暗中勾结中书令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根据《旧唐书》记载,
四年
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与侍中辛茂将鞠之。
长孙无忌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一场谋反案中,李治虽想除掉长孙无忌,但是他不能以这种敏感的罪名加害舅舅,
不过武媚娘
倒
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试问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个除掉权臣的机会呢?
从李治并未详查便将长孙无忌发配黔州的做法来看,李治根本没打算给长孙无忌翻案的机会,他第一时间将长孙无忌赶出政治核心,再派许敬宗追查这个案件,明显是给了武媚娘等人为长孙无忌罗织罪名的时间,长孙无忌莫名其妙地被流放,而当他想通此事的来龙去脉后,谋反罪名已坐实,根本没有为自己开脱的机会。
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
自己倾尽全力扶持
起来
的外甥,有朝一日竟会将自己逼上绝路,
于是
在绝望之中长孙无忌
自尽而亡。
长孙无忌从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成为位尊势重的权臣,到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去,可以说长孙无忌的死完全是权力的欲望在作祟。如果不迷恋权势他的命运或许可以改变,但是普天之下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不被权力所侵
欲望所扰呢?
归根结底我们都只是想更好的活着而已,至于长孙无忌是忠于大唐的忠臣,还是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奸臣,都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我们又怎好妄加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