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夏朝之都的神秘面纱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更是为民众所津津乐道。在史书记载中,治水有功、德高望重的大禹成为部落领袖,并成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王朝,但这一久远的民族记忆,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略显模糊。1959年,为了证实夏朝的存在,71岁高龄的史学家徐旭生从北京出发,前往河南、山西一带寻找“夏墟”,在二里头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并定名为二里头遗址。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那里本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随着考古的发掘,却揭开了埋藏3500年前夏朝之都的神秘面纱。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750—前1520年。经过60多年的田野工作,专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区与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区和祭祀遗存,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和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等。可以说,这些“中国之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制、宫室制度、礼乐制度和王朝文明的先河。就其文化影响而言,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大。这里可谓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广域王权国家阶段。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开始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纵观中华大地的五千年文明史,夏商周至北宋的三千年历史长河中,二里头都邑所在的洛阳盆地长期作为王朝的主都或副都,承载了黄河文化的主根主脉,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
如今,洛河在二里头村以北流淌,平静而浩荡地缓缓东流去。曾经璀璨一时的二里头文化随伊洛河汇入了黄河,仍在万古江河的奔流中散发光彩。
主播丨齐京泽
审核丨陈锐监制丨樊弋滋统筹丨罗景月杨晶文案丨齐京泽责编丨李莉美术设计丨杨桦赵墨音频丨张玉峰校对丨杨晶参考资料丨《二里头文化故事》《二里头考古与中国早期文明》《论“河洛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因素》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