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成为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与其“布衣故交”有很大关系。
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都是军中高级将领。
不仅如此,他们还曾是整个后周殿前司系统的“安保”。
不日之后,整个禁军兵权全为赵匡胤所控制。
随后,赵匡胤于陈桥驿兵变。
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创建了宋朝。
宋朝初年,赵匡胤为了强化手里的皇权和军权,在一众谋臣的建议下,分别收回了禁军将领与藩镇节度使的兵权。
当时,赵匡胤刚坐上皇位,为了嘉奖一众兄弟,更为了笼络人心,提拔结义兄弟坐上高位。
石守信是地位极重的侍卫司,王审琦则因往日功勋,被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两人共同掌管禁军,可谓红极一时。
石守信和王审琦二人与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是布衣之交,更是结义兄弟。
赵匡胤第一次“杯酒释兵权”,针对的就是他们。
那么,“义社十兄弟”其他几人,宋太祖赵匡胤又对他们做了什么呢?
宿将齐聚赵匡胤获鼎力相助
高平之战,是赵匡胤迅速崛起的契机。
高平之战前夕,后周政权处于交接时期。
郭威为扫除柴荣上台障碍,对禁军一众功臣宿将进行清洗。
此举虽为柴荣上位奠定了基础,也不可避免造成了军心不稳的危机。
后周君臣对禁军形势有所察觉,周世宗本人提出御驾亲征的方案。
一方面,他可与北汉针锋相对。
更重要的是,周世宗可以就近加强对禁军的控制。
虽然君临前线有极大的风险,但相比皇朝颠覆,周世宗只有御驾亲征、树立皇权这一绝对选择。
不得不说,周世宗赌对了。
此役之后,皇权得到稳固。
而和他一起冲锋在前的年轻将领,包括赵匡胤在内,在禁军中声名鹊起。
随后,赵匡胤进入柴荣幕府。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匡胤遇见柴荣,更是踏上了步入仕途的快车道。
最重要的是,赵匡胤在柴荣幕府,与一众文武奇才有了更多密切的交往。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物在赵匡胤日后称帝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于柴荣的恃才凌人,赵匡胤则更加豁达谦和。
最重要的是,赵匡胤凭借善于结交的特点,在他人并未察觉的情况下,与众人保持着不错的私交。
威名与收获十兄弟齐聚
高平之战后,赵匡胤不仅在禁军中位列高位、赢得威名,还结交了日后支持他的一众兄弟好友。
比如,张永德就十分看好赵匡胤。
此人深得周世宗信任,一直在殿前担任官职。
而张永德对赵匡胤十分赏识,这也是赵匡胤得以步步高升的便利基础。
高平之战结束不久之后,在张永德的引路之下,赵匡胤得以被破格提拔,成为御前都虞侯。
赵匡胤成为禁军高级将领之后,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之后,赵匡胤受命负责后周禁卫军的“人事安排”工作。
也正是在这时,赵匡胤在军中认识了一众能人异士,并结交了一众亲如血缘的异姓兄弟。
日后,正是在这九位结义兄弟和密友的扶持下,赵匡胤坐上了天子之位。
与赵匡胤结义的兄弟包括多位节度使:刘庆义、杨光义、李继勋,还有两位日后身居高位,被赵匡胤卸了兵权的石守信和王审琦。
此外,还有刘守忠和刘延让,分别担任左骁卫上将军和右骁卫将军。还有韩重赟和王政忠,一位是彰德军节度使,另一位是解州刺史。
有了一众兄弟的支持,赵匡胤可谓如虎添翼。
随着周世宗病逝,赵匡胤和一众兄弟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一场政治变动正在悄悄萌发。
陈桥驿生变赵匡胤建立大宋
恭帝即位之后,赵匡胤开始暗中准备。
首先,赵匡胤解除了袁彦在侍卫司中的军职。
接着,他又命李重进去了扬州。
虽然李重进被派去当节度使,可山高路远,即使有什么想法也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赵匡胤将侍卫司中具有实权的两位将领全部排挤出去。
之后,赵匡胤又扶持自己的密友和结义兄弟上位。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摆在赵匡胤面前只有一件事,那便是拿到侍卫司军队的指挥权。
但侍卫司军队的指挥权在一位禁军首领的手上。
因为其存在,赵匡胤无法绕过他,直接领导侍卫司的军队。
如果不能直接掌握军权,一旦禁军首领领兵反抗,赵匡胤谋划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
为了逾越这个障碍,赵匡胤和一众智囊团想到一个人:郭威。
此人曾利用敌人外侵情报,率军队出征,最后打回京城,自立为帝。
于是,赵匡胤也效仿了郭威的做法。
当时,后周边境传来紧急军情。
当朝宰相并未核实消息的真伪,便把军权交到了赵匡胤手里。
如此一来,赵匡胤便绕过障碍手握重兵。
赵匡胤出发之日,京都便传出流言,“出军之日,当立赵点检为天子。”
公元960年,后周北部边线军情告急。
为了抵御外侵,当时的宰相仓促决定,由赵匡胤率兵前往边线抵抗。
当赵匡胤率部行至河南开封的陈桥驿时,手边多了一个东西。
这是一件衣服,确切的说用的是皇帝专属的金黄色,一直被兵变士兵带在身边。
起初,赵匡胤还推辞。
一众军士不依,硬是将赵匡胤扶上马。
至此,陈桥兵变。
然而,北方边线并无战事。
赵匡胤也在此时彻底转变了身份,以皇帝身份返回了后周国都。
最终逼后周幼帝,即恭帝让位。
赵匡胤将国号定为宋,并定都汴京,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开封。
自此之后,赵匡胤称帝,即宋太祖。
上台迎难题赵如何巩固政权
赵匡胤称帝后,摆在他面前有三个难题。
如何巩固政权?
如何统一天下?
如何发展生产?
如果不能巩固政权,自然无法安天下、促生产。
而巩固政权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异己。
为了达成巩固政权的目的,赵匡胤命手下谋臣商议。
最终,赵匡胤拿到了具体方法。
首先,赵匡胤大封功臣。
比如,与赵匡胤结拜的石守信、王审琦,还有高怀德和张光翰,两人分别掌管义成军和江宁军。
为了稳定军心,更为了拉拢将领,赵匡胤提拔了韩令坤、慕容延钊。
其实,赵匡胤表面上提拔二人,私心却是收了二人的实权。
解决了对皇权有威胁的武将,赵匡胤接着开始铲除异己势力。
比如,赵匡胤命石守信、王审琦平定和镇压了李筠和李重进等人。
实现了第一阶段的任务,赵匡胤开始着手考虑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对此,赵匡胤的参谋赵普给出了意见,“各地方权势太重,应夺回其兵权,制约其钱谷”。
最重要的是,收缴各高级将领手下的精兵。
略施小计结义兄弟各有归处
作为昔日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赵匡胤深知赵普所谓的军威和军权问题。
以韩令坤为例,此人与赵匡胤关系密切,但不是核心人物。
为了拉拢韩令坤,赵匡胤任命韩令坤为侍卫步马都指挥使。
这一手相当厉害,从表面上看名誉提高了,但手中早已无实权。
不得不说,赵匡胤的加封和赏赐都是有分寸的。
接下来,赵匡胤开始对自己“义社十兄弟”一一下手。
赵匡胤分别于建隆二年和开宝二年宴请禁军主要将领和部分藩镇节度使。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赵匡胤命席间诸人乖乖交出了兵权。
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达成了目的。
其中,禁军四位将领高怀德、张令铎,以及赵匡胤的两位结义兄弟石守信和王审琦都被解除了禁军军职和兵权。
不久,赵匡胤卸了殿前都虞侯赵光义的军职。
说起此人,与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还颇有渊源。
赵匡胤的一位结义兄弟,本叫刘光义,因他与赵光义同名,后被赵匡胤赐名为刘延让。
之后,宋朝禁军也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等职。
石守信成为地方节度使之后,一心一意搜刮敛财。
自从赵匡胤卸了石守信的兵权后,对他极度宽容。
得益于此,石守信最终安享晚年,无疾而终。
王审琦虽然被夺了权,但为人很低调。
最终,因病离世,赵匡胤闻讯后更是痛哭不已。
王审琦的一众子女,其中有八人因父荫入仕为官。
再后来,王氏一族成为宋代最负盛名的望族。
公元973年,高怀德加封为同平章事。
宋太宗上位之后,高怀德又兼任侍中。
亲疏有别结义兄弟待遇不同
与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相比,与赵匡胤结义的其他几位兄弟大多过得有些失意。
最初,宋太祖命李继勋镇守泽潞。
后来,李继勋因年老请命回乡,却在次年去世。
韩重赟因私下招揽亲兵差点被赵匡胤处死,好在赵普发现是诬告,极力劝谏,韩重赟才得以保住性命。
不过,他与赵匡胤两位结义兄弟,再未见面。
刘延让被赵光义学削职流放,后死于流放途中。
随着其他赵匡胤称帝,其他几位结义兄弟也渐渐远离了权力中心。
第一次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的结义兄弟石守信和王审琦都得到了厚待。
公元972年,石守信攀上皇亲。
其子娶了赵匡胤的女儿延庆公主,石守信与赵匡胤成了儿女亲家。
公元973年,王审琦被封为冀国公。
王审琦的长子王承衍娶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女:昭庆公主。
后来,王承衍还别授为驸马都尉。
继王承衍之后,王家第四代、第五代再次与皇家联姻。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家还留下了“一门三驸马”的佳话。
对于赵匡胤的其他心腹,也都是用联姻和加封的方式,一边夺了实权,一边是以安慰。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匡胤加强手中皇权和收回军权的做法,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目的。
赵匡胤在位期间,实现了最初的愿望。
他不仅将皇权、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大宋百姓提供了一个较为安稳的生活环境。
小结
后周权力交替之际,禁军高级将领赵匡胤率军北上。
于陈桥驿被拥立为天子,取得后周之天下。
建立宋朝的赵匡胤,用其在位政绩证明了自己作为国君的雄才大略。
在赵匡胤的领导下,结束了延续两百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
赵匡胤建立的大宋,为百姓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时代。
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社会文明,都在此时达到了高峰。
赵匡胤通过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举措,将政权和军权等都集于皇帝一身,使得皇权臻于极致。
赵匡胤未费一兵一卒,既收回了军权,又善待人心。
宋朝后代皇帝,均效仿赵匡胤管理群臣之法,并未轻杀一人。
当朝和后世都认为,“大宋对待各文才军士十分优厚”,之前各朝代皇帝均无法做到。
赵匡胤此举不仅在宋代之后绝无仅有,在整个封建社会也是未有相似之例。
赵匡胤所做出的的贡献,也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朝事实》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