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定兴县城西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做石柱村。村子的名字来源于村里保存的一根大石柱。这根大石柱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石柱,而是一座建于1400多年前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造型独特,很像一根柱子,因此俗称石柱。
北魏时杜洛周、葛荣等人领导了一支农民起义军,给北魏腐朽统治造成沉重打击。后来起义军被北魏镇压。定兴当地的百姓将战死的农民起义军尸骨收集并掩埋,并树立一根木柱。后来北齐时改为石柱。
它不仅是村子里的宝贝,也是一九六一年首批国保文物之一。本来在前些年石柱是孤零零地立于空地上的。为了保护石柱,十年前当地政府在石柱上修建了一座凉亭,把石柱整个盖在下面,用来为石柱遮风挡雨。只不过,将近七米的高大石柱有了个亭子挡在上面,一下子没有了高峻挺拔的气势了。石柱的下半段也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石柱共分三部分。顶部是一座石屋,里面雕刻有一尊佛像,颇具北魏风格;中间部分是柱身,由两段不等边的八角形石柱组成;底部是基座,由一块两米见方的石头基座和莲花柱基座组成。整座纪念碑高近七米。
令人惊奇的是,柱身上刻满文字,详细记述了起义军起义的过程,字数达到了三千四百之多。虽然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碑文字体浑厚而严整,雕刻舒展有力,是中国古代书法精品,也是研究中国北魏时期书法成就的重要物证。
离石柱不远处立有两块石碑,均保存完好。其中一块落款为大明天顺三年,另一块为大清顺治九年。通过碑文可知,这里曾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沙丘寺。根据相关记载,石柱原来立天寺院大殿前面。可惜的是记载中的寺庙连遗址都没了踪迹。石碑虽旧却基本完好无损,只是下面的乌龟早被磨得瓦明瓦亮。我问了附近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说她也只是听说这里有寺庙,但她也没有见过。
寺庙荡然无存,而石柱得以保存下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况且,从北齐到现在,定兴县周边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还发生过几次大地震,而石柱依然完好无损,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