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时期我国北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到前秦雄主苻坚的出现才终结了北方群雄割据的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此后苻坚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东晋政权,并调动全国兵力发动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但在此战中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前秦却被杀得大败。
苻坚还为我们留下了“草木皆兵”这一典故,当时他为什么会对周边环境噤若寒蝉,又是什么促成了前秦的溃败呢?
在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其拥有了数倍于东晋的土地和人口,而且当时中国北方的农业基础也要优于江南地区,这让苻坚有能力召集近百万兵马投入此次战斗。
当时前秦采用的军事制度是广泛征兵制度,即在全境范围内从每十个成年男丁中抽调一人入伍,这种制度保障了前秦的军队数量,同时也兼顾了农业发展的需求。
▲前秦皇帝苻坚
按理说士兵在进入军队后理应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但当时苻坚急着毕其功于一役,想要立即吞并东晋。
这让其征兵得来的士兵很快就被其投入战场之上,他们并没有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令前秦军队的战斗力存在较大隐患。
▲古代军队
另一方面虽然前秦征调了数十万人投入战斗,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因此真正达到淝水战场的士兵仅有二十余万。
其中有过战斗经验的士兵寥寥无几,张蚝、梁成等名将的部曲虽久经沙场,但他们此前不久刚刚在蜀地经历了一场恶战,此时也是兵困马乏,这让前秦军队的战斗力难以得到保证。
▲东晋名将谢玄
反观东晋则完全不同,当时东晋投入战场的士兵为谢玄组建的北府兵,这些士兵大多由徐州兖州一带的百姓组成。
在桓温掌权的时候,他就发现这里的百姓善于战斗,并有成立专门部队的构想,但后来其离开了这里,这一提议便被搁置下来。
▲古代士兵
直到谢玄主管军事后,才成立了由徐州、兖州人士组成的北府兵,和前秦军队不同,北府兵中大多都是职业军人,他们平日里会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这让他们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精锐部队。
相较于前秦军队,北府兵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在淝水之战前都已在军中服役多年,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八公山风景
而且北府兵的军官结构也相对稳定,将领们对于士兵较为熟悉,这让他们在大战中可以保持较高的纪律性,和前秦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点从“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当时苻坚在赶到战场后,发现东晋军队行伍整齐,纪律严明,这和自己麾下的前秦军队产生了鲜明的区别。
▲古代战场
他恍惚间觉得八公山上纹丝不动的草木也像是东晋的军队一般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让苻坚第一次对战争前景产生了担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前秦军队中最精锐的骑兵在平原上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威力。
但淝水之战的主战场地形复杂,河流密布,这给不善水战的前秦军队造成了不少困难,而东晋士兵则对水战十分熟悉,这也是后来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苻坚发动淝水之战时动员了全国上下所有的可用兵力,就连远离战场的凉州地区都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这让前秦在军队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由于古代交通不甚发达,因此这些士兵想要集中到前线需要不少时间,在苻融的先头部队到达战场的时候,凉州的军队才刚刚到达咸阳,这让前秦能够用于战斗的军队数量较为有限,只有二十五万人左右。
▲前秦名将慕容垂
而东晋方面由于需要应付慕容垂等人在荆州方向的进攻,他们能够投入东线战场的军队只有七八万人,数量只有前秦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时东晋将领针对战争方案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击溃前秦的先头部队,否则等到前秦主力集结完毕,他们便无力回天了。
▲咸阳
前秦方面的想法也和他们不谋而合,虽然他们可以等待主力齐聚,但这会让他们背负上沉重的后勤压力。
苻坚认为仅凭先头部队前秦也足以击溃东晋在淮河一带的防线,只要能进入淮河以南,他们就可以安心等待后续军队的到达,一举攻过长江了。
▲苻融塑像
东晋方面在考虑之后认为虽然他们可以在前秦军队渡江时发起进攻,对他们造成杀伤,但一旦让前秦渡河成功并建立阵地。
那么淮河防线就将名存实亡,因此他们选择主动渡江作战,力求冲散前秦的阵型,直接将其尽数击溃。
▲东晋时期版图
但彼时前秦军队紧挨河岸扎寨,东晋军队渡江时必然遭受袭击,纵使强渡成功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列阵整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谢玄特地给前秦先头部队指挥官苻融送去了一封信,表达了不愿与前秦彼此对峙消耗,想要正面交锋的想法。
▲淝水古战场遗址
谢玄表示只要前秦能够将部队稍稍后撤,他就会派东晋部队渡江列阵,然后和前秦一决雌雄,苻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军官进行讨论。
大家都认为前秦可以趁着东晋渡江之时发起偷袭,即使偷袭不成让他们渡江成功也无法抵挡重甲骑兵的威力,因此主张接受这一建议。
当时在前线担任总指挥官的苻坚和苻融此前并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他们觉得东晋这是在主动求败,完全没有看出敌人的真实意图,这最终也令他们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苻坚随后派使者告知谢玄,表示前秦军队愿意后撤为东晋留出登陆空间,随后其便开始调动军队后撤。
在得到消息后东晋将领们便开始关注前秦军队的动态,他们想在前秦军队完成后撤前抢先渡河,然后趁敌人立足未稳展开攻击,由于此次进攻留给他们重整军阵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东晋方面只派出了八千精锐参加这次突袭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前秦方面也预料到东晋可能会展开偷袭,他们计划在开始后撤时便预留一支骑兵部队阻击东晋渡河作战。
但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前秦士兵缺乏训练,他们在接到后撤命令后阵型就变得混乱不堪,而苻融又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这让他无法恢复军队秩序,整个前秦军队几乎变成了一盘散沙。
▲古代战争场面
东晋方面看到这一场面后,立即派出八千名士兵渡河,在登陆后他们立即开始列阵,并向前秦军队发起了进攻。
苻坚和苻融此时正在努力恢复军队的秩序,他们也曾试图派出骑兵攻击东晋士兵,但淝水之战的战场较为狭窄,并没有给骑兵预留出从侧面冲锋的距离,这让前秦的骑兵只能正面冲向敌人的军阵,这令他们的战斗力大大降低。
▲氐族骑兵
更重要的是,在骑兵发起冲锋之前,他们需要先穿过溃退的前秦军队,这让他们的列阵时间大大增加,冲锋距离则严重缩短,很多骑兵还没等列阵完成,敌人就已经杀到了面前,失去了机动优势和冲击力的骑兵并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前秦的这支王牌军队在此战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和前秦的混乱相比,东晋士兵在此次战斗中保持了极高的纪律性,这除了因为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之外,也和其人数较少有关。
▲东晋大败前秦
古代战场上的命令主要依靠旌旗和乐器来发布,八千人的军阵是可以接收到有效的指挥信息的,这也让他们即使杀入前秦军阵也依然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
在此次战斗中,部分东晋将士在冲入前秦军阵之后便一直高呼“坚败!坚败!”,这也起到了扰乱军心的作用,大量前秦士兵争先恐后地逃跑,引发了大规模的踩踏事故,这进一步加速了前秦的溃败。
▲淝水之战
此战之后苻坚放弃了攻打东晋的念头,盛极一时的前秦也到了崩溃的边缘,随着慕容垂、吕光等将领的相继离去。
前秦帝国变得支离破碎,中国北方再次进入割据状态,而东晋则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因此说淝水之战是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战役也是不为过的。
▲淝水之战
从此次战役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军人素质及军队指挥能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苻坚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组建了一支素质较为低下的联军。这些无法贯彻将领命令的士兵也成为了前秦溃败的根源。
与此同时苻坚对于兵力的绝对自信也是其落败的关键,如果他能对军队素质多一份关注,也就不会被东晋的军容吓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了。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晋书》,房玄龄等著,中华书局2014年版;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