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诗豪”刘禹锡还是一名“防火专家”?

“诗豪”刘禹锡还是一名“防火专家”?

(来源:天津消防西青支队)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资料图)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在柳宗元“天人不相预”的基础上提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辩证关系,在对待火灾的认识和态度上是理性和务实的,尽管他没有专门论述火灾,但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

唐宪宗永贞元年至元和十年,刘禹锡再次被贬至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马时,亲身经历了武陵发生的一次重大火灾,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武陵观火诗》:

这首五言古诗《武陵观火诗》以纪实性笔赋描述火势灾情,是一首典型的火灾纪事诗。

刘禹锡在诗中指出:“火德资生人,庸可一日无。御之失其道,敲石弥天隅。”火资助了人类社会,不可一日缺少。但在用火时违背用火的规律,敲击石头的火花也能引起满天大火。

在这里既肯定了火的功用,又提出火灾危险性的一面。而发生火灾危害的关键,在于“御之失其道”。这一观点同梁朝刘昭的“火失其性则为灾”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刘禹锡更加明确、直接、开门见山。这是对成因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在诗中,针对这次火灾的具体原因,刘禹锡明确指出“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是老百姓在烧早饭时,直立的烟囱里飞出的火星引起的。

这虽是一种常见的火灾原因,但在古代如此明确加以记载的,很是罕见。且他的阐述中没有天和神的影子。火灾发生后,“贤守恤人瘼(mò),临烟驻骊(lí)驹”“下令蠲(juān)里布,指期轻市租”,州太守关心人民疾苦,赶到火场视察慰问,下令免减税租。在帮助灾民恢复家园的同时,也不去听“越巫”“压火”之类带有封建色彩的意见。

这是人类对火灾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在认知上对预防火灾、战胜火灾,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禹锡(资料图)

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消防宣传和教育机构,火灾题材文学作品就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所以,刘禹锡的这首《武陵观火诗》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题材,且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为消防文化传播营造了一种多元的文化大环境,有效拓宽了消防文化传播的渠道,为消防文化宣传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刘禹锡,文化,古代,题材,人类,原因,防火,火灾,渠道,诗豪,刘禹锡,武陵观火诗,司马时,火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刘禹锡,文化,古代,题材,人类,原因,防火,火灾,渠道,诗豪,刘禹锡,武陵观火诗,司马时,火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刘禹锡,文化,古代,题材,人类,原因,防火,火灾,渠道,诗豪,刘禹锡,武陵观火诗,司马时,火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