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
洛阳和长安细雨凄迷,雨水洗刷着这两座古老而宏伟的东方城市,它们因多年战乱而沾染上的伤痕似乎也随之冲刷离去。
在江水滔滔的岸边,一个叫做司马睿的年轻人饮尽了杯中的最后一杯烈酒,因为他知道,一旦渡过长江,将再也遇不到故旧亲人。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
西晋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司马邺驾崩了。
说驾崩是好听的,说不好听的,这位仁兄是被汉赵王朝所俘虏,死于汉赵皇帝刘聪的百般虐待之下。
魏蜀吴的三国乱世,一共持续了六十年的时间,而由晋武帝司马炎完成一统的西晋,只存活了五十一年。
从晋武帝的羊车望幸,到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再到八王之乱的皇族竞技场大乱斗,最后是晋怀帝和晋愍帝先后被俘虏杀害,西晋这个王朝啊,不是不好评价,而是一言难尽。
作者之前写盘点西晋帝王系列文章的时候,胸有豪墨却无从下笔,为了让西晋的皇帝序列不那么单薄,甚至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拉过来凑数了。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这样评价西晋:
是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无论是大一统的还是割据的,它们都会拥有自己的道德观,但西晋这个王朝,已经把道德观念全部抛弃了。
(晋元帝 司马睿)
在西晋灭亡的这个时间节点上,作者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司马睿。
司马睿,字景文,西晋政权奠基人司马懿的曾孙,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侄子。
八王之乱后期,整个西晋内部已经是四分五裂,回天乏术了。
如果司马氏内斗也就算了,但问题是,你们西晋管理层搞内斗,也会引起外部环境的紊乱。
北方割据政权在这一时节纷纷崛起,他们裂土分疆,各自称王称帝,西晋的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这个时候的司马睿,正领着一支兵马,在华东地区的下邳附近驻守。
你要问司马睿为什么要在下邳驻守,其实他也不知道,他也很迷茫。
天下大乱的世道,虽然他是晋朝皇室,是宗族子弟,但他也不过如风中烛,如雨中灯,如浮萍落叶一样摇摆。
有关以后和未来,司马睿也没有打算。
不过好在,司马睿帐下有一位好基友,他的名字叫做王导。
王导这个人,头脑灵活,目光长远,他一看西晋王朝气数已尽,立刻找到司马睿,表示哥们,北方咱们是不能待了,越待越完蛋,咱们应该到南方去发展,我们老王家在南方是大家族,你到南方去发展有潜力,我们全家都支持你。
(王导)
司马睿一听是这个道理啊,立刻就收拾行李跟着王导渡江到了建邺(南京)去扎根发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衣冠南渡。
司马睿到了南方没多长时间,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司马邺就死了。
司马邺一死,司马睿划拉划拉,收拢收拢势力,建立了东晋,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司马睿能当上这个皇帝,实现四平八稳和长治久安,主要靠被他拜为丞相的王导的帮助。
一来王导在社会上有点影响力,能让天下百姓和南北士族都支持司马睿,二来王导背后就是琅琊王氏,本身就是世家大族,有这样的宗族支持,司马睿当然是十拿九稳。
可以说,在东晋王朝的草创期,司马睿和王导是演绎了一幕君臣相互尊敬,相互帮助的佳话的,乃至于当时会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论调。
但问题是,王导一人得道,他们老王家也就紧跟着鸡犬升天。
王导的堂弟王敦手握兵权,牢牢控制着长江中下游,东晋朝廷里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老王家的人,别的不说,在东晋一朝,由老王家送到宫里的皇后,就多达八位。
司马睿有衣冠南渡的勇气,有乱世立国的信念,说明他本人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不甘心偏安一隅或者大权旁落,所以皇帝一直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牵制王家的势力。
然而,空有想法的司马睿掌握的权力太少,根本没有资格拿回主权,反而是王导的堂弟王敦,到后来甚至带兵杀入朝堂,逼得司马睿是脱掉了天子的华服,穿上了大臣的衣服,并且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表示,如果你想要当皇帝,我就把皇位让给你,没有必要闹到这个份上。
司马睿连尊严就不要了,才能勉强安抚住王敦的野心。
王敦没有废杀他,但司马睿却终于明白,自己名为天子,但其实实际上只不过是王氏门阀豢养在宫里的金丝雀。
他越是这么想,心里就越是难受,竟然因此积劳成疾,很快就病逝了。
抬望眼,仰天却不能长啸。
北方胡人作乱,中原失守,不能还于旧都,南方权臣坐大,自己空有虚名,丝毫作为不得。
眼前的江南,已不是他的江南,身后的北方,是他回不去的北方。
(晋明帝 司马绍)
司马睿死,长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
这个司马绍登基的时候,是二十五岁,驾崩的时候,是二十七岁。
在位两年,从时间概念上来讲,只能算是个酱油皇帝。
但就是这位酱油皇帝,却活出了其它皇帝二十年都未必能活出的质量。
两年时间里,晋明帝先是平定了王敦的叛乱,成功拿回了皇帝主权,但却没有彻底铲除王氏宗族,对他们斩尽杀绝,而是采用怀柔政策,让王氏门阀心回意转,全身心的拥戴自己。
他勤政治国,努力保持和江东士族们的和谐关系,对东晋的趋于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基本上,他父亲留给他的烂摊子,都让他给填平了。
虽然在位不过两年,但晋明帝似乎对王朝的兴衰有着别样的感悟。
司马绍的治下当时有两位名臣,一位是父亲留给他的王导,一位是新生代的武将温峤,有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来拜见司马绍,司马绍就问了,当年的西晋是如何统一天下的呢?
武将温峤和司马绍都比较年轻,他们出生的时代已经离三国乱世相去甚远,所以温峤不能作答,只能是素来博学的王导给出了答案。
王导也不美化历史,而是一五一十的和盘托出:司马懿蛰伏三朝,最终发动兵变,获得曹魏大权,然后又经历司马师和司马昭之手近一步蚕食曹魏,最后由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
顺带着,王导还把司马昭杀害曹魏末代皇帝曹髦的事情也告诉了司马绍。
司马绍听完,那是痛哭流涕。
他不能想到,自己的先祖们所创立的基业,不是光明正大拼杀来的,而是靠着阴谋诡计来夺取的,司马氏的先人们竟然还有悖主弑君的行径,所以他相当崩溃,连连哀叹道: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晋朝明显是得国不正,既然如此,晋朝的天下又怎么会长久呢?
君臣相顾无言,谁也没有再说话。
或许,在此时此刻,他们在冥冥中,已经预料到了东晋的最终结局。
(晋成帝 司马衍)
晋明帝司马绍死,明帝的长子司马衍即位,史称晋成帝。
司马衍即位的时候,只有四岁,是个上炕都费劲,连尿片都得别人帮着换的小皇帝。
司马衍做皇帝的前半生,一开始是由母亲庾太后主政,后来庾太后死了,则由大臣王导和庾亮辅政。
司马衍在位的时间倒是比较长(十八年),但问题是他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太后和辅政大臣的带领下度过的,这就导致他本人主政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和父亲司马绍截然不同的是,司马衍一直想要清除王氏宗族的势力,所以皇帝为数不多的执政时间里,一直在重用庾亮,并且通过庾亮来打压王导。
这个庾亮,是皇帝的舅舅,属于是外戚,皇帝用起来自然是要比普通大臣放心一点的。
但问题是,庾亮当权之后肆意打压和杀戮大臣,结果引起了东晋统治内部的冲突,还搞出了地方上的兵变,最后还是王导出山才摆平了乱局。
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让郗公。
东晋帝王们视王导为眼中钉肉中刺,视王导为东晋王朝的最大威胁,但事实证明,这个天下,没了王导还真不行。
(晋康帝 司马岳)
司马衍病逝,传位于弟弟司马岳,也就是晋康帝。
这个晋康帝司马岳,在位时间只有三年,所以他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如晋明帝司马绍那样的一流君王不可多得,所以咱也不用指望你给司马岳三年他就能缔造奇迹。
这哥们生平最大的特色,就是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的书法作品《陆女帖》被收进了宋代的《淳化阁帖》,而这个《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集各路书法大神作品的法帖,更有中国法帖之冠的美称。
能收录到这样的作品里,你可见司马岳的水平得有多高。
是啊,晋成帝本来有儿子,还有俩,只不过年纪比较小,大臣们认为如果是小皇帝执政的话难免主少国疑,所以才把司马岳拉来做皇帝。
司马岳本来志不在此,所以与其这三年里兢兢业业的干好皇帝这个职业,还不如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在世,不要勉强,我们要记得,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康帝司马岳病逝,传位给了长子司马聃即位。
司马聃,两岁即位,由司马聃的母亲褚太后代为执政。
这个司马聃没有什么好说的,要重点介绍的,是这位褚太后。
从司马聃开始,这位褚太后先后扶持拥立了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五位皇帝。
并且,在这期间,她还曾经三度临朝听政,可以说是冠绝历史,绝无仅有。
她的一生,和东晋王朝生死相通,荣辱与共,这个女人的命运,和帝国的兴衰,深深的纠缠在了一起。
(晋穆帝 司马聃)
两岁登基的司马聃干到了十九岁驾崩,他执政期间,东晋还对北方进行了好几次北伐。
这个北伐结果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因为一直是有输有赢,所以南北一直是处在对峙的状态里。
司马聃死,司马丕即位,这个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
晋哀帝司马丕即位的时候,东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一来皇帝没能力不强势,驭下无方,结果东晋内部争斗剧烈,虽然大司马桓温几次领兵北伐,但从长远的结果来看,也不过是虚耗国力,北方的鲜卑慕容所建立的燕政权屡次打败东晋,司马丕因此而受到打击,在宫里更是日趋消极,不想着怎么复兴王朝伟业,反而开始研究炼丹修玄,妄求长生,结果不吃药还好,一吃药直接吃中毒了,没两天就领盒饭了。
半壁残垣的江山,长生又有何用?
不思进取的生活,永存毫无价值。
(晋哀帝 司马丕)
司马丕死,传位弟弟司马奕,也就是晋废帝。
当时的情况是,握有实权的东晋权臣桓温和司马奕并不对付,所以他一直想要把司马奕给废了。
西汉霍光就废黜过刘贺,桓温权势比霍光还大,所以他想要废立君王,说白了也是易如反掌。
但问题是,司马奕不比刘贺,刘贺当皇帝不务正业,还有点叛逆,落了霍光口实,所以霍光可以把他拿掉,但司马奕这个皇帝当的非常严谨,无论是执政,个人品德,还是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皇帝,大家都是比较拥戴他的,所以桓温没有理由说废就把他给废了。
既然没有理由,那就得找个理由。
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那就得编个理由。
桓温有个手下,这人可够损的,居然编排出了司马奕不能生育的黑料,开始大肆散播,一时间传的是沸沸扬扬。
(晋废帝 司马奕)
皇帝不能生育,那就无法诞育子嗣,诞育不了子嗣,那就传承不了国祚,你传承不了国祚,你作为皇帝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你都不具备,你还当什么皇帝?
司马奕有没有生育能力?他当然有,但他苦于无法自证。
古代又没有DNA技术,你生出来一个,人家说不是亲生的,你再生一个,人家还说不是亲生的,屎盆子给你一扣,你是永远也洗不清了。
当谣言成为主流,真话反而沦为了罪恶。
就这么着,司马奕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被废黜了皇位,以一种十分魔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终于了此残生,再不过问朝堂之事。
(晋简文帝 司马昱)
废掉了司马奕,桓温随即拥立了司马昱为新帝,这个司马昱,我们称为晋简文帝,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
司马昱在位时间更短,只有八个月。
而且就算是只有八个月,他还要时刻和桓温做斗争,想要制约桓温,结果却一直被桓温所控制,最终也是忧愤而死。
司马昱死,传位于自己的第六个儿子司马曜,史称晋孝武帝。
如果说王导主导了东晋的前期,那么桓温就主导了东晋的中期。
不过到司马曜的时代里,桓温已经去世了。
那谁来主导东晋的后期呢?是一个叫做谢安的大臣。
这个谢安,他还不像王导和桓温那么强势,属于是铁杆保皇派,不仅帮助司马曜收拢权力,使他成为了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和执行力的皇帝,还成功用八万大军抵挡住了北方前秦二十多万兵力的入侵,打赢淝水之战,解除了东晋的危局。
(晋孝武帝 司马曜)
前秦天王苻坚做梦也没想到会被谢安的北府兵给打了个找不着北,而这个堪称本朝开国以来表现最佳的司马曜也不会想到,他很快就会被自己后宫里的妃子给杀死。
咋回事儿呢?
晋孝武帝司马曜有一天晚上在宫里喝酒,酒过三巡他就有点迷糊了,晕晕沉沉开始口不择言,对着身边一位叫做张氏的贵人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呢,年老色衰,也没给我生下个一儿半女,你就别站着茅坑不拉屎了,你看我明天就把你给废了,把你打入冷宫。
司马曜能管得了东晋天下,小小后宫的生杀予夺,他当然也是管得了的。
作为皇帝的女人,皇帝让你生你就生,让你死你就死,你没得选。
但我们的这位张贵人不得不说是个狠人,一听司马曜这么说,那是火冒三丈,当天晚上趁着司马曜酒醉昏睡,侍寝的时候直接拿枕头把司马曜给捂死了。
本来有机会建立更大功业,乃至于带领东晋一统天下的晋孝武帝,就这么死了。
朋友们,不要乱开玩笑,尤其是喝多的时候。
孝武帝死,长子司马德宗即位,也就是晋安帝。
这个司马德宗,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的智力很有问题,这哥们打小就蠢笨,性格又内向,长大之后不爱说话,七天只能憋出六个字来,平时连春秋四季都分不清楚。
(晋安帝 司马德宗)
本来司马曜在位的时候东晋处在巅峰期,如果是个普通皇帝接班,至少能做个守成之主,东晋的下坡路还能慢一点,但问题是这个低能儿司马德宗根本无力掌握国家运转,东晋的状况由此急转直下,各地军阀开始割据,天下间刹时是混乱一片,有个叫做桓玄的大臣甚至自立为帝,建立新政权之后出兵东晋,直接把司马德宗给俘虏了。
危急关头,东晋将领刘裕挑起了大梁,他四处带兵平叛,战功彪炳,击败桓玄,夺回皇帝,很快成为了东晋的新一届权臣,刘裕一看这东晋唯我独尊了啊,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司马德宗给杀掉了。
这个东晋王朝的帝王,或许从出生到死亡,从幼小到壮年,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他无法辨认寒暑,也从来不知饥饱,面对死亡,他才是真的从容。
因为,生如司马德宗,他什么都不在乎,包括他自己。
司马德宗死,他的弟弟司马德文成了新帝,称为晋恭帝,这是东晋的最后一位皇帝。
末代皇帝的命运,那基本上都是很悲惨的,如汉献帝刘协那样安度余生的,实在是少数。
他浑浑噩噩的当了两年被刘裕操纵的傀儡皇帝之后,难逃厄运,最终被刘裕先废后杀,刘裕代晋建立刘宋,大晋王朝宣告灭亡,南北朝的时代正式开篇。
(晋恭帝 司马德文)
按理说东晋的灭亡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在这个朝代的尾章中,作者要提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伟。
张伟,是东晋朝廷的琅琊侍中,官不大,干了很长时间,没什么存在感,好几代东晋的皇帝都没见过他。
这个张伟,在刘裕掌权的时候,被刘裕派去用毒酒毒杀晋恭帝司马德文。
张伟拿着毒酒往司马德文的居所走,走到一半,自己打开毒酒,一饮而尽,死了。
张伟临死之前,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让我用杀害自己的主君去换自己的性命,还不如自己死了。
没有人为这个张伟修书立传,他也从来没有闪耀于历史舞台过。
他一直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很显然,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衣冠南渡的王马,桃花源记中的陶渊明,绘出《女史箴图》的顾恺之,兰亭集聚会中的王羲之。
厉兵秣马的刘琨,渡江击楫的祖逖,淝水之战的谢安...
这是多少人的荒唐且美好,这是多少人的意难平。
在历历在目中一朝湮灭,王朝兴衰,正是如此。
东晋晴乾不肯去,落得直待雨淋头,自然是成事莫说,覆水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