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范仲淹:何为人生?熬苦,忍难,顺其自然

范仲淹:何为人生?熬苦,忍难,顺其自然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这样赞叹过一个人。

他说,有一个人,在市井能为名士,在州县能为能吏,在边境能为名将。

在朝堂,又可为千百年间难得一见的良相。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在世人眼中,范仲淹是一个高山仰止的榜样,是天地间第一流的人物。

在范仲淹自己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国大计,为了济世救民。

然而在济世救民的这条路上,他却因触怒权贵,屡遭贬谪,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可无论被贬何地,他总能作出一番政绩,让朝廷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无论跌至何等困境,他总能绝地反击,让残酷的命运对他俯首称臣。

正是因为范仲淹的存在,才让很多在苦海中泅渡的人有了精神支柱。

你若能读懂他的故事,便也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在苦难中成长的精神力量。

1

熬苦

作家马丁曾说: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咬着牙度过了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这句话,就是范仲淹前半生的写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断齑(jī)画粥”的故事。

范仲淹读书的时候,家里非常贫困。

没钱租房,他只能寄宿在寺庙里。

没钱买菜,他便用小米熬粥,等粥隔夜凝固了以后,再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充饥。

这样的日子,范仲淹一过,就是整整三年。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会疑惑,范仲淹都苦成这样了,家里就没人帮扶一下吗?

范仲淹年幼时,过得也很苦。

他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母亲无力抚养他长大,便带着他改嫁了一户朱姓人家,他也因此改姓“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内心痛苦不已。

他立志要改回本姓,于是流着眼泪辞别母亲,踏上了艰苦求学之路。

在应天书院,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上也要读到深夜才睡。

读书困了,他便用冷水洗脸;饿了,他便喝粥果腹。

同宿舍的学生见他吃得实在太寒碜,便特意给他带来一大桌美食改善伙食。

没想到范仲淹却果断地拒绝了,还说:

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再过艰苦的日子我就会不适应,你还是拿回去吧。

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他安守清贫,拒绝享受。

也正是凭着这样的心性,他才得以在科举考试中一举中第,实现夙愿。

其实来到这人世跋涉,又有谁不需要经历万般苦,受尽一身伤?

但人生所有的甜,都是从苦中淬炼出来的。

只有熬过了那段没人帮衬的日子,我们才能抵达诗和远方;

只有度过了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才会有一道道暖阳,照耀在你前行的路上。

2

忍难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范仲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便是用一生将这个“忍”字发挥到了极致。

范仲淹为官后,有长达十余年的时间,一直在地方蛰伏历练。

直到40岁时,才在晏殊的举荐下,进入京城为官。

范仲淹满心欢喜地以为,终于他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没想到,这次入京,却是他后半生风波的开始。

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就接连被贬三次。

公元1029年,仕途还在上升期的范仲淹,因在给太后的奏疏中,写下了“请太后还政于天子”的话,得罪了太后,被放逐到了民不聊生的河内府。

初知仕途艰难的范仲淹,内心也压抑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无论朝廷如何打击,他还是会屡次上疏,痛陈利弊。

而他的这片诚心,也打动了宋仁宗。

太后过世以后,宋仁宗便又将范仲淹召回了京城。

历经此劫的范仲淹,依旧没有学会谨言慎行。

公元1033年,郭皇后误伤宋仁宗,宋仁宗大怒,有意废后。

这时,又是范仲淹站出来,极力劝说宋仁宗以国为念,不要贸然废后。

结果宋仁宗听不进他的忠言逆耳,直接将他贬到了睦州。

这次被贬,距离他被召回京,前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如此频繁的被贬,换作旁人,估计都要被折磨得一蹶不振了。

但范仲淹没有。早年的艰苦经历,早已让他学会了坦然面对官场的起落。

到了睦州以后,范仲淹没有让自己沉溺于伤痛之中,而是全力地为百姓谋福祉。

终于在一年以后,他因治水有功,再度还朝。

回朝以后,范仲淹发现整个朝堂的官员任免几乎全由宰相吕夷简把控,对国家的选才用人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他看到其中的弊端后,立刻向宋仁宗弹劾吕夷简。

没想到吕夷简却反诬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他又被扣上朋党的帽子,被贬饶州。

范仲淹的三次大起大落,恰恰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面对命运的无常,范仲淹没有叫苦连天,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忍下了所有欺压。

其实,无论是范仲淹也好,还是你我也罢,都没法在这残酷的世间,拥有顺风顺水的一生。

也许眼下的你,也正经历人生的种种不顺。

但无论命运给予了什么样的磨难,你都要说服自己竭力忍耐。

当你忍住了低谷期的艰难,那些成长路上的千锤百炼,才会化作你向上的阶梯。

3

顺其自然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用八个字,道尽了他晚年被贬之后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八个字,是历经宦海浮沉的范仲淹,留给世人最深刻的智慧。

公元1043年,“三黜人”范仲淹因在地方出色的治世才能,又一次惊艳了宋仁宗。

宋仁宗思虑再三,决定再次启用范仲淹,让他主导“庆历新政”。

这一次,宋仁宗直接任命范仲淹为参政知事,给了他很大的权利。

于是,范仲淹开始大刀豁斧地改革,先后颁布了厚农桑、减徭役等十条新政。

然而这些新政措施,一条条都剑指朝中大员的利益,一推行,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再加上宋仁宗多疑寡断,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历新政,仅过了一年零四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范仲淹也在须发皆白的年纪,再次被贬邓州,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政治上的不得意,加上晚年被贬,这种常人花几十年也释怀不了的经历,范仲淹却看得很开。

他一生在官场沉浮近40年,为官期间又屡遭贬谪。

这些经历,早已让他看淡了一切是非荣辱,修炼出了一副随遇而安的心境。

到了邓州以后,范仲淹直接把这里作为了自己的养老之地。

在这里的很多日子,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养花种草、含饴弄孙。

以前为官时,他的笔下都是忧国忧民。

到了邓州后,他的笔墨间,竟难得地出现了一些豁达乐观的词句。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他说,不要责怪我这山翁只会安逸享乐,要知道,功名的得与失都是注定的。

就连那黄莺和蝴蝶都懂得为新生的景色而歌舞,又怎么能要求我,没有欢乐的情绪呢?

在这一刻,范仲淹用一句轻松的调侃,释怀了自己遭受的一切苦难。

丰子恺曾说: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在这长长的一生里,我们会遇见数不清的人,经历数不清的事。

如果不能释怀,再强大的人,也会被堆积烦恼和执念压垮。

正所谓,一念放下,天地自宽。

带着一颗顺其自然的心处世,再忧患的生活,你也能让它在凡尘里开出一朵花。

范仲淹被贬睦州时,曾特意到过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并在此处提了一句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句话,是范仲淹用来赞叹严先生的。

可无数后人,却更想把这句话送给范仲淹。

范仲淹一生尝遍坎坷,无论命运将他推入至何种境地,他总能于困境中再度崛起;

他几番被贬,无论被贬哪里,他总能用自己的才智,造福一方百姓。

他用一生践行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的这种精神,更是带动了一个时代文人士子“以家国为己任”人格气节。

“范仲淹”这三个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

他是对抗困难的勇气,是坚守自我的信念;是穿透迷茫的希望,更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校:曾子芙;审核:丁鹏;核发:霍俊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时间,内心,日子,吕夷简,母亲,经历,人生,总能,范仲淹,宋仁宗,睦州,吕夷简,邓州,范仲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时间,内心,日子,吕夷简,母亲,经历,人生,总能,范仲淹,宋仁宗,睦州,吕夷简,邓州,范仲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时间,内心,日子,吕夷简,母亲,经历,人生,总能,范仲淹,宋仁宗,睦州,吕夷简,邓州,范仲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