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弘一 不二法门 ----范文程与黄宗羲

弘一 不二法门 ----范文程与黄宗羲

~~楚水

万历25年,也就是159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范文程,比万历三十八年出生于浙江余姚的黄宗羲大13岁,二人生在明万历到清康熙年间,时间上有交集,至少可以说算一代人。据说这位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宪斗先生文程同志辉岳兄,家学渊源,聪颖好学,十八岁时就轻而易举考取了秀才,如果按照当时正统而又传统的求学模式,进士及第,没有问题,甚至完全可以居庙堂之高,位居大明王朝显赫之臣。却偏偏在考取秀才3年后,因为不能自圆其说的原因而投降满清,从此开始专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冶、康熙清朝四代帝王,成为大清开国之时第一谋士,位居文臣之首。康熙曾御笔亲题:元辅高风,而赞美誉之,足见对其之认可。所以,乾隆后来主编《贰臣传》时,不敢洪承畴那样,将其收录为甲编甲等,也不敢专门为其开特殊一编,如特殊特别的贰臣。但是作为范仲淹的后人,真的不知道此范先生如何理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事功业而去先天下之忧而忧,不去为大明王朝分忧,而是力鼎满清中原逐鹿,囊取华夏。总之,此举有悖常理。

而黄宗羲远没有范文程那么幸运。尽管亦可算作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之后裔,但非若名臣贤相范仲淹,配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所以,范文程也就受祖上福荫庇佑,自然可以顺风顺水,仕途自可通达,事半足可功倍,只是违背汉臣祖先,而投降了满清。虽然黄宗羲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与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等人被称明未清初的思想家,甚至还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称,却总是试不及弟,所以,也就不能身处庙堂,建功业而精忠报国。甚至还在南明弘光政权时期因言获罪,险些一命呜呼。清兵南下,南明王朝灭亡之际,才得以逃脱,回到家乡,又变卖家产,仍然组织抗清,可谓夭志不移。因力量悬殊,兵败后隐居,著书立说,布道天下,而欲为纸上帝王。

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学生代为力辞,所谓征诏“博学鸿儒”,拒为满清之臣。然而康熙帝,多次命令地方官员以礼敦请其入京,参与《明史》修定,仍然以病请辞。最后,迫于无奈,勉强答应,仍然坚持“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此等铁骨铮铮,如苏武牧羊,始终保持着儒之为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而此时,范文程已是大清四朝元老,权倾朝野,真是居庙堂之高也,却为黄宗羲之所不嗤。

儒家尚气节,忠贞不二,以身殉国而立德立言,如若立功而三不朽也。佛家亦讲不二法门,即“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传统文化中,对于“二”的认识,绝对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是素怀二志,缺乏最起码的忠诚,至少人品上不够完美不值得信任。

黄宗羲没有被列入《贰臣传》,是因为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范文程没有被列入《贰臣传》,是因为其为满清王朝而立下的赫赫功勋。无法考证范文臣的心迹,如若九泉有知,该怎么面对范仲淹,而入范家祠堂。

曾有人云:宋亡之后无中国,明忘之后无华夏。蒙元和满清都是游牧民族入住中原,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最后,又被汉文化同化为蒙古族和满族两个少数民族。如果从文明同化的角度,去看待范文程与黄宗羲,总觉得范文程在促进满人汉化过程中,功莫大焉,如屈原所遇见的渔父,是大智者,而济亿万苍生。至少耶律楚材与丘处机,在蒙元汉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不及范文程在满清汉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弘一,就是不二法门,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范文程也算无愧范仲淹后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黄宗羲,庙堂,贰臣,帝王,过程,政权,康熙,王朝,范仲淹,范文程,见闻记录,黄宗羲,康熙,范仲淹,范文程,贰臣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黄宗羲,庙堂,贰臣,帝王,过程,政权,康熙,王朝,范仲淹,范文程,见闻记录,黄宗羲,康熙,范仲淹,范文程,贰臣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黄宗羲,庙堂,贰臣,帝王,过程,政权,康熙,王朝,范仲淹,范文程,见闻记录,黄宗羲,康熙,范仲淹,范文程,贰臣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