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山西平鲁县屯军沟大队集体出工,每家每户都要派出一个劳动力参加;还是中学生的两个“孩子”,杨冒和黑云也代表家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没想到他们竟然挖出了价值超3亿的黄金。
说是“孩子”,杨、黑两人已经十多岁,那个年代就算“小伙子”了;平鲁县的田不好,大部分属于坡地,经不起三年下雨就得重新“筑田”。
1979年4月,屯军沟大队再次大规模“筑田”,施工地在村外2里的一个土崖附近,杨、黑两个“小伙子”也在施工队中。
活是不难,杨冒在崖上挖,将土块掀下去;黑云在崖下将土铲进独轮车,然后运到村里。
说“不难”,架不住工程量大,杨、黑毕竟是孩子,没过半晌就有点干不动了。
临近中午,杨冒连铲把都有点握不住了,一铲子下去没挖出多少土块,坑里竟然露出一只木盒角。
刚好借机休息一下,杨冒蹲下身想看看,没想到刚伸手一碰,木盒竟然“碎”了,里面的东西哗啦啦流了出来。
杨冒纳闷“我没使劲啊,木盒怎么就碎了?是不是自己无意间练成了什么绝世武功?”
这话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主要因为木盒在地下埋了太久,外面看似乎没什么毛病,其实木质早腐朽的不成样子,因此才“一碰就碎”。
没等杨冒反应过来,就听崖下的黑云喊了起来“金子,是金子!”
原来是木盒里“哈啦啦”倒出来的东西,滚到崖下被黑云看得清清楚楚,就见这东西黄澄澄的闪光,很明显是金属,哪来这么多“铜疙瘩”?
最初黑云没多想,嘴里还嘟囔着“杨冒咋干的活,挖出‘铜疙瘩’也敢往下扔,这要砸到人咋办?”
也是好奇,黑云捡起一块“铜疙瘩”,虽然个头不大,重量倒是挺压手;再仔细看,又不像是“铜疙瘩”,明显比铜要亮得多。
黑云也是个“孩子”,没少听走村串乡的人说书,此时他联想到了“黄金”;那个年代,也就说书的提过,现实里没几个人见过“金子啥样”。
为了验证是不是金子,黑云将“铜疙瘩”放进嘴里一咬,竟然真是软的。
这下把黑云乐坏了,忍不住惊叫出声,这一嗓子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开始纷纷抢拾土崖上滚落下来的“金砖”。
土崖上的杨冒正发愣,一听黑云大喊“金子”才缓过劲,赶紧接着挖埋在土里的半截木箱,里面还装着一大半“金砖”呢。
其它人不甘示弱,木箱很快被挖碎,“金砖”又哗啦啦倒了一地,引起好一阵哄抢;这边一阵大乱,那边生产队长小跑往这边赶,本以为出了什么事,跑近了才听说“挖到了黄金”。
队长也纳闷“这座土崖比自己爷爷的岁数都大,这些年没听说有人捡到过金子,如今哪来这么多黄金,该不会是‘敌人’留下的东西吧?”
生产队长年轻时打过仗,1971年又经历过“深挖洞广积粮”,即便到了1979年仍对“敌人”有一种特殊的警惕性。
如今莫名其妙出现这么多“黄金”,也不容生产队长多想,赶紧喝止众人哄抢。
生产队长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赶紧通知当地民兵队长,民兵队长更不晓得咋回事了,只听到一句“敌人!”
“敌人”这个词在那个年代可不得了,民兵队长撒丫子就往城里跑。
也不知道民兵队长怎么向上级汇报的,没过3个小时,屯军沟开进数辆军车,上面都是带着钢盔,满身戎装,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
1979年,战争阴影早已褪去,老百姓哪见过这么大阵仗,一个个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尤其是杨冒和黑云,更是两腿瑟瑟发抖。
解放军肯定不会对老百姓怎么样,但稳妥起见,土崖方圆1公里内的各个道路均被封锁,一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再说生产队长,见部队开到,底气也足了不少,转头对村民们喝道“是谁先抢的黄金,主动站出来!”
其实没人“抢”,只是出现黄金后引起一阵骚乱,但这时候没人敢说话,纷纷将目光落在了杨冒和黑云身上。
生产队长和部队领导一看,眼前的竟然是俩孩子,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误会,但不是“敌人”就好,悬着的心又重新落进肚子里。
杨冒和黑云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将经过说了一遍,原来是“挖到了黄金”。
部队领导长出一口气,回到军车内用“电话”向上级作了汇报;没过多久,屯军沟又来了几辆自行车,是县文管局的专家赶到。
一场虚惊就此结束,几个解放军干部好一阵安抚群众,并不断埋怨着生产队长和民兵队长“这事闹得,以后搞清楚情况再汇报!”说完部队撤走。
民兵队长无辜地看了看生产队长,那意思也满是抱怨,可“罪魁祸首”是杨冒和黑云,该怎么处理这俩小子呢?
这时“生产队长”管不着俩孩子了,他们早被专家们拉到一边询问着什么,此后还成了考古队的“御用向导”。
当地专家知道,这座土崖本来是没有的,但因为土质稀松,再加常年的雨水冲刷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沟壑,“崖”就此形成。
此前曾有专家到这里勘察过,地方志也没有古墓等遗迹记载,因此一直没人关注这里;如今这里居然出土了黄金,说明土崖下面还是有玄机的,考古队在第二天赶到屯军沟。
果不出所料,在勘探、发掘后,专家在土崖地下发现了一座长33米、宽9米,北高2.8米、南高2.3米的夯土建筑台。
这座夯土台很坚硬,还发现了7至10厘米厚的红褐色五花土,种种迹象证明,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古代建筑。
此后,“古代宫殿遗址”中又出土了兵器、马骨、陶器碎片等,从散布规模来看,这里或许发生过战争。
太过专业的考古细节就不多说了,单说“杨冒”最先发现的那批黄金。
据杨冒回忆,当初木盒有半截埋在土里,专家通过木制碎片换算得出,木盒长约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
木盒内的黄金最初是叠堆在一起的,木盒内原本还有三捆金箔,除了“金箔”、“金砖”外,盒子内还有金饼、金饰等。
杨冒和黑云首先上交了“金砖”,有此前的部队震慑,其他参与哄抢的村民也不敢私藏,纷纷将金器上交。
后经统计,出土的金器竟然多达193件,合计重达34810克,且有5件金铤带有铭文,这就为寻找“黄金的主人”提供了线索。
或是曾遭遇变故,5件金铤上的铭文均有残损,通过文字专家辨认,最终确定其中一件金铤上的文字为“柱国魏国公张通儒进”。
常理推断,这批黄金应该是“张通儒”的了,可他又是谁,怎么会有这么多黄金呢?
考古和史学家对“张通儒”再熟悉不过,他是唐代“安史之乱”中的名人,《(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对此人均有详细记载。
大抵来讲,“张通儒”是安禄山帐下的重要人物,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唐自立,僭称“雄武皇帝”,张通儒为右相。
此后,安禄山率军占领西京、关中、洛阳等地,尤其“西京”这处重要所在,留给了张通儒镇守;张通儒对安禄山忠心耿耿,曾抗拒过史朝义,终死于乱军之中。
很明显,这些“张通儒金铤”是安史之乱的有力佐证,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756年,距今千年之久,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物。
懂行的人应该听过“秦铜、汉玉、唐金、宋书”之说,这批文物就属于典型的“唐金”,其价值要远远超出黄金的本身价值,34810克的价值甚至超过了3个亿。
再说杨冒和黑云两个“小伙子”,因发现、上交和引导考古有功,除了表彰大会外,两人合计获得300块奖金,“张通儒金铤”则被当地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