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郑成功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不仅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还领导军队抗击清朝,终其一生都践行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郑家却再也没有拥立过明朝皇室宗亲为帝,这是为什么?难道郑成功所谓的反清复明,只是他为了巩固统治,收买人心的手段吗?
首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郑家当家主的演变和当时的局势。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1662年郑成功去世,此时台湾是郑成功统治。而1662年之后,由郑成功之子郑经接替,知道1681年,郑经去世,此后台湾正式由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接管。
在这三位当权者的不同时期,其实对待明朝皇室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比如郑成功时期,对明朝忠心耿耿,一心扶持明朝皇室。崇祯自缢后,郑成功就效力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并且负责统帅福建地区的军队。多次抵御清军南下,直到弘光政权被灭亡。
随后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扶持下,唐王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郑成功才改名郑森,并且被赐姓“朱”有了国姓爷的美名。但是很快清军就闻风而至,面对清军的大兵压境,郑芝龙果断投清,福建全境也被清军战乱。
郑成功则选择继续抵抗清军,为此他不惜和父亲叔父分道扬镳,划清界限,即使郑芝龙多次劝降郑成功也没有让他丝毫动摇。在1646年,隆武帝江西被俘绝食而死,而郑成功也在金门厦门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同年,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这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皇帝,与之对立的则是另一个明朝皇室鲁王朱以海。
而郑成功在两项抉择中,还是选择拥护永历帝为尊,并且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不断壮大声势,甚至包围了南京。可惜北伐的失败,让郑成功不得不寻找一个真正的栖身之所,那就是台湾。当时的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郑成功于1661年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谁知道身在缅甸的朱由榔却受到缅甸的背叛,在“咒水之难”中被缅甸抓获献给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杀害。此时郑成功的台湾就成为最后一块抗清根据地,无数明朝皇室子弟都投奔他,但是郑成功都没有另立新帝。
这个原因可能和当时的信息传递有关,朱由榔被杀在1662年6月1日,而郑成功在1662年6月23去世,因此他可能在死前都不知道朱由榔被杀害,作为大明忠臣他自然不能再皇帝死之前另立新君。
而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就对明朝皇室无感,把投奔他的鲁王和其他皇室子弟赶到厦门居住,自己当起了土皇帝。郑经之所以会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和当时的局势有关,1662年康熙继位,郑经也不满足于为已经灭亡的明朝打工,他不立皇帝,一是为了自己的统治,二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没有明朝皇帝,意思郑经只是一个割据势力,并没有完全站在清朝对立,将来打不赢投降也不至于闹得太僵。并且郑经本人也颇具野心,在三藩作乱时曾经想过联合吴三桂发动北伐,可惜最后失败,而他也就从此郁郁寡欢,将权力交给了儿子郑克塽。
1681年郑经去世,郑克塽正式继位,此时已经是康熙十二年,明朝灭亡30多年,即使还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是人人都知道明朝早已成为历史,因此郑克塽也干脆不立皇帝。毕竟他和父亲祖父不一样,到他这一辈已经没有能力和清朝一争高下,最后他也选择了投降。
由此可见郑成功三代不立皇帝都有各自的理由,郑成功是消息传递不及时,郑经是有野心,不愿意再给明朝打工。而郑克塽单纯是为了日后投降做准备,如果立了皇帝,不仅恶心康熙,还恶心自己,因此就更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