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事件,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其和方孝孺之间发生的对话,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戏剧场面。当时方孝孺来到朱棣面前时,早已哭得泣不成声,因为他一心效忠的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了。朱棣当然表现的礼贤下士,对方孝孺说:“先生不要伤心了,我的想法只是要像周公辅佐周成王那样。”方孝孺问:“周成王今安在?”朱棣答:“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呢?”朱棣说:“国家要依赖成年的君主。”方孝孺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这时的朱棣见说不过方孝孺就只能说道:“这是我们老朱家的家事。”并示意左右拿来纸笔,说道:“昭示天下,非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纸笔往地下一扔,边哭边骂道:“死就死,诏书我是绝对不会写的。”这下把朱棣惹怒了,下令杀了方孝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方孝孺与朱棣之间的对话,而因此事受牵连的人,那就更多了。
当年朱棣起兵之时,他的智囊姚广孝曾对朱棣说过:“南京城破之时,方孝孺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但你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了。”朱棣也答应了姚广孝。那么,朱棣既然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又为什么非要他为自己起草诏书呢?又为什么不听姚广孝的劝告,杀了方孝孺呢?
说实话,朱棣也是没办法,他让方孝孺给他起草继位诏书是当时的形势所逼。
当南京城破之时,在南京的大小官员总共有五百多人,而出来迎接朱棣的只有一百来人,剩下的人不是辞官回家,就是避而不见。更让朱棣尴尬的是,在这出来迎接的一百多官员中,尚书级别的只有一个,侍郎级别的只有四个,其他的都是一些级别很低的官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在当时的士大夫和读书人看来,你朱棣虽然是老朱家的正根,但你毕竟是藩王,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藩王起兵造反夺得皇位的,你朱棣还是头一个,虽然你成功了,但你就是乱臣贼子,就是一个篡位者。正所谓,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你当你的皇帝,我们斗不过你,但也不侍奉你。这就是当时朱棣面临的最大问题,他的皇位没有合法性,不受天下士大夫和读书人的待见。
方孝孺作为当时的大儒,读书人的榜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只要他愿意帮朱棣起草即位诏书,以方孝孺在士大夫集团和读书人中的影响力,朱棣所面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棣非要方孝孺给自己起草即位诏书的原因所在,至于朱棣不听姚广孝的劝告,执意要杀方孝孺,这就和朱棣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了。
朱棣是一个非常强硬的君主,既然用软的办法对付你们不行,那就只能用硬的,你们不是不合作吗?那好,我杀到你们怕为止,杀到你们肯合作为止。再者,刚刚获取政权的朱棣,不用一些狠手段,也很难震慑得住当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