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隆基的四大贤相与两大奸相,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

李隆基的四大贤相与两大奸相,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

在唐朝21帝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前后长达44年。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任用了34位宰相。这些宰相们帮助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也帮着李隆基把唐朝由盛变衰。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四大贤相和两大奸相。

1、姚崇

姚崇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的宰相,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有“前有房杜,后又姚宋”的说法。

姚崇是河南陕州人,早年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武则天当政时期,姚崇因处理政事得当而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圣历元年(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姚崇被外放到地方做官,先后在亳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任职。

姚崇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姚崇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期间与宋璟通力合作,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先天政变后,李隆基即位为帝,因与姚崇交谈时,谈到国家大事时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于是有意任命他为宰相,姚崇也趁机提出了十条政治主张,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唐玄宗被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为相的时间并不长,仅三年,但是就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72岁,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2、宋璟

宋璟也是唐玄宗即位之初的宰相,与姚崇并称为“姚宋”,他们二人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宋璟是河北邢台人,17岁时进士及第,开始进入仕途。在武则天和中宗时期担任过监察御史,凤阁舍人、检校贝州刺史等职。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即位后,宋璟被召回到京城,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掌铨选。

开元初年,宋璟担任广州都督,开元四年(716年)被召回到京城担任刑部尚书,不久姚崇因教子无方和没有管好手下向玄宗提出辞掉相位,并推荐宋璟担任宰相,玄宗也就顺水推舟任命宋璟为宰相。

宋璟

宋璟在相位上,量才而用,使百官各称其职,而且他也敢于犯颜直谏,为玄宗所敬惮,虽不合意,也勉强采纳。

开元八年(720年),因为压制犯法官僚的申诉,又严禁恶钱流通,所以遭到了别人的怨恨,也因此被罢免了宰相之职,转而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

开元十七年(729年),宋璟拜为尚书右丞相,开元二十年(732年)告老还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在洛阳家中去世,享年75岁,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3、张说

张说是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参加朝廷举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诏策论被评为第一。入仕后曾在大将军王孝杰的军中担任节度管记,随其征讨契丹。

武则天当政时期,因为不肯诬陷当时的宰相魏元忠被流放到钦州。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复位,张说被从岭南召回,担任部员外郎,后累升至工部侍郎。

景云二年(711年),张说升任宰相,以本职加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后,朝廷大权还没有完全抓到手中,太平公主依然有很大的势力,因不肯依附于太平公主,张说被罢去宰相之职,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

张说

开元元年(713年)李隆基诛杀了太平公主后,张说升任中书令并被封为燕国公。张说与姚崇的关系不太好,姚崇被任命为宰相时,张说极力反对,但是还没法阻止。

姚崇为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说再次升任中书令,开元十三年,玄宗去泰山封禅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这是张说第三次为相了。然而张说脾气暴躁,生性贪财,次年便遭到众人弹劾,被罢官致仕。

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终年64岁,获赠太师,谥号文贞。除了政治上以外,张说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4、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玄宗执政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他之后就是李林甫、杨国忠之流的人了。

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即位后,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为中书舍人。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主理朝政。此后两年又先后加封为中书令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修国史、金紫光禄大夫等职。

张九龄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升任尚书右丞相,他为相时期,唐朝已经进入开元盛世,但是盛世之下却是危机重重,张九龄对此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这些做法为维护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因病去世,终年68岁,被追赠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值得一提的是张九龄差点把安禄山弄死了,提前掐灭安史之乱的火苗,可惜唐玄宗对安禄山网开一面。

说了四大贤相后,我们再来聊聊唐玄宗时期的两位奸相。

5、李林甫

李林甫是接替了张九龄的宰相一职,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到他这一代时与皇室的血缘已经很远了。早年曾担任千牛直长。开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

李林甫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赏识。

李林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后又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次年(736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

李林甫为相19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在位的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为日后安史之乱埋下了祸端。

天宝十一年(753年),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6、杨国忠

杨国忠,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的族兄。

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三十岁的时候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因成绩优异,被授予新都县尉,后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县尉。

天宝四年(745年),族妹杨玉环受宠后,杨国忠也开始飞黄腾达,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等职。

杨国忠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被任命为右相兼管文部并被册封为卫国公。后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之职,身兼四十多个使官。

杨国忠任相期间,两次派兵攻打南诏,损兵折将,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互相倾轧,水火不容,两人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最终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发动了叛乱。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杨国忠跟随玄宗一路逃亡蜀地,走到马嵬坡时,杨国忠被乱兵所杀。

小结:

唐玄宗时期的这六位宰相,在其执政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前四位都为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边的两位李林甫和杨国忠,堪称是货真价实的奸相,他们俩在相位上只为自己的私利,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最终由盛转衰,国力也是急转直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见证,宰相,李隆基,四大,姚崇,唐朝,张说,唐玄宗,宋璟,盛转衰,观点评论,李林甫,杨国忠,姚崇,张九龄,宋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见证,宰相,李隆基,四大,姚崇,唐朝,张说,唐玄宗,宋璟,盛转衰,观点评论,李林甫,杨国忠,姚崇,张九龄,宋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见证,宰相,李隆基,四大,姚崇,唐朝,张说,唐玄宗,宋璟,盛转衰,观点评论,李林甫,杨国忠,姚崇,张九龄,宋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