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民往事忆当年,拄杖穿云窗夕烟。嘉木扶疏堪纪念,犹留经塔耸巍然。”
清朝光绪年间,山东曹府来了一位名字叫做景大启的官员,出任观城厅典史,当地的村民听闻他的老家在山西的洪洞县,不由得十分激动,纷纷翻出自己的家谱请景大启鉴别,原来这些村民竟然都是来自于景大启的故乡,景大启不由得深深地吃了一惊,他经过调查却发现,在山东竟然有着不少人的先祖,和自己都是同乡,基本都是在明朝年间来到了此地定居。对此景大启感慨不已,在民国时期,退隐的他专门编写了一本《山西洪洞大槐树志》,对洪洞移民进行仔细的考证。
洪洞移民,明清时期所发生规模最大的家族迁徙,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不妨让我们来看看。
公元13世纪初期,统治了中原将近百年时光的元朝廷,在农民起义和接连不断的天灾当中走向了灭亡,大片土地备受灾害,例如朱元璋的父母就因为灾荒而去世,之后各地封建势力割据,独霸一方,百姓依然是水深火热,随着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朝建立政权并且逐渐统一全国,人口却是大打折扣,从宋朝接近巅峰的一亿下降到5980万左右。
这和元末时期所发生的动乱是离不开的,除去兵乱 意 外,黄淮的多次改道,就使得河南河北地区一片荒凉,例如1344年,黄河就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而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也发生大水,导致“水害稼、人相食”,
除此之外,蝗灾也是相当严重,根据元政府的统计,“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水旱虫蝗,饥民七十一万六千九百八十口”,而就连京城也受到了冲击:“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为此山东河南成千上万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那么这些灾民都涌向了哪里呢?这便是山西,在波及全国的天灾人祸当中,山西反而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反而年年风调雨顺,大量灾民的涌入,却也让山西承担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在全国5980万人口当中,单单是山西一个省份,就占据了410万人,这还不算当地的黑户。
朱元璋上台之后,首先就是要恢复民间的生产,让战乱的地方重新恢复生机,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动资源,“田野辟,户口 增 ,此正中原之急务”,因此正是在他的命令下,山西人展开了不断的迁徙。
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朱元璋朱棣二朝,进行大小13次迁移,从山西的平阳、滁州等地迁徙人口,为了方便管理,官府设立了专门发放凭证的衙门,至于其地点正是设置了在了山西省的洪洞县。
谁也不愿意去背井离乡,去条件艰苦的地方,为此明朝政府是如何管理的呢?朱元璋下令,“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其余都得跟着走。
根据统计,在几十年内,迁徙的人口达到了百万之巨,姓氏更是达到了812个,其中主要姓氏如同下图所示,看看有你家的吗?
因为官府设置的地点附近,有一棵大槐树,因此迁徙离开的无数人,也都深深记住了这一 颗 槐树的影子,它的故事在后人之间广泛传唱,这一次移民也被称之为洪洞大槐树移民。
移民涉及到的地区,包括了18个省份和500个县,其中又以河北142个县市、北京、天津,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作为重点的规划对象,它对于明朝农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更是促进了我国各地文化和民俗的交流,而这些先民的故事,同样也值得人们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