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商末人口大国——黎国,一代圣贤周文王为何要对它嗜血屠杀?

商末人口大国——黎国,一代圣贤周文王为何要对它嗜血屠杀?

黎国是商朝时的古老方国,在没有成国之前它只是一个地处在今山西长治一带的原始部落。传说黄帝与蚩尤发生涿鹿大战,其中有一个叫九黎(部落联盟,大酋长为蚩尤)的部落战败后逃到了今天的山西长治一带,在此扎根繁衍生息。后来黄帝“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黎国”的称谓应该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

此后黎国几经变迁,至商朝成为它的附属国,国都在今山西长治黎城。据唐代谱牒《元和姓纂》记载,商时有两个黎国,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山西,现在的黎姓就是从这两个国家繁衍出来的。这里要讲的是山西长治的黎国。

据子姓黎氏家谱记载,黎国为子姓,商朝时为侯爵国,至殷商晚期,黎国实际上已经成了商朝掌控西疆的重要方国,对西面诸侯国包括周国起到监视和抵制作用。这个时期的黎国人口众多,国力一度强盛,可以说,黎国成了当时殷商晚期的人口大国。正因如此,“黎”字的字义分裂出一层“众多”的意思,“黎民百姓”这个词也跟黎国息息相关。“黎”,辞书之祖《尔雅》解释为“众”,从西周开始,“黎民”就成了百姓的代名词。

关于黎国的人口大国问题,还需提到另一个国名:耆(qí),耆是强捍的意思,黎国即耆国,冥冥中展露着黎国人口多而壮的意像。

黎国因为人口众多,而一个国家的强弱唯以人口计,因此,黎国成了立志克商的周文王推翻商朝的最大障碍。于是,周文王在被囚禁期间便已着手开始策划如何消灭黎国一事。《史记-周本纪》记载:“(

文王)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

”这是发生在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释放回周之后。周文王一回到周国,便发动灭耆(黎)国的军事武装,然后商朝大臣祖伊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告之商王。

这里提到的“败耆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伯戡黎”。

为了剪除商朝最强劲的势力羽翼,周文王对黎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史称“西伯戡黎”。该事件在《尚书》中也有侧面记载:“

西伯既勘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其惨烈之状我们可以从《诗经·桑柔》中“民糜有黎,俱祸以烬”来感知。

《尚书》:“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五年伐耆(黎国)。”周文王正是战胜了黎国后,才算真正扫平了商朝的周边势力,使商朝彻底陷入孤立,为周武王奠定周朝的牧野之战打下了基础。

周文王之所以下定决心要灭黎国,不惜违背天伦嗜血屠杀黎民百姓,一方面考虑到不断强大起来的黎国,人口多,兵力强,已对周边方国构成了威胁,不剪除,周国难以动摇商朝根本;另一方面当时的黎国末代国君黎恭效忠商王,维护商朝,拒不降周,才促成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黎国在商朝的版图上抹去后,商朝如同被箭除了羽翼,势力大减。

当然黎国被灭后,其子民并没有完全被屠杀殆尽,《吕氏春秋》记载:“武王封尧后于黎”。说明黎国被周武王分封给了帝尧的后裔,仍为侯爵,国名不变。

春秋时期黎国被逐渐强大起来的晋国灭亡后,其黎国子孙以国为氏改姓为黎。

更多方国历史

这个国家以鳄为图腾,三度迁徙,从北到南,历经夏商周三代

“水上之国”——江国的命运沉浮,被楚吞灭时连秦穆公都深感羞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周文王,山西,一代,圣贤,屠杀,黎国,大国,长治,周国,观点评论,周文王,山西,黎国,商朝,周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周文王,山西,一代,圣贤,屠杀,黎国,大国,长治,周国,观点评论,周文王,山西,黎国,商朝,周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周文王,山西,一代,圣贤,屠杀,黎国,大国,长治,周国,观点评论,周文王,山西,黎国,商朝,周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