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在周王畿时与孟说比武举鼎,被鼎砸中而死,由于离世时他还很年轻,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针对下一任秦王宝座的争夺十分激烈,一朝中难免会分化出多派势力,而在当时的秦国主要有两大派系:一是以惠文皇后为后台的公子嬴壮;二是以秦国境内楚国势力支持的公子嬴稷,此时的他正在燕国当人质。
不过按照辈分来说,是王位继承的重要人选。最终经过多方博弈,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嬴稷成功即位,是为秦昭襄王,他的经历也十分坎坷,但最终带领秦国走向富强,险些提前完成统一大业。
秦武王在位时期,秦国其实并不具备统一的基础,但是武王在位三年却被后世当作秦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义渠国的问题尚在,秦武王便因炫耀武力而离世,秦国随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在公子嬴稷即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赵国武灵王的身影,而赵武灵王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位自己一手帮助上位的秦国国君,日后发动了长平之战,让赵国险些亡国。那么。公子嬴稷是如何从人质变成国君?又是如何让秦国富强起来的呢?
两位候选人,权力争夺
秦武王因比武举鼎身亡后,秦国国君人选之争便拉开大幕。以惠文皇太后为首的嬴壮派,誓要立庶长子为国君,而已芈月为首的嬴芾派,更是拉拢秦国境内的楚国势力,联合魏冉,将嬴壮一党人全部诛杀,想要拥立嬴芾为皇帝,只是秦国的国政并不完全由秦国人自己掌控,当时的北方霸主赵武灵王斜插了一杠,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赵武灵王立君
当时的赵国正值鼎盛时期,喜欢插手别国内政,而他国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秦武王身亡,秦国君位置空缺,他自然也想插上一手。此时秦国内部逐渐由芈月派占据上风,正当众人都认为嬴芾会成为秦国下一任国君之时,赵武灵王却将嬴稷从燕国接回,并扶持他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
赵国认为扶持新国君,必然日后对自己有利,想对秦国施以恩德,而当初扶持燕昭王即位后就尝到了甜头,所以不遗余力支持嬴稷继承了秦国,是为秦昭襄王,而芈月也只能默认这一结果。
秦国腾飞,太后专政
因为不是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上国君,所以芈月打心底里厌恶现在的秦昭襄王,借着手中的权力,她开始搞起垂帘听政,以皇帝年幼为名搞起了专政。她扶持出秦国四贵,主政期间,秦国国力有所上升,让秦国出现只知宣太后与四贵不知国君的情况,而秦昭襄王不是之后的胡亥,他对亲政的渴望日甚,加强皇权是他的终极目标。
驱逐四贵
秦昭襄王表面上迎合宣太后的旨意,在暗地里开始拉拢效忠自己的人,在范雎等人的协助之下,宫廷内部掀起了血雨腥风,秦昭襄王成功将芈月与四贵党羽全部驱逐出关,夺回了亲政权。后来嬴稷举行了冠礼,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并开创了秦国的辉煌伟业。
灭周称帝
秦昭襄王亲政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合纵联合之策,先是联合齐、魏、韩三国伐楚,后又联合楚国反扑上述三国,攫取了大片领地,秦国开始步步蚕食的策略,俱损其余四国,增强自身实力。他灭掉了东周,自称“西帝”,并暗通齐国,许诺给齐国国君“东帝”的称号,只是阴谋没有得逞,酿成了六国伐秦的紧急局面。
秦昭襄王赶紧取消帝号,改为称王,并攻占了魏国大片土地,策反其余四国共同伐齐,伐齐期间,齐国国力大降,失去了几十座城池。
此后秦国在统一的道路上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蚕食损耗其余国家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势力,当年扶持他上位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中被重挫,失去了同秦国叫板的实力,沦为平庸,他的远交近攻、合纵联合之策,让秦国国力实现飞跃,为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
秦武王死后,针对秦国国君人选的争斗愈演愈烈,以芈月为首的派系战胜了以惠文皇太后为首的庶长子派系。就在芈月以为嬴芾可以顺利即位时,赵武灵王插手秦国立君,扶持嬴稷从燕国回国即位。
秦昭襄王的前半段时间是在迫于宣太后把持朝政的压力下生活的,他韬光养晦,不断拉拢培植自己的势力,并最终驱逐芈月党羽及四贵势力,重掌朝政。
掌权后,开始了他合纵联合之策,不断削弱周围国家的实力,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远交近攻之策,让齐国陷入窘境,灭东周,称“西帝”,比始皇帝还要早上67年,可见秦昭襄王对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坚实基础。
而这一切,全部都来源于一场意外,可能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秦国国君,并开拓如此疆域吧。
谢谢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