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晋国就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晋文公在公元前632年率军渡过黄河,攻打曹、卫小国,以诱楚军。楚军不为所动,依然全力攻宋。晋文公施用“退避三舍”的妙计,最后双方在城濮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车战。
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正确方针,最终击败了楚军,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个霸主。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牧野之战
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四年),武王已即位四年,他认为时机业已成熟,决定灭亡商朝。在军事行动之前,武王也有舆论攻势,即向天下人宣布了纣王的六项罪恶:1.酗酒淫佚;2.听信妇人;3.遗弃亲旧;4.任用邪佞;5.荒废祭祀;6.相信天命。同年初,武王亲率带甲之士4.5万人,还有敢死队3000人,并与早已跟周人结成联盟的其他封国的军队相配合,东渡孟津,开始了讨伐纣王的战争。
武王所到之处,各地纷纷归附。到2月5日,武王的联军就在殷都的郊外牧野与纣王的军队摆开了决战之势。纣王也集合起了十几万人与武王相抗衡,可是,因为民心的归向,纣王的军队毫无战心,反而倒戈帮助武王。所以,没费太大的力气,武王就攻进了都城朝歌。
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就登上花费巨资为自己建造的鹿台自焚身亡了。殷商王朝也就这样灭亡在了纣王的手中。
正史上记载武王不费吹灰之力而灭掉商朝,但也有记载说,在武王与纣王的决战中,双方大动干戈,结果是“血流漂杵”,战死者的鲜血之多,把掉在地上的武器都浮了起来。这充分说明牧野一战的酷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