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告别“暴利”年份,多家硅料厂商上半年盈利大幅下滑。全球硅料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仍是上半年光伏行业的“盈利王”:8月21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母净利润约132.70亿元,同比增长8.56%。
尽管如此,从同比环比增速看,该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速度随硅料红利消退已然放缓。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86.01亿元,由此推算其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46.6亿元。
二季度也是硅料价格急剧下滑之际。自2022年年底以来,随着高纯晶硅环节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缺转至宽松,产品价格大幅调整。据硅业分会统计,国内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以来最高24.01万元/吨降至最低6.57万元/吨,迫使部分落后产能因成本压力停产检修甚至关停,部分在建产能也延期观望。
价格急坠之时,通威仍展露出其成本优势。据公告数据,上半年,通威股份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目前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公告披露,上半年,业内电池环节盈利能力同比提升,通威股份的电池满产满销,实现销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长65%。组件方面,盐城25GW和金堂16GW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公司组件年产能提升至55GW。
行业内卷愈演愈烈,通威的选择是更加彻底的一体化布局。半年报发布当天,该公司一口气抛出两项百亿级扩产计划。
其中,计划在乐山市峨眉山市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2025年底达产;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00 亿元,同样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2025年底达产。
这意味着在光伏产业链上已身兼硅料、电池片两大环节老大,在组件环节即将迅速闯入全球年出货量前五的通威,终于对硅片“下手”。随着其下游产能的迅猛扩充,通威在参股、合作共建之外亲自下场补齐硅片一环属意料之中,也将成为行业竞争中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