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自西汉奉春君刘敬这一句话后,华夏便开启了数千年的和亲历程。

相信大家都记得王昭君出使西域的故事,其实这就是和亲的先河,但大家应该也知道,王昭君并不是真正的公主。

这让人不禁感叹,汉朝竟如此大胆,敢在和亲大事上“以假乱真”。

事实上,汉朝并非是我国历朝中唯一这么做的朝代,甚至也不是“作假”最多的朝代,因为有一朝的对外和亲几乎都是“作假”。

不过,这一切还得从“和亲”这事儿说起。

和亲:无奈之举,缓兵之计

根据目前的科考资料来看,和亲的计策最早便是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的时代。

当时,楚汉之争刚刚落下帷幕,汉朝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建朝,刘邦担心前朝纷争再起,便将杀心放到了一众异姓王身上。被封韩王的旧韩宗室子韩信,就成为了刘邦的头号大敌。

在汉廷的步步逼近的屠刀下,韩信深知自己在汉地必定难逃一死,于是遣人和匈奴联络,意图与匈奴共同抗击汉廷。

对于这种行为,汉高祖刘邦自内心就看不起,所以面对韩匈联军时,表现得有些自大轻敌。

也正因为这一轻敌,导致刘邦所率部队竟在白登山被匈奴骑兵所围,一度濒临绝境,后靠贿赂匈奴王后才侥幸逃脱。

虽然汉朝最终还是打败了联军,并将韩王信斩杀,可“白登之围”却始终成为了汉军的耻辱。

刘邦也因此知晓了匈奴骑兵的实力,可眼下数十年征战,军中厌战之风盛行,此时再以武力镇压匈奴,那无疑是以卵击石,须得想一个“兵不血刃”的办法,这让刘邦不禁头疼了起来。

就在刘邦左右为难时,朝中奉春君刘敬出下了一道计策——和亲。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和亲有何作用,对于这个办法纷纷摇头。

可刘敬却当即说下文首一段话: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

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刘敬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让刘邦挑选皇室公主嫁给匈奴,然后将嫁妆备得丰厚至极,这样匈奴一定会将她奉为王后,因为只有这样,匈奴才能获得汉朝源源不断的钱财供给。

而皇室公主若成公主,那所生的孩子一定是匈奴太子,待匈奴旧王逝去,这个孩子必定继位匈奴王位。

可天下岂有外孙与外公分庭抗礼的道理呢?所以汉朝就能做到兵不血刃匈奴。

不过,如果陛下不派遣长公主,只是随便寻一个宫中女子,那匈奴王就不会亲近他,一切就都是徒劳了。

刘敬的这项计策,简直与古人所言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致,诸国邦交都不过利益往来而已。

然而,刘邦三思之后,并没有将长公主嫁去,这一计谋也就没有得以实现,可王昭君的出塞,却实实在在的为汉朝争取到休养生息的时间,为之后反攻匈奴赢得了积蓄力量的空间。

和亲这一计谋就这样逐渐流传于世,除去清朝外,唐朝是和亲最多的朝代,但不同于其他几朝,唐朝对于番外和亲,几乎用得都是假公主,其数量多达二十位,令人震惊。

难道唐朝就不怕假公主身份曝露吗,又或是这其中隐藏着什么门道?

唐朝“假”和亲:公主身份并不假,外藩也不敢识破

首先,我们得从唐朝建立说起,自李世民玄武门夺权登上大唐帝皇之位后,他就一直励精图治,是真正意义的“上马能征,下马能治”的皇帝。

可大唐初创时,国内动荡不安,突厥便举兵而攻,意图南下中原。刚继大位的李世民,深知这是大唐的立威之战,如若处理不好,届时周边少数民族将会群起而攻之。

于是,他先是与突厥颉利可汗订下盟约,待休养生息后命李靖为将,深入大漠与突厥战斗。

历经数次决战后,突厥被李靖大破于漠北,甚至就连颉利可汗也在逃亡之路上被生擒。

有了破突厥的经历后,大唐就在“灭国”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享国的289年间,灭掉了高昌、薛延陀、中天竺、龟兹、西突厥、契丹、倭国等三十多个国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唐朝和亲这件事。

其实唐朝的和亲根本就不是无奈之举,相反更像是一种外交手段,就好比双方单纯的联姻,然后以稳固外交关系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纵然是送来一位“假公主”,且不说外藩是否有能力察觉,就算察觉出来也是不敢说啊,如果胆敢当面与盛唐对峙,那无异于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反正对于这些外藩而言,不是公主过来和亲,就是军队过来“和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收下“假公主”,权当是受了大唐一个人情。

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唐和亲的几个外藩国,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大唐的进攻,甚至几个加在一起也难以抵抗。

不过,大唐也并没有“欺人太甚”,送去和亲的公主其实并不完全是“假”的。

从公主名号这个层面来看,大唐送来的确实是有封号的公主,享受着公主般的待遇,她们与真公主唯一不同的,就在于不是唐皇亲生这件事。

可大唐周边小国又怎敢有如此要求呢,在他们眼里,大唐能够现封一位公主送来,那已经算是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了。

另外,大唐在这其中也有自己考量,因为当时唐朝与周边诸国都有摩擦,甚至是有血仇的。

一旦大唐与诸国风波再起,那这些嫁入外藩的公主就会变得十分凄惨,要么被斩首祭旗,要么就是沦落为人质。

这种情况下,若是这位和亲公主是唐皇血亲,不免会使得唐朝掣肘,无论是攻伐还是议和,都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所以,唐朝便采用“假公主”和亲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达成外交目的,同时也可以防止日后的攻伐为难。

除此之外,“假公主”往往会更受外藩欢迎,而且这一点并非“无稽之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地处中原的唐朝生活条件十分优渥,相较于其他诸国而言,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然而,这也仅仅只是民间,若是论起唐皇室的生活条件,那就更是无法比拟了。

假如唐朝真嫁了位真公主过来,那还真未必是诸国条件可以伺候的,到时候对于这些外藩国就是左右为难,唐公主在后宫大闹,放任是不行的,可谈到整治却又不敢,可谓棘手至极。

不过,“假公主”显然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这些临时册封的公主,其本身地位就不高,嫁入诸国王室之后,可能条件还会比现在更好,这就避免了先前的棘手局面。

总结

综上所述,唐朝的和亲模式和其他朝代本身就不同,所要达到的目的更是天差地别,这就导致唐朝对于和亲的态度并不一样。

有了这种态度的差距,那和亲对象的选择也就出现偏差,“假公主”也正是由此而生。

然而,“假公主”的出现,又正好解决了盛唐与藩国的外交矛盾,既能完成外交目的,还能使藩国得以自处。

由此来看,唐朝出嫁假公主,本身根本不带怕的。至于外藩国,他们是不愿也不敢拆穿,正如那句歇后语所说: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汉高祖刘邦,大唐,陛下,公主,匈奴,唐朝,王昭君,汉朝,突厥,刘敬,观点评论,大唐,刘邦,公主,匈奴,刘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汉高祖刘邦,大唐,陛下,公主,匈奴,唐朝,王昭君,汉朝,突厥,刘敬,观点评论,大唐,刘邦,公主,匈奴,刘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汉高祖刘邦,大唐,陛下,公主,匈奴,唐朝,王昭君,汉朝,突厥,刘敬,观点评论,大唐,刘邦,公主,匈奴,刘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