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前言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自此建立。商朝自汤以武建国为始,至武丁时期国力达到巅峰,后在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亡于周朝,是一个历经兴起、强盛、衰败三大转折的朝代。朝代的更迭往往是最引人瞩目的,商作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它的灭亡对于后世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那么商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它的最后一任君主又是谁?

商汤灭夏

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君主,桀在位期间,重用奸佞,打压贤良,致使民不聊生,人间哀鸿遍野,夏桀王朝摇摇欲坠,大厦将倾。由于桀的残暴统治,所属诸侯国渐渐脱离夏朝掌控。商国在这种情况下顺势崛起,汤继位商候以后,面对夏朝的日渐衰败,灭夏取而代之的心思逐渐强烈。

1、迁都以备

商族最先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商丘,因此商丘一直作为商族的都城,在汤继位以后,积极谋求灭夏大计,为了创造灭夏条件,汤将都城由商丘迁到毫城,在毫城筹备钱粮、秣兵历马,积蓄力量。

2、拓土强国

夏桀的统治虽然引起许多诸侯国的不满,但还是有不少追随者的。商国的邻国葛国就是夏桀王朝的追随者之一。由于两国相邻,商国的所有行动都在葛国的注视之下,商国若想偷偷准备灭夏的力量,葛国就是一大绊脚石,因此商汤迁城后第一件事就是灭掉葛国。灭葛之后,商汤继续攻灭夏朝其它追随者,不断地灭掉顾、韦、昆吾等国,不断削弱夏朝军事力量。同时在不断的征伐过程中,商军的实力得到大大增强,商汤的威望越来越高。

▲夏、商两国疆域

3、灭夏建商

商汤对内任用伊尹、仲虺等贤臣,对外征伐夏朝属国,与反对夏朝的诸侯国建立盟约。终于在公元前1666年,商汤见时机成熟,便在景毫举行誓师大会,商汤列举夏桀的种种罪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双方交战之时正值雷电天气,商军士兵不惧雷电,愈战愈勇,最终大破夏军。夏军战败,桀被流放,自此夏朝结束,商朝开始。商朝的势力范围远远地超过了夏朝,整个黄河中下游都纳入了商朝的版图。由于夏朝残酷的统治下民生凋敝,汤建商朝后首件事就是恢复民生,他下令实行缩减征收、鼓励生产、抚恤百姓等系列举措,使得社会逐渐稳定。

▲商朝前期疆域图

武丁中兴

商朝在建立以后,局势一直处于动荡,经常因为争夺王位发生战争,都城也不断搬迁,而且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因此选定一个好的都城是非常要紧的事。商朝的第十九位国君盘庚继位,面对天灾人祸,盘庚有心改变这种局面,他选定殷这个土地肥沃的城池作为都城,在此实行仁政,安抚民心,使社会终于稳定下来。迁都殷城可以说是商朝的转折点,自此奠定了后期武丁盛世的基础,为整个商朝的强大提供了契机。

1、盘庚迁殷

盘庚继位之初是一个刚刚经历“九世之乱”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力不断衰退,再加上黄河水灾,天灾人祸之下的商朝已经岌岌可危。盘庚继位后誓要改变乱局,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因此改变应当从都城开始。盘庚选定殷地为迁都之所,但盘庚继位之前,商朝已经迁都五次,仍无固定之所,因而百姓怨声载道,官员也不愿再次动迁。盘庚将迁殷的优势告诉官员和百姓,最后挫败反对势力,成功迁都。自此,商朝又称“殷商”。迁都之后,盘庚实行仁政,恢复生产力,缓和各族矛盾,整个局面逐渐稳定。

▲盘庚画像

2、武丁盛世

自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逐渐呈上升趋势,可是好景不长,盘庚死后,小辛、小乙两朝统治无方,商朝再次走向衰弱。在小乙之后,是盘庚的侄子武丁继位,面对衰弱的国家,武丁决心富民强国。他任用贤能,以甘盘为师、任傅说为相,开创了“天下咸欢,商道复兴”的繁荣局面;他赏赐功臣,于国家有功之人尽皆封赏,有征伐之功者可赐予封地,对于臣服的诸侯国赋予征伐的权力;他开疆拓土,在位期间向北部、东部、南部、西部进行四面出击,降服了周边国家,夺取大量疆土。在对外征伐、对内大治的举措下,商朝国力达到鼎盛。

▲盘庚迁殷后疆域图

3、黄金时代

武丁在位的59年里,对内实现了民众安居乐业,对外实现了开疆拓土,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丁之后便是祖庚、祖甲两朝,两朝共四十余年,国力持续增强。并且两朝时期对外作战次数大大减少,几乎无大战,一派和平盛世的景象。武丁、祖庚、祖甲三朝统治将近百年,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商朝的巅峰,可以称作是商朝的黄金时代,同时,这也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大盛世时代,其意义极其深远。祖甲之后距离商朝灭亡约有130余年,直到灭亡商朝的国力虽然无法和武庚时期相比,但整体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由此可见,武庚盛世为整个商朝带来的影响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因此武丁被后世尊称为“高宗”,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高宗”尊号的君主。

▲武丁画像

末代暴君

商朝自祖甲后历时六朝传至帝辛,这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商纣王”。他是商朝最后一任君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继位时的商朝已经趋于没落,然纣王继位后仍不顾国力,大兴土木,征战连连,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还重用奸佞,残害忠良,研究出多种残忍的处罚方式,导致诸侯的反叛,为亡国埋下了隐患。

1、平定夷方

帝辛继位后的商朝,由于国势日衰,出现夷方大规模的侵略现象,帝辛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数次征讨夷方,最终将夷方平定,并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在征讨过程中,还伴随着游猎,因此这场平定夷方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帝辛画像

2、荒淫暴戾

帝辛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极具聪明智慧,又勇力过人,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若倾心治国,必有一番作为。可帝辛却沉迷酒色,宠爱妃嫔妲己,对其言听计从。因其嗜好饮酒,竟命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因为喜好淫乐,竟命男女不穿衣物,赤身追逐相互嬉戏;帝辛在此环境下,乐此不疲,通宵达旦。

▲宠妃妲己画像

除了沉迷酒色,他针对反对的人研究了一项处罚方法:命人强制抱着烧红的铜柱,活活烙死,这就是历史有名的“炮烙之刑”,也被人称为取悦妲己的一种方式。除了处罚以外,帝辛还将反对他的九候剁成肉酱,鄂候被制成肉干。而作为帝辛的叔父,商朝的贤臣比干也难逃帝辛的魔爪,帝辛以“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为由,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在如此残酷手段之下,君臣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亡国之兆已愈加明显。

▲比干画像

3、武王伐纣

姬昌是帝辛手下的诸侯,被封为西伯,因见九候、鄂候被处罚而叹息,后被帝辛囚禁,幸得属下以金银美女贡献帝辛而被获得释放。后姬昌向帝辛谏言废弃炮烙之刑,并以自己的土地作为交换,获得了帝辛的应允,并赐给姬昌征伐他国的权力,自此姬昌成为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在治理周国期间,勤政爱民,任用贤能,使得周国国力日渐强盛,为讨伐商纣奠定了基础。

▲西伯侯姬昌图像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此时的帝辛日渐残暴,武王认为兴周灭纣的时机到了。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孟津与众诸侯进行会师,前来会师的诸侯竟有八百路之多。武王在大会上列举纣王的罪责,使得军心大振。商周两军决战于牧野,商军虽多,然军心涣散,军士又多奴隶,因此无法抵挡勇猛的周军,商军大败,纣王见此局面,最后登上鹿台自尽而死,自此商朝正式灭亡。

▲牧野之战局势图

总结

商朝亡于末代君主的残酷统治,根本原因在于纣王的统治不得人心,最终导致诸侯和百姓将其推翻。在商朝五百余年的历史当中,衰弱是占据大多数时间的,真正繁荣的时间也不过一百多年。在纣王继位之时,距离武丁盛世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继任君主大多享受着盛世留下的福音,因此大多无所作为,也就造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到了纣王这一时期,并没有意识到国势日衰,对内没有体恤民生,没有任用贤臣;对外继续征伐消耗国力。纣王对臣子的残害和荒淫无度更是让人民感到绝望。而此时的周朝实施仁政,任用贤能,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周得民心而商失民心,这就导致了最后的灭亡。因此,民心才是国之根基,实施仁政以民为本方能安稳。倒行逆施必将灭亡,商朝的灭亡为后世敲醒了警钟。

参考文献:

《史记·殷本纪》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中国战典》

《史记·周本纪》

《列女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都城,统治,商汤,国力,盛世,武丁,皇帝,夏桀,商国,迁都,观点评论,葛国,武丁,纣王,姬昌,商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都城,统治,商汤,国力,盛世,武丁,皇帝,夏桀,商国,迁都,观点评论,葛国,武丁,纣王,姬昌,商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都城,统治,商汤,国力,盛世,武丁,皇帝,夏桀,商国,迁都,观点评论,葛国,武丁,纣王,姬昌,商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