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朱元璋作为一位草根皇帝,他有很多与其他皇帝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差异来自于朱元璋的卑微出身,有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优点,也有他后期为了自己的子孙铺路而乱杀的缺点。不过,朱元璋这位伟大的皇帝,他能够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识人用人,例如他身边的樊哙,萧何,最著名的用人应该要数韩信了,起用于微末,托付以重任,给足了韩信权力,这一切的根本绝对不是一场豪赌,而是朱元璋对自己的眼光有着充分的信任。

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孙悟空,他没有火眼金睛的法术,既然是凡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有一个人他也看走了眼。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昶(chǎng),是一位元朝的官员。

朱元璋起义后,凭借自己英明神武的决策和俊美的外表,逐渐羽翼丰满,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这一点陈友谅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陈友谅第一个要消灭的心腹大患正是朱元璋,这个决策没有错,只是陈友谅错误的估计了朱元璋部的实力,剪除朱元璋的目的没能达成,自己反而折在了朱元璋手里,成为了朱元璋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一时间朱元璋名声大震,凭借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成为了起义军中对元朝政权威胁最大的存在。

元朝一看情况不妙,打起了招安的算盘,准备拿出一些好处给朱元璋,以利益来摆平朱元璋这股势力,再逐一对付其他的起义军。当时元朝派遣的使者,名为张昶。但是他们的算盘打错了,朱元璋的志向在天下而不在招安,自然不会接受元朝的“好意”。

作为一名说客,张昶显然不称职,因为他不仅招安朱元璋失败,反而被朱元璋给策反了。当张昶来见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觉得元朝的这位张昶真是一个有本事、有学识的人,让朱元璋发自内心的敬佩。于是朱元璋在拒绝了张昶招安意图后,没放张昶离开,反而将他留在了身边,任用为明朝的户部尚书。

张昶任职户部尚书之后,一心一意的办差,将工作干得井井有条,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对张昶非常赞赏。张昶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也不骄傲,反而每天闷头工作,为人十分低调。他有一个习惯,很对朱元璋的脾气,那就是张昶经常穿旧衣服,很少铺张浪费,这一点在朱元璋时期的明朝显得很突出,毕竟朱元璋手底下很多穷出身,富裕了之后比较奢侈,用度多少有些铺张,这些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很满意,毕竟他出身寒微,最厌恶贪官,也厌烦铺张浪费的行事风格。

如此一来,工作能力强,喜欢节俭穿旧衣服张昶自然就受到了朱元璋的注意和赏识了。但是刘伯温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张昶这个人很有问题,他是元朝官员,却死心塌地在明朝为官,这违反了常识,恐怕这张昶有很大的图谋。

朱元璋虽然不是很相信,但是他对刘伯温的话还是采取了“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也算给刘伯温一个面子,对张昶进行了监查。

这一查,出了问题。好巧不巧的截了张昶给元朝的一封密信。原来,张昶当年来到明朝的时候是临时被扣押,并非是主动投降,所以张昶的家眷都在元朝那边,而这一封密信正是张昶写给自己的儿子的私信,其中还夹杂了一些明朝的机密。

在铁证面前,张昶无从抵赖,朱元璋也对张昶进行了彻查。朱元璋在确定了张昶有异心之后,内心非常痛苦,看着张昶信件背后的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使朱元璋勃然大怒,称自己看走了眼,对刘伯温说道:“是欲为赵高也。”刘基曰:“诚如圣见,必有使之者亡。”

在对张昶的彻查中得知,张昶曾经对别人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足可见张昶的归元之心不死。

朱元璋重用张昶的时候,张昶曾经参与明朝律法的制定,他故意增加重刑,使朱元璋失去民心。张昶还劝朱元璋要“及时行乐”,企图使朱元璋沉迷酒色,不思进取。此等事情,令朱元璋思之脊背发凉,稍有后怕,于是按明朝律法,将张昶处死。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知人善任,却也有失误之例。而刘伯温的深远眼光,更是让人敬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书信,明朝,朱元璋,皇帝,刘伯温,工作,张昶,清官,时候,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书信,明朝,朱元璋,皇帝,刘伯温,工作,张昶,清官,时候,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书信,明朝,朱元璋,皇帝,刘伯温,工作,张昶,清官,时候,观点评论,元朝,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