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武将王德用:治军有方,名闻四夷

北宋武将王德用:治军有方,名闻四夷

在北宋能够保有其家室追数世而不衰落者,不数十家,武将王德用家族就是其中的一家。王德用家族在宋太宗朝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族。而到了宋太宗朝时,其父亲王超以“太宗潜邸”的身份迅速崛起于军界政坛。

踏入战场

王德用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出生于武将王超之家,此时其父王超在武将仕途上正处于起步阶段。儿时的他应该是随父亲生长于军旅之中,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王德用耳濡目染,对其以后的仕途取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端拱元年,在其父出任怀州防御使之时,王德用便得以荫补为衙内都指挥使的武职,此时的王德用还不满十岁。虽然此时的他年纪尚幼,只不过是虚领其衔而已,但是这为王德用以后踏上军旅并成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将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改变了王氏家族仅由王超一人支撑的局面,对王氏家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意义。

到了至道二年,年仅十七岁的他以西头供奉官之职随父西讨李继迁,在这次行动中他的表现是相当活跃的。作为先锋的他在这次战役中曾率领一万左右士兵,与党项人大战于铁门关获得了“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的胜利。在西征中王德用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此次西征也成为了他以后军旅生涯的良好开端,到至道三年时,他又以功迁为东头供奉官。

真宗即位不久后的咸平二年,王德用迁为大使臣阶列的内殿崇班,次年,又改为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头。到景德二年时,王德用升为马军都头。而在这一时期,其父王超则奔波于西线和北线之间,在至道年间有良好表现的他却未能再次随父出征。北宋政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考虑的。

第一,王德用在“五路讨李继迁”时的表现,充分流露出了一个有为武将的风采,而这与北宋政府所实行的抑制有为武将的政策不相符,因而北宋政府对他有所忌惮而不得不将其付之高阁。

第二,北宋政府做出这样的安排应该还有牵制在前线带兵的王超的用意。

继澶渊之盟缔结之后,真宗朝政府又于景德三年与党项族李德明议和,由此北宋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一时期也正是其父王超违诏被责导致其家族发展相对不利之时。在大中祥符五年时,王德用出任环庆路指挥使,血气方刚的他却因奏事性旨而被责授哪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王德用究竟因奏何事而怜旨,史籍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而王德用的被责却使得本己受挫的王氏家族雪上加霜。在这不久之后王德用的父亲病逝于青州任上,王氏家族发展的重担就完全过渡到了王德用身上。

宋真宗得知王超的死讯之后,即命王德用回京师护丧,不久后又恢复王德用原职。到大中祥符七年时,王德用又迁散虞候、散都头次年,迁散员、内殿直都虞候天禧四年,为殿前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到了真宗朝末期的乾兴元年官至捧日左厢都指挥使、英州团练使。

家族崛起

王德用之先辈虽家财殷实,但至于为将方面或者是为官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而真正开创王氏家族之基业的乃是王德用之父王超,因而说王超是王氏家族崛起、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超,于后周广顺元年出生于河北赵州,这一时期正是“重武轻文”氛围十分浓厚的五代后期。

在这种社会风尚之下,大多数人以从武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最主要的途径,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文人也弃文从武的现象,王超又是如何被太宗选中呢?

宋太宗赵光义可谓是一个精于谋略的人,他在宋太祖朝就十分注意扩大自己的势力和政治影响力,广施恩惠以拉拢朝中的文臣和武将、广植势力,以便为自己以后的谋朝篡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王超正是在这一机遇下被太宗看中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成为太宗潜邸亲随中的一员,即“王超,赵州人。弱冠长七尺余。太宗尹京,召置摩下”。

王超以藩邸亲随的身份与宋太宗有着更多、更亲密的接触,这一切为其后来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开宝九年,宋太宗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害了其兄太祖,实现了他多年来处心积虑登上皇帝宝座的计划。由于宋太宗的帝位来的不是那么光明磊落,这就加深了他对身边大臣尤其是对掌管军队武将的不信任感。

尽管后来他和赵普曾用“金匿之盟”的计策来粉饰,但是太宗自己心里很清楚地知道朝廷中很多大臣,尤其是太祖的亲信还是十分怀念并心向太祖一脉的。这一点可以从“高粱河之战”在宋太宗下落不明的情况下,众将帅欲谋立太祖之子德昭为帝的事件中窥得一斑。这样的形势迫使太宗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住自己得知不易的帝位,而大力使用自己的亲信来掌管军政大权则是当时最快捷的措施。

宋太宗的这一举动无疑给拥有着太宗藩邸亲随身份的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王超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据史料载,“及太宗即位,王超以隶御龙直”,到了端拱初年时,王超出为怀州防御使,至淳化二年,累迁至河西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淳化四年,改为殿前都指挥使。其升迁速度之快可以说是让人有点睦目结舌了。

王超之后两次西讨李继迁,在此过程中,虽无太大的建树,但也无太大、太明显的过失。然而王超的表现却深合北宋统治者对将帅的要求,这也就使得王超能够继续得到北宋统治者的青睐与信任,并继续委以重任。这不仅仅对他自身前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其子嗣的入仕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同时代家族对比

王德用家族虽然并非是太宗朝时兴起的唯一的将门家族,但是应该说王氏家族是同时代兴起将门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王超将门还是与其同时期的高琼、葛霸将门,他们都是在宋太宗大肆重用藩邸旧人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崛起,这些将门的创建基业者本身水平大都相差无几,他们在同一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也相差不大。

而使得他们家族情况发生重大转折的无疑是他们的后代,王超有三个儿子,他们三人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并且出现了王德用这样一位杰出的将帅,他将王氏将门推向了顶峰。高琼家族第二代中人数众多,为将者也是为数不少,而成就最为突出者则非高继勋和高继宣两兄弟莫属。

后人赞曰:“若高继宣、高继勋之将业,则过其父远甚,此‘克勤敏功钟庆之碑’所由以立软”而在葛霸家族第二代人中,相对于王、高两个家族确实是匾乏良将,名望颇高的葛怀敏为将“轻率昧于应变、不知兵”,而最终早亡于战阵之中,这不得不说是葛霸将门提早衰退的重要因素。

至于高琼家族能够在第四代超越王氏家族而常盛不衰,一方面与王德用家族再也没能出现一位威震四方的将帅有关,另一方面则与高琼重孙女成为北宋的英宗的皇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琼家族的这一情况又与北宋初期兴起的曹彬家族的情况极其相似,王室与将门通婚,在北宋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像曹彬家族既有人嫁给帝王又有曹氏子孙娶公主的事例,高氏家族亦有女嫁给帝王,这种与皇室的联姻无疑对整个家族延续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而作为北宋时期较为有名的将门王德用家族却未能与王室联姻,这应该说是王氏家族的一大遗憾,然王氏家族终能以自身实力而出现数世为将的现象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结语

众所周知,北宋政权建立于五代“兵强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基础之上,为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其开国之君赵匡撤制定并着手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然而这一政策的大力推行却是在宋太宗时期,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到宋仁宗朝时臻于成熟,并衍生出新的内容。

而北宋武将王德用家族从崛起到发展至鼎盛的过程恰恰又与北宋“崇文抑武”这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发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吻合,这表面似乎矛盾的两件事非但不矛盾,相反地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说王氏家族的崛起得益于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出身于宋太宗藩邸的王超,正属于这种“庸碌、亲信之武将”的范畴之内,因而王德用家族在宋太宗朝得以迅速崛起并获得良好的发展。

而纵观王德用一生,他“少有威名”而“老有所成”,一生多有坎坷,少历战阵却颇有名望。王超之子王德用却是与其父截然不同的两种将帅,也就是说类似王德用这样的将帅正是北宋“崇文抑武”政策中所要压制、打击的对象。

而到王德用之时,北宋的政治环境却与北宋建国之初大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北宋的文臣实力大大增强,他们已经有能力与武将群体相抗衡。所以在仁宗朝时期,“抑武”的手段产生了新的内容和变化,由原来的“以武制武”发展成了以“以文制武”为主的方式。

仁宗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就主要围绕武将群体与文臣士大夫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斗争,但是宋仁宗朝政府在打压武将上并非是一刀切的,而是出现了对有为武将的“毫不留情”和对庸将的“姑息纵容”两套不同的方案。

因而说仁宗朝武将可以说被人为的分割成了两个群体,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因而说,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使得王德用家族在发展历程上出现了较大的起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王德用,家族,名闻,王超,宋太祖,崛起,宋太宗,王氏,武将,观点评论,家族,王德,王超,宋太宗,王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王德用,家族,名闻,王超,宋太祖,崛起,宋太宗,王氏,武将,观点评论,家族,王德,王超,宋太宗,王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王德用,家族,名闻,王超,宋太祖,崛起,宋太宗,王氏,武将,观点评论,家族,王德,王超,宋太宗,王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