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钦点的继承人
他被自己的叔叔赶下皇位
在大火中不知去向……
朱允炆
谜团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军队抵达南京金川门下,守门将士投降,京师告破。
就在此时,燕军将士发现皇宫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朱棣一看大事不妙,命令将士赶紧救火。
就当燕军将士将大火扑灭后,却发现不见了皇帝朱允炆的踪影,只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已经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当时还没跑掉的太监说,这几具尸体是建文皇帝、马皇后和皇长子的尸体。
朱棣是个聪明绝顶又诡计多端的人,多年的沙场征战和官场斗争使他的心智和经验变得丰富,太监们的这个说法,他是不信的,几具烧焦的尸体不能说明什么。
朱棣
朱棣之所以这么关心朱允炆的下落,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疼爱这个侄子。
而是朱允炆一天不死,他的皇位就坐不踏实。
本来自己就是篡位得权,内心虚的一批,万一哪天朱允炆东山再起,也效仿自己搞一次“靖难”,不管最后成不成功,都是个大麻烦。因此,他必须找到朱允炆。
那么既然这样,我就要找到你!
寻找
朱棣和我们一样,自打进入南京城之后,他就听到多个朱允炆出逃的版本:有人说他带着随从从密道逃跑了,也有人说他乘船去了海外。
因此,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大体拟定了两条寻找路线:一是在国内寻找,二是去海外寻找。
朱棣的这两条路线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可以覆盖全球,你朱允炆难不成还能飞出地球?
就这样,朱棣开始了他的寻亲之旅
第一条路线,他安排了胡濙(ying,二声)在国内陆上寻访。
这个胡濙,是个奇人。因为据史料记载,他出生时头发是白色的,到了满月才变黑,长大后因为学习好考上了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朱棣之所以选择胡濙,和这哥们性格脾气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胡濙做事踏实,为人低调,不爱说话,不争不抢,从来不与人争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佛系,在众人眼中存在感非常低,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他也不会有人问,实在是干特务工作的最佳人选。
他这个人,除了日常工作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外,还非常喜欢研究医学,酷爱养生,出过医书,最牛逼的是这哥们一直活到将近90岁,历经六朝皇帝,皇帝死了好几拨了他还没死,而且官还越做越大,真是令人佩服。
胡濙
看来,要想活得长,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保养还是很重要滴。
第二条路线,朱棣安排了一个太监,坐着船出海寻找朱允炆。这个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这就是在古代航海史上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事件。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开始了七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海外之路。两年之后,永乐五年(1407年),胡濙也踏上了寻找建文帝的道路。
找到了
胡濙自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寻找朱允炆,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去各个寺庙拜访。在这过程中,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有家不能回,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守丧,但是,朱棣不同意,升他为礼部左侍郎作为回报。
胡濙就这么一直找啊找,直到16年之后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匆匆回到北京觐见朱棣,当时的朱棣不在北京,正在御驾亲征返回的路上,已经达到宣府(今张家口市)。胡濙没有迟疑,立马快马加鞭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
当时朱棣已经躺下睡了,听说胡濙来了,马上穿衣服起来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报全部告诉了朱棣,俩人一共聊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凌晨两点才出来。
《明史》:五年遣濙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好了,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胡濙到底找没找到朱允炆?
从史料记载来看,胡濙回到北京没有见到朱棣,然后立马赶到宣府,从他行程的紧急程度上来看,他肯定获得了确切的消息。
到达宣府后,朱棣已经睡觉了,胡濙还要觐见,打扰皇帝睡觉,这可不是小事,这只能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胡濙找到了建文帝朱允炆。
接着往后看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朱棣当时已经六十多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这个年龄段睡觉肯定不会晚,而且当时已经是征途返回的路上,应该不会有很多公务,所以说咱大体算一下时间,大约晚上十点好了。
“漏下四鼓”大约是现在的凌晨两点,这就是说朱棣和胡濙两个人一共聊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他俩聊了什么呢?
肯定不是虚寒客套,东家长西家短,大半夜的朱棣会说些没用的吗?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也#朱允炆#应该明白了
那就是,胡濙找到了建文帝,而且知道他现在的状况。
朱允炆怎么样了
我们看最后一句:“至是疑始释”。
翻译过来就是:“到这个时候,疑惑开始释然了。”
好了,我明白了。
那么,朱允炆到底是生是死?在哪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朱棣后续的表现来分析。史书上没有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记载,我们暂且认为朱棣什么都没干吧,要不扯扯起来没完。
既然朱棣什么都没干,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朱允炆可能大概率已经死了,要不朱棣不可能释然。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朱允炆已经明确表态,我对权力已经没有什么渴求,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请你继续做一个好皇帝,我就在这里,要杀要剐随你便吧。
或许这是最终的答案
正所谓
兴亡谁人定
盛衰岂无凭
一页风云散
变幻了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