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夺取台湾的战略决策是经过长时期的酝酿才形成的,顺治十六年(1659年),原郑芝龙的下属,时任荷兰东印度公司通事的何廷斌来到厦门,把台湾地图和嵌城木制模型献给了郑成功,并把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告诉郑成功,并尽力劝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由于北伐的失败及清军的进逼,金厦基地不稳固,郑成功对夺取台湾极为兴趣。“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他把他的想法告诉给手下众人,众将士都对此表示赞同。
郑成功作出了最后的决策,他要暂避清军的锋芒,将台湾作为积蓄力量,继续抗清的基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7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就把台湾当作它们侵略的目标,明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但被明朝军队驱除出去,荷兰侵略者不甘于失败,在当年派重兵占据台湾南部,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也入侵了台湾,并占据了台湾北部。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后在台湾修建了众多据点,天启四年(1624年)修建了热兰遮城,又称台湾城,次年又建了普罗文查城,即赤嵌城。与此同时,他们还吞食了大片土地,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将西班牙人赶出台湾,独自占有了台湾,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他们向台湾人民征收高额地租,并在七岁以上的居民中间征收人头税,此外,还垄断台湾的对外贸易,对汉族人和台湾土著居民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荷兰殖民统治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何廷斌的行动代表了广大台湾人民的心声,他们期盼着能早日赶走万恶的荷兰殖民者。
于是,郑成功开始精心准备攻打台湾,操练官兵,修造战船,储备物资,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郑成功移驻金门,令其子郑经及郑泰、黄廷、洪旭等留守金厦,三月二十三日中午,他带领将士2.5万人,大小战船数百,由金门的料罗湾出发,次日到达澎湖列岛,随后,郑军船队在何廷斌的带领下,渡过了台湾海峡,直指台湾的西南岸,四月初,郑军又巧妙地绕过了荷军炮火密集的大港,从水路淤塞的鹿耳门港发动攻击,在赤嵌城西北角登入,并切断该城水源,荷兰军队在郑成功的突然袭击面前,惊慌失措,守城头目出城请求郑成功,表示愿意献城投降,赤嵌城就这样被收复了。
接着,郑成功又派猫难实叮到台湾去,劝其长官揆一缴械投降,揆一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他对郑成功提出和谈的建议,并表示愿意纳贡,被郑成功拒绝,他下令部队猛攻台湾城,但由于该城极为坚固,荷兰人又抵死顽抗,郑成功多次攻城未果,之后,为减少损失,郑成功下令只围不攻。
印尼巴达维亚的荷兰军队得知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后,迅速组成增援船队,于八月中抵达台湾海面,尔后,台湾城内的揆一同援军一起配合,向郑军发动疯狂反攻,郑成功毫不畏惧,统率水陆两军迎头痛击,击退了援军,使他们狼狈逃回巴达维亚。
在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郑成功在台湾城南的沙洲上建立了三个炮台,以轰击荷军的人重要据点—乌特利支堡。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初,郑成功下令开炮轰击,两个小时后,郑军占领了该城,从此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我国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便把全部精力充沛都放在台湾的政治、经济建设上,郑军一占领赤嵌,即将其更名为东都明京,设立一府(承天府)二县(天兴县、万年县),又改台湾街为安平镇,在澎湖设立安抚司,他对台湾的吏治进行了整顿,严惩违法官员,安定社会秩序,郑成功大力发展台湾的经济,为此采取了种种措施。他实行“寓兵于农”制度,组织将士开垦荒地,以供军需,减少农民负担。
正当他雄心勃勃建立台湾宝岛的时候,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病逝,时年仅39岁,郑成功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殖民者手中收复祖国领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