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诗人,李白绝对是名列前茅,就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随随便便都能吟上几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几天”等等,古人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李白自己也跟万千书生们一样,有着一颗从政报效国家的心。
然而在从政的方法上,李白算是一个另类。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趋近成熟,一般学子想要做官,科举考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李白偏偏没有走这条路,这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争论已久,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三种:
一、李白不屑参加科举考试
自古以来,读书人皆有自己的傲气,更何况是李白这样的大才子,在文化圈中影响力已经很大,粉丝遍布商界、政界,不少社会名流皆是其忠实粉丝,所以他不屑跟普通的读书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从仕的机会。
二、李白家庭背景不允许
据说李白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所以李白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然而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以至于有些时候,有商人背景的家庭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就是因为政审没过关,连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三、李白不敢参加科举考试
同样是因为在文化圈中的影响力已经很大,如果李白去参加科举考试,不说没有状元及第吧,万一名落孙山,那么脸面如何挂得住,李白的诗是豪放不羁,但现实中也没有办法那么随性。
那么既然李白无法通过科举制度谋得官职,他该怎么办呢?前几年有句话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逛逛”,李白也是这样做的,但他可不仅仅是去旅游,而是有意识地结交各种人物,通过自己的金牌IP,把人脉扩展开来。
后来,李白索性毛遂自荐,写信给上安州裴长史、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襄州刺史的韩朝宗、北海太守上李邕等人,可是信中还是表现出一贯的骄傲不逊的性格,“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最终这些人都没有给他机会。
直到后来,有个叫元丹丘的道士将李白引荐给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又将李白引荐给玄宗。然而玄宗虽然表现得很器重李白,实际上却给了李白一个闲职——翰林待诏,没有品级,只是陪皇帝吟诗作对而已。
事实证明李白还真不是当官的料,常伴皇帝左右都没有出头,又恃才傲物,最终被皇帝赏了一些钱打发出皇宫了,于是李白又再次流浪起来。
李白没有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他遨游大川,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篇。大唐之后的几千里,再也没有第二个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