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汉书·董仲舒传》·班固(东汉)】
改弦更张
崇祯帝朱由检的煤山自缢,代表着明朝作为全国政权的终结,新兴的大顺政权将采取何种措施,稳固接下来的统治地位。
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做了四件事,更改官制;疏通漕运;追赃助饷和筹备登基。
其实大顺军在北京的时间不长,因为山海关方面即将有异动,但是对于此刻的新兴的政权,这一切还是未知数,所以摆在面前是上述四件大事。
三月十九日,大顺政权发布命令:“文武各官,于次日投职名,二十一日见朝。愿为官者量材擢用,不愿者听其回籍。如有隐匿者,歇家、邻佑一并正法。”
这是新兴政权的第一次对前朝班底的招聘,一些依然想走仕途的官僚如过江之鲫。面对此种,大顺政权选择了一刀切,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一律不录用,全部追赃助饷;四品一下择优录取,大多授职。“自四品以下少詹事梁绍阳、杨观光等无不污伪命,三品以上独用故侍郎侯恂。”
这个政策可以说存在不小的失着,当然品级的高低代表不了能力,不过品级越高,掌握的信息是越多,同时背后的家族地位、门阀势力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这对于一个新生的组织是有强大的助力的。满清入关前的范文程,入关后的洪承畴,都是得到满清高层的赏识,才能迅速地在全国站稳脚跟。
牛金星、顾君恩之类的只是封建底层的落第文人,缺乏战略眼光,只能通过更改官制等规章制度帮助大顺,而田见秀、刘宗敏等人虽然是李自成忠实的班底,是大顺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不能给大顺指明一条星光大道。
说道更改官制,“六部曰六政府,司官曰从事,六科曰谏议,十三道曰直指使,翰林院曰弘文馆,太仆寺曰验马寺,巡抚曰节度使,兵备曰防御使,知府州县曰尹、曰牧、曰令。召见朝官,自成南响坐,金星、宗敏、企郊等左右杂坐,以次呼名,分三等授职。”
这些都是基础工作,奖罚分明,并且规定了文官受武将节制的制度,同时在地方上还任命了大量的官员,“设官东至淮,西至蜀。”其中山东全境几乎都建立了各级政权机构,江苏北部也派设了官员。而且在土地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五年不征,一民不杀,且有贵贱均田之制”。充分了与民休息的好处,派出的官员又有新朝的气象,当时的文人经过经过大顺政权管辖区的见闻时曾经说:“追忆出都时,人言籍籍,皆云盗贼密布,跬步难移。今布帆安稳,殊出望外。”走到郑家口(今故城县)时,所看到的情况是,“居民稠密,诸乡村肩荷而来,日中为市,至晚方散。太平光景,于兹仅见。”
可见大顺在政权根基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果没有外力的侵扰,大顺必将能安稳地前行一段时间。
节语:
1. 不与民争利,确实能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但一个新兴的政权在暂时没有内忧的情况下,外患还是要重视的。恰恰大顺这个团队缺乏一个超级的战略家,李自成的高层人员都不满足;
2. 大顺对明朝的班底进行招聘时,其中有个叫刘廷谏的,官至考功司郎中也要到大顺朝谋个官职,牛金星说:“公老矣,须白了。”刘廷谏却回答道:“太师用我则须自然变黑,某未老也。”可见,古人找工作也听内卷啊;
3. 三品官以上的只用了一个侯恂,侯恂还辞官不就,大顺的高层里面竟然没有一个明朝的大员,李自成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很不合格的,不是说同流合污就是好,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李自成并没有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