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谎言,还是名副其实?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到底是谎言,还是名副其实?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国之初由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南京,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迁都于北京,共历12世16帝,国祚268年。

后世对于明朝的评价很高,最广为流传的评价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关于这句评价,有的人认为名副其实,有的人认为是夸大了,甚至认为是个谎言,那么这个评价到底是谎言,还是名副其实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分析一番。

首先以天子守国门来说。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客观来说,可以说是后世对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的评价,虽然不是很对,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名副其实的。

为什么这个评价不是很对呢,因为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并非真的是想要“天子守国门”的,其实是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之所以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因地理位置靠南,并不适合统御全国,所以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四年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考察,有着迁都西安的打算。

但随着太子朱标回京以后,在洪武二十五年的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是深受打击,迁都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暂时搁浅。

明太祖朱元璋清楚南京不适合统御全国,明成祖朱棣自然也清楚,所以这是朱棣迁都的一个必要前提。

二是迁都北京有着④个好处。因为明朝的建立是在北伐消灭元朝的基础上,虽然元朝全国性政权结束,但并非意味着其彻底被消灭,元顺帝带着元朝残余势力逃回漠北以后,是为地方性割据政权北元,北元势力强大,一直虎视眈眈意图南下恢复全国性统治,对于新兴的明朝造成了巨大威胁,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经过八次北伐击溃北元政权,使其回到蒙古诸部时代,但对于当时明朝来说威胁依旧,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北方边境设了九大塞王,较之其他藩王势力强大了很多,以抵御北方边患。

明成祖朱棣就是这九大塞王之一,并且靠着自身实力以靖难之役来夺位成功,将建文帝赶下皇位,成为皇帝。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其①是以皇帝镇边的模式取代塞王守边模式,避免了再出现一个像他野心勃勃的塞王,效仿他造反夺取江山。其②在于,朱棣迁都北京,很明显他的野心不止于以皇帝镇边这么简单,而是还有一个以攻为守的考虑,打算以此开疆拓土的。

其③则是到了明朝,随着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了北方,甚至是远远地将其甩在身后,朱棣迁都北京,有着南北经济再平衡的考虑。其④在于北京毕竟是朱棣的根基之地,他在这里积累了造反成功的资本,不说其他考虑,以个人情感来说,比之其他地方,朱棣肯定是更倾向于北京。

所以总结来说,明成祖朱棣刚开始迁都北京的想法,是想着以皇帝镇边来取代塞王守边模式,但并非单纯的只是“天子守国门”,更是想着以攻代守的,而他在位时期,明朝疆域的确达至巅峰,北方五征蒙古,南平安南,东北立奴儿干都司南平安南,西北设哈密卫。

那时候明朝疆域空前辽阔,北京也并非是边境城市。但是奈何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再无开疆拓土的雄才大略之主,并且是盛极而衰,虽然明朝疆域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就达至巅峰,但疆域缩水速度在历代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明成祖朱棣之后的仁宣时期,疆域就开始缩水,屡弃军事重镇,北京自然暴露在北方边患面前,所以慢慢的明朝只能是尴尬的“天子守国门”情况,当然不论过程如何,明朝“天子守国门”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有些人则是认为朱棣迁都,只不过想着回到根基之地,坐稳皇位,认为天子守国门只是一个噱头,保住自身皇权才是真的。并且认为这是一个糊涂措施,因此有了二十多年以后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差点提前二百多年成为南明。

对于这个看法,宋安之认为有些自相矛盾,首先“天子守国门”是后世评价,并非明朝皇帝说的,人家没说,何来噱头呢?还有朱棣迁都北京,肯定是保住皇权目的,纵观历朝历代,只要是正常皇帝,哪个皇帝不费尽心思的保住自身皇权?难道还有皇帝不巩固皇权,反而大肆分权给下面?不能因为不认可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就自相矛盾的认为朱棣迁都只是为了保住皇权,而不等于以攻代守的对抗蒙古边患吧?要以这种自相矛盾想法,那朱棣迁都北京干嘛?离边患那么近,这么危险,岂不是不利于他保住自身皇权了?

还有二十多年后的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原因是明英宗朱祁镇什么都不懂,非要御驾亲征,没有指挥才略,还听不知兵的太监王振瞎指挥,给了瓦剌也先那样的大好机会,自然是被打的落花流水,他要是在北京好好指挥,调兵遣将去镇压瓦剌也先的军队,怎么会有此惨祸呢,遇到这样的糊涂皇帝,你就是国都在广州,也阻挡不了他去前线送人头的行为,这个总不能怪朱棣迁都身上吧?

再来说说“君王死社稷”。

君王死社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以后,选择了以身殉国,所以被后世如此评价。

崇祯帝这个人怎么说呢,大节不亏,小节多瑕疵。

他在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因为逃跑无望,所以才选择自缢。并且死前认为能沦落到如此境地是“皆诸臣误朕”,认为是诸位大臣坑了他,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所谓的“君王死社稷”就是一个笑话。

诚然崇祯帝朱由检的以身殉国,有着无奈之下选择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也不可改变的是,历史上崇祯帝朱由检并没有为了苟延残喘而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了自缢以身殉国,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是无可改变的,不能以这是他无奈之下的选择来全盘否定吧?

可能有人还会认为崇祯帝这样选择正常,没什么可歌可泣的,不自缢,被李自成抓住肯定会遭受更大的羞辱。

其实认真看看史书,李自成曾有让崇祯帝禅位于他的想法,更何况李自成进京以后,是从起义军领袖向天下共主转变的关键过程,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李自成至少面子上不会虐待崇祯帝,加之南方尚未平定,关外大清虎视眈眈,不排除李自成有利用崇祯帝发挥出其他作用的想法,所以崇祯帝若是投降,还是可以再苟且偷生一段时间的,但是崇祯帝并没有。

而且不论怎么说,李自成的大军又不是从天而降的,李自成刚进军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是有充足时间逃到南京的,但他并没有,虽然有没找到承担责任的大臣原因,但更多是崇祯帝不想舍弃祖宗留下的基业之原因,因此最后才逃不出北京。

所以说崇祯帝朱由检还是有着其他选择的,可以早早逃到南京,可以投降苟且偷生几年,但他都没有,而是在北京试图抵住李自成的大军,最后在大势已去下选择了以身殉国,这样的风骨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总结来说,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评价还算是中肯的,算是名副其实的。当然整体来说,其实明成祖朱棣刚开始的意思并非只是想要天子守国门,而是开疆拓土之下,使北京不是国门,奈何后代不争气,北京还是成为了国门,但怎么说也是天子守国门了,所以不妨碍其整体评价的。

至于认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纯粹是谎言是笑话的看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门,评价,明朝,谎言,社稷,皇帝,天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观点评论,李自成,崇祯帝,朱棣,明成祖,朱棣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门,评价,明朝,谎言,社稷,皇帝,天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观点评论,李自成,崇祯帝,朱棣,明成祖,朱棣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门,评价,明朝,谎言,社稷,皇帝,天子,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观点评论,李自成,崇祯帝,朱棣,明成祖,朱棣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