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丽静 编辑丨李童四川博物院年度大展 274件苏轼相关文物39件一级文物2000m沉浸式体验场景展厅一日看尽宋朝市井繁华感受苏轼跌岩起伏的一生近期,“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展出。 展览的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其中一级文物达39件,不乏重磅文物。苏轼真迹《潇湘竹石图》、《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阳羡帖》等罕见展品,以及四川博物院高人气文物宋徽宗《腊梅双禽图》都出现在展览中。此外,还展出了宋“诵馀”七弦琴、芙蓉花金盏,挑选了其他宋代文物精品,包括瓷器、金银器、铜器、书画,含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等,以及反映宋代文人生活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反映宋代文人闲适生活的宴饮、捶丸、蹴鞠、投壶等展品,体现了宋人精致高雅和安逸的生活。 一壶酒,一把古琴,一盏茶。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巴适!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川博物院还原了苏轼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展览分为序厅、“一门三杰孕于蜀”、“跌宕起伏的一生”、“千年一遇的全才”、“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颂”,将苏轼带到了大家面前,展示了他千面人生的经历。让我们跟随展览,穿越到宋朝,穿越到苏轼生活的那个时代,一起回首千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轼“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苏轼标签有很多。他名满天下,粉丝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千年之后热度依然不减。那苏轼到底长什么样呢?苏小妹曾笑话苏轼的络腮胡子“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很仰慕苏轼,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苏轼的形象。明 朱之蕃 临李公麟《苏轼笠屐像》 故宫博物院藏此次展出的明代朱之蕃所绘《苏轼笠屐像》,经张京元、翁方纲、叶梦龙、罗振玉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李公麟画的苏轼,也应该最接近他本人的。清拓《东坡像》团扇面这件清拓《东坡像》团扇面,来自故宫博物院,此像拓自清末扬州小金山发现的残碑上,相传碑为宋代所刻。还有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绘制的《东坡笠屐图》。张大千 《东坡笠屐图》苏轼喜好抚琴,常背着古琴在山野中纵情抒怀。古琴也是古代文人高洁情怀的象征。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两把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古琴。当我们站到古琴前,琴声也随之响起,再次带你梦回宋朝。两宋时期群星璀璨,文人聚集,每一位文人都值得我们去缅怀的。在众多群星中,苏轼是最闪亮的那颗心。 ▋ 把别人眼中的苟且 活成了潇洒的人生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故宫博物院珍藏明代李宗谟绘制的《东坡懿迹图卷》,展示了苏轼从少年、中年到老年的十三个重要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李宗谟 《东坡懿迹图卷》局部少年苏轼才华出众,第一次进京赶考,就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名动京师。欧阳修跟他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1061年,26岁的苏轼到任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写下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经典诗句。之后,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于是主动要求到杭州做官,任杭州通判。为杭州美景写了很多诗句,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三年后,来到了山东密州。刚到密州的苏轼很不适应,情绪也不好,于是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密州一年后,他爱上这个地方,又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从这两首诗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苏轼情绪的明显变化。 苏轼曾到徐州、湖州上任,但到湖州没多久就发生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到黄州的苏轼感到人生非常绝望,但这里却成为了苏轼的蜕变之地。他筑雪堂,躬耕东坡,写下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诗句,就有了很多人喜欢的那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苏东坡。1085年,苏轼又被召回朝中,开始了他的人生中的又一个顶峰,从中书舍人,一直做到翰林学士。多年后,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1091年,苏轼到颍州治水。1093年,他到了定州。从定州贬到英州,一贬再贬,又贬到了惠州、儋州。 李公麟 《西岳降灵图》苏轼在定州时曾整顿过弓箭社。此次特展还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到了北宋李公麟的《西岳降灵图》,此卷生动描绘了道教中西岳华山之神“西岳大帝”的巡游出行场景,还有宋代未着甲胄的步兵弓箭形象。李公麟 《西岳降灵图》局部1100年,朝廷大赦,年底苏轼从海南岛北归。1101年正月抵虔州,五月至真州,七月在常州一条小船上去世。 在人生最后一年苏轼写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风雨,却能泰然处之,写尽人生悲欢离合。展览中除了展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有展示了东坡美食、把酒言欢、风雅情趣等,更让大家觉得苏轼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近距离瞻仰 千年前苏轼的笔触苏轼偏爱竹石,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此次展览提炼了很多竹子的元素,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潇湘竹石图》也在此展出。很多人来看展,就是为了一睹《潇湘竹石图》原貌。苏轼 《潇湘竹石图》这件作品是苏轼赠送挚友孙觉的一件墨宝。远处的山水笼罩在云雾之中,近处有两块山石,竹子在山石旁倔强的生长着,充满天然之趣。 这幅书画经历了上千年,经手众多书画收藏家,留下了26家题跋,传承有序的。六十年代,邓拓先生用自己的稿费收藏了这一件墨宝,并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苏轼 《潇湘竹石图》局部“隽逸云气扑面而来,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怪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涉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合,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 这是邓拓先生初见这幅画作的感受。 时隔千年我们还能看到它,极为珍贵。我们今天能看到宋代的书法和绘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能看到苏轼的原件更不容易。这次展览还聚集了苏轼的书法原作。其中一件事是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苏轼《阳羡帖》,上世纪80年代,由大连文物商店买下之后,移交给旅顺博物馆。《阳羡帖》只有60余字,讲述了苏轼晚年,想归隐田园生活,为买田置地给好友写的信札。《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局部还有苏轼晚年的书法作品《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是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作品。这两篇文赋的提名是苏轼喝过的两种酒,“中山松醪”是他自己酿的酒,“洞庭春色”则是友人赠送的酒。苏轼借酒来抒怀,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不俗的人生阅历。▋ 文坛佳话雅集盛事 回望大宋风华苏轼兴趣广泛,交友众多。他的朋友圈既有宰辅重臣、地方干吏,又有文坛盟主、艺界大师;既有高僧名道、淡泊隐士,又有乡绅农夫。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文人墨客经常会举办各类雅集,鉴赏书画、抚琴吟诗。著名的西园雅集暴露了苏轼的朋友圈。 元佑年间,驸马都尉王诜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西园。西园雅集被后世称为“千年第一盛会”。“自东坡以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因受历代文人的追慕,西园雅集也成为了历代书画家的经典题材。西园雅集在全球有80多个版本,此次展示了三幅《西园雅集》,结合展厅效果,观者可身临其境观看这次盛大的聚会。张大千 西园雅集图屏 纸本设色 146.8cm×82.1cm×4 四川博物院藏第一幅是眉州三苏祠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王式长卷《西园雅集》。这幅作品绘于1658年秋,总长658厘米。第二幅是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画家绘制的立轴《西园雅集》。第三幅则是张大千为其好友严谷声绘制的四幅通景屏《西园雅集》。王式《西园雅集图》 局部此次特展除了能看到的苏轼真迹,历代名家与苏轼主题相关的传世珍品也将荟萃一堂。 此外,还有互动体验环节,一边饮茶,一边闻香,一边听琴音,沉浸式感受和体验宋人的生活情趣。▋ 结语回首千年再看苏轼,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接地气。他身上始终闪现着鲜活的生命力。正如展览中的那句“大江东去,东坡犹在。”人生中会有许多无可奈何,但苏轼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仍在抚慰着我们的心灵。他的每句话、每首诗、每个故事,都好像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时不时与他相遇。“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很多人喜欢苏轼,不仅是因为他的诗词和书画,更多是因为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你笑了吗?-END-
雅昌带你看展览到川博 遇见你心中的苏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