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先后四次担任北宋宰相,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历史对于这位古今第一人的评价是玩弄权术,争权夺利,逢迎徽宗。
根据历史记载,蔡京本人过着奢侈豪华、姬妾成群的生活,他贪奢骄淫,凶狠狡诈。
但他还有着鲜明的另一面:
一个变法派,一个终生抑富济贫的顶层设计者。
蔡京早年投身变法运动,是王安石忠实的小迷弟,十分推崇王安石一派“内争财利,外开边功”的主张。
这里的“内争财利”就是从富商、高利贷团伙那里收缴利益,实行社会收入再分配,打击富人阶层对贫民弱小的兼并和欺压。
然而蔡京似乎格外在意贫富不公。
少年得志的他,很早就表现出了仇富的性格倾向,一直到掌权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后也是如此。
在宋人编写的《皇宋长编通鉴纪事本末》里,录有蔡相的许多“仇富”言论:
“赋调之不平久矣!……富者恃于有余”,“贫者迫于不足”。
富者“赋调反轻,贫者所存无几,又且瘠薄,而赋税反重”、“理财之源,当不取于民,国用自富”。
虽然蔡京也很贪,生活奢侈,但作为宋朝罕见的理财达人,他最热衷的就是躺在黄金屋里“振乏绝,抑兼并”,针对富人阶层,特别针对放高利贷团伙(“一岁坐收息钱至数万贯者”)进行不择手段的打击。
他巧妙设局,无情下套,以至“富商巨贾,或至转为流丐,有赴水自缢死者,不知几千万人”。
而国库则“亿万之钱辐凑而至,岁用之外沛然有余”。
这些从富人阶层刮来的巨额的收入,一部分被蔡京拿出来讨好自己的老板徽宗陛下,以此巩固相位。
另外一部分用来“赈乏绝”,分给劳苦大众,特别是被富人兼并田产、被高利贷团伙弄得无家可归的贫民提供福利,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
于是,我们在北宋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蔡京作为宰相时期,北宋穷人前半生和历朝历代的穷人一样,非常贫苦。
然而等这些贫民熬到50岁,或者身患疾病,孤寡无依时,朝廷有地方收留并照顾他们。
因为按照北宋朝廷规定,这些贫民已经到了退耕享福的年龄了,换现在就是到了领退休金的年岁了。
可以进入朝廷设立的免费养济院和免费医馆看病。
对贫民的照顾,也被列为北宋官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完不成KPI就去找块荒地垦荒。
在这个遍布北宋社会的慈善机构里,还有一套人性化、周到细致的服务。
根据北宋诏令和文献记载,贫民甚至乞丐,不仅要有饭吃,还得有房子住,衣服、生活用品、器具餐具一应俱全。
伙食非常好,肉食酒水,还有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有过节费。
住所也很好,冬天的“居养所”有火房供暖,下台有凉棚纳凉,晚上担心有蚊子咬还配发蚊帐。
蔡京做到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当然,什么时代都有混吃等死的人。
由于北宋地方福利高,管理松弛,年龄限制形同虚设,“居养所”里混进了很多青壮年懒汉,但官方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宋会要辑稿》:“少且壮者,游惰无图,廪食自若,官弗之察,弊孰甚焉。”
除了好吃好住伺候着外,生病了还有免费医疗,并且没有年龄限制,只有身份限制:穷人随意,富人免谈。
就是这么任性。
此外还有每天20文的零花钱,穷人一日不少给。
更夸张的是,穷人死了,朝廷的“漏泽园”不仅免费棺木入土为安,而且为之立碑,并且每年两次公费购办祭品行祭祀之礼,香火不绝。
闻所未闻,闻所未闻啊。
总之,生、学、老、病、死,北宋朝廷全管,不仅管,还出人意料地讲求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这一切不是穿越小说,而是北宋社会真实发生过的事,都来自于一个大奸臣——蔡京。
有人说,蔡京遇上宋徽宗这样一个游手好闲又好说话的皇帝,才有机会推行自己的毕生理想。
他利用了宋徽宗粉饰太平的心理,建立了一套遍布天下、古今罕见的社会福利制度,为此不惜耗空国库。
当宋徽宗察觉到不妙的时候,想叫停已经晚了,毕竟断人饭碗就是杀人全家老小。
尽管因为靖康之耻,出于责任问题,蔡京被指定为奸臣,受万世唾骂。
但宋朝能被元人美誉为“以仁义立国,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正是缘于“宣和六贼”之首的蔡京。
陆游对蔡京也是明贬暗夸,说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搞垮了国家财政。
比如北宋免费教育,新设近2000座学校,学生一旦入校生活费发放“一日不可缓,缓则谓之害学政,议罚不少贷”。
明朝末年学者顾炎武也不得不肯定蔡京的惠贫举措,认为“不可因其人而废其法”。
有人曾说,“利民则贤,虐民则奸”。
蔡京给予了北宋穷苦人民实打实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超脱了那个时代的福利。
然而讽刺的是,蔡京被定为国贼后,失去了一切,族人或被杀或流放,他自己则是在病痛中倒在了流放途中,死在了他为贫民创办的免费养老院“居养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