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晋南北朝24:大一统的汉与隋之间,分裂时代为何如此漫长

魏晋南北朝24:大一统的汉与隋之间,分裂时代为何如此漫长

先来盘点一下,自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后,历史有记载的大一统时代,不管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原因导致的灭国覆朝,其他朝代之间更迭的时间差是多少年?

秦-汉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刘邦与项羽四年角逐后称帝,国号汉。但汉元年仍从刘邦入咸阳之月起。

隋-唐 618年,三月隋炀帝被杀,隋亡。

五月李渊称帝,国号唐。

唐-宋 907年,唐哀帝禅让,唐亡。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至最后一国北汉亡国,总计72年。

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宋-元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1279年,宋帝昺自崖山跳海后,南宋亡。

元-明 1368年,朱元璋南京称帝,国号明。

徐达率兵入大都,元亡。

明-清 1636年,皇太极盛京称帝,国号大清。

1644年,崇祯帝自尽,明亡。

那么,从汉到隋的大一统经历了多少年呢?我们来算一算

220年,汉献帝被逼让位,汉亡。

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后,不管是之后的司马政权还是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一直处于动荡不安。虽有短暂的重组停歇,但战乱从未停止,政权更迭如此频繁,没有一个政权能够长久的建立覆盖中原大地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到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一共历经361年。

分裂时间如此之长,是所有朝代更迭所没有的。

在汉与隋这两个大一统的朝代之间,为何分裂时间如此之长。

我们来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因,导致了这样的果。

这是一个思想崩塌的时代,所有的礼仪礼制全然不在。

崩塌,不是从曹魏开始,而是汉末,已经有了腐烂的迹象。

由汉武帝开始的独尊儒术便是开端。

儒家作为官方指定用品,上则通达圣听,下则洗脑平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所有的内核与中心,围绕着德治这一基础。

董仲舒把一切的顺序归纳成了三纲五常,但是汉末,这一秩序被打破。

结果是,所有的人开始不守规矩,大家由着自己的心意任意而为。

儒家,成了篡位者粉饰太平、追逐名利的工具,必然遭到最强烈的反噬。

这是一个阶级分化严重的时代

东汉时期,阶级分化初见端倪,豪门望族手里把控着大量土地与滔天权势。

到了末期,社会结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其结果是,伴随着阶级固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这是一个阶级被视若鸿沟的时代。

光靠皇帝是解决不了阶层分化严重的问题,必须来一次大痛。

那些养尊处优、不事生产的士族,必将受到历史淘汰。

士族的衰落随着这一时代的结束,呈一条抛物线生长。

只是这一过程,太过于漫长。

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原本视作异族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混居,开始融入华夏血脉。

匈奴、巴氏、羯、鲜卑、氐、羌,这些原本被中原传统文化排斥在外的“异族本土人”,趁着当局政权不稳、国力式微纷纷在北方拉圈划地,占领地盘。除了巴氏建立的成汉存在感太低、地域远离中心不被计算在内外,这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是乱,也是融合,原本的异族经过多年混居,汉化深入,已经与原本的中原血脉合为一体。

不同的文化与血脉,需要时间吸收消化。

这是一个重新审视的时代

那些清谈家们日日醉心谈论的,与世道、政治无关紧要。

思想的解放伴随着政治的混乱,所有的反出皆是出自思想本身。

人、自然,开始作为文人关注的重点。

虽然言行出格,有时不被世俗所理解,在这个时代,任何的出格行为都是被理解的。

也是一次重新审视的时代,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延续下来。

在于每次面临重大变革时,强大的自我纠正和修复功能。

这是一个宗教生根发芽,逐渐壮大的时代。

佛教、道教,在这个时代,完成了他们的血肉凝结,以汉人需求出发,完成了宗教的沉淀。

变成了符合民情、国情的宗教。

为统治者所需,被民众所求,不管是今世平淡来生安稳,还是现世超然只求脱俗。

每一种心理需求,总有一个落脚点。

宗教,完善了它的骨架,开始以完整的形态走上历史舞台。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所有的根源,出自人心。

人心乱了,所以一切都乱了。

等到思想归束,完成重组,自然归拢一处

中华民族需要一次震荡,一次洗涤

只是,这样的代价,来得太过于沉痛。

本文由彭豆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中华民族,时代,称帝,时期,历史,政权,宗教,思想,中原,北朝,观点评论,国号,阶级,刘邦,政权,中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华民族,时代,称帝,时期,历史,政权,宗教,思想,中原,北朝,观点评论,国号,阶级,刘邦,政权,中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华民族,时代,称帝,时期,历史,政权,宗教,思想,中原,北朝,观点评论,国号,阶级,刘邦,政权,中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