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明朝末年是个黑暗动乱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说是个悲哀的时代,但是对一些野心家来说,却是他们的“盛世”,正该他们纵横天下,浑水摸鱼。
其中在农民起义军里就有这么几个活跃的人物,趁乱世赚了个好大名头,分别是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然而前期还有号人物,在当时名头并不比前两者弱,却不为后世人所熟知,别号“曹操”,让李自成都大为头疼。
“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
明末中原大地有一首童谣广为流传,说的是
“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
,这里的曹操指的是农民起义军头领
罗汝才
,他的名头在当时可是有
“止婴儿夜啼”
的效果的,当然也不是啥好名声。
在农民起义军这个行当里,他算比较早的大哥大,早在崇祯初年他就已经成为农民起义军里的 “一哥”之一了,而那个时候张献忠名声还没那么大,李自成甚至还在高迎祥手下当小头领呢。
他的别号“曹操”来源于他的性格和事迹,史称“汝才多智而狡贼,中号为曹操,初隶高迎祥,后合献忠,又合自成,折节下之”
意思就是说他为人多有智谋,然而性格狡诈,在当时用江湖中的说法来说就是,此人反复无常,毫无节操,属于“三姓家奴”之流。
最初跟“初代闯王”高应祥勾肩搭背,后面又去跟属于晚辈的张献忠混,因为曾经差点被秦良玉打成“光杆司令”,被人张献忠嫌弃给踹走了,又去投奔“二代闯王”李自成,好歹因为之前跟李自成有过些交际才被收纳。
从运气上来看,此人也可以说有些点儿背,别人都是越来越强,他是越混越差,投奔的人辈分一个比一个小,不知是不是不太会做人的缘故?老是如此折节下交投靠以前的“小弟”,在别人看来他就是“善变”,跟曹操一样。其实之所以被人戏称为曹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跟曹操一样喜好美色。
“汝才嗜声色,所至郡邑,辄择子女之美者,后房数百,女乐数部,珍食山积酣燕歌舞。自成每噱之曰:酒色之徒也”。
大概是因为以前人丑又是个混混娶不上媳妇,所以在这方面就愈发要弥补回来了,自从当上了农民起义军首领之后,他身边就再也没缺过女人,每攻下一座城池,每每第一件事就是搜集美女。传言其后院网罗的美女不下百名,个个如花似玉。这事还被李自成白眼过。
一本“水浒”闯天下
说到多智,也的确有些“纵横”之诡才,怎么说?就是跟四大名著《水浒传》里的人物“智多星”吴用一样,在“多智”这方面,表现在他也喜欢给起义军中的兄弟们排座次,还跟吴用一样喜欢弄些外号给自己贴金。
不得不说虽然偏了点,但看过《水浒传》的他也硬靠着在起义军中排座次,将大部分人给联合在了一起,还在高应祥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当时老高手下共有13路农民起义军,罗汝才主张大家模仿梁山好汉,
定下了以高迎祥为首,统领36路天罡,张献忠统领72路地煞的制度,
而且他还给各路民军立规矩,着实在起义军中无形争夺了很大领导权,后来在其他人那里他也常搞这一套。
农民起义军“炸降派”创始人
崇祯朝眼里,罗汝才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诈小人,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其实是有曲线的,有高潮也有低谷,崇祯十年左右就是起义的低潮时期,因为那段时间前后有大量农名起义军头领被朝廷招安的情况,这还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的典范。朝廷也是没办法,因为关外还有后金在虎视眈眈呢,经不得内耗了。
而那些投靠朝廷的起义军头领中,罗汝才又是奇葩的一个,当初罗汝才一看打不过洪承畴,就立马无节操地投降了,以“受抚”的名义屯于郧县,在把郧县吃干抹净力量重新壮大后,崇祯12年,就立刻起兵造反,跟着张献忠到处流窜去了。
他是第一个投靠后又重新反叛的农民军将领,其实就是“诈降”第一人,后来这招的真谛也被张献忠学了去。
“曹操”末路
1641年,罗汝才投奔李自成,开始时跟闯王相处默契。“自成兵长于攻,汝才兵长于战,相倚为用,每破城,自成取六,汝才取四。”然而因为自己的能耐,罗汝才就飘了,开始不咋听李自成号令,尤其后来起义军将李自成推为“奉天倡义大元帅”,而罗汝才则被叫做“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俨然要在李自成军队里自成一派了,这自然引起了李自成的忌惮,让其大为头疼,不得已李自成就以
“私通明将左良玉”的名义将罗汝才给杀了。
于是起义军后期的“第三号人物”就此落幕,可谓“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