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被称为废都?
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安,就是古代的关中地区,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关中地区位于大片平原之上,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水源,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不二之选,所以关中地区素来就是人口稠密,适合生产生活的优质地带,因此在关中地区设立都城,最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唐朝,而西安就是当时是著名的长安城
更是历代王朝的帝都所在地。那么,为什么在唐朝之后,长安城“西安”被称为废都,关中地区被废弃,不再拥有往日的辉煌呢?
从历史角度来看,西安从盛转衰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植被破坏。
关中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方向,在气候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每年的夏季,以暴雨为主。这就对植被破坏的地区不太友好。没了植被的保持水土,一到每年的夏季,这个地方就会大量水土流失,最终形成像黄土高原那样的千沟万壑。
难道仅仅地形的改变就能使这样一个辉煌的都城变得日益衰落吗?答案显然不是。
之后随着盛唐的到来,得到整个国家的统治者肯定不满足之前朝代的建筑,所以豪华的宫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建造需要,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直线下降,缺少了森丽的覆盖,土壤容易被风吹动,久而久之,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
再加之人口不断增长,物质供给不足,人们生活大不如前。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周朝时期,关中地区的人口就已经达到几万人之多,这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已经是很多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开明的君主励精图治,关中地区见证了开元盛世,人口随着极速上升。
正是因为人口的持续增加,最终使得此地的物资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隋唐时期,随着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粮食需求也不断增多,关中当地已经不能自给自足。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危机,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量从南方输出粮食,以此来缓解面临的危机,但是由于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明的政策,人们不断生育,人口又翻了好几翻,粮食和其他物资更是供不应求,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之,运输粮食途中需要跨越多座大山,更增加了运输困难。
除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有其他因素在其过程中发挥作用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在历史上,黄巢起义可谓规模宏大,
其实就是由黄巢领导的唐末兵变。但因长期流动作战,无稳定后方,缺乏经济基础,最终失败,但是黄巢撤出长安时,对长安屠城并焚烧宫殿及民房,使长安成为一片白地,历经多年也无法恢复。此次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最主要的还是辉煌都城的破败不堪。
还有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地下水,你敢相信?
古代建都的标准就是水,西安恰恰就是八水围绕之地,
是很好的建都之所,可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西周在关中定都到隋唐长安城,西安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将近1100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给长安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到了唐朝中期,城区地下水污染更加严重,而水污染的加剧,直接导致西安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一千多年的发展,让西安享受着作为皇都的华贵,同时也承受着繁荣带来的创伤,最终使得长安在唐朝之后,关中地区生态恶化情况得不到改善,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经济建设难以在此地开展,所以在唐末乱世以后,多数朝代都将都城定在北京,在唐末以后,长安不再是皇室的青睐之地,更是成为废都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