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同为太子,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

同为太子,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皇帝同为千古一帝,虽说两人都有很高的治世才能,但是两人对待儿子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朱元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宠儿子狂魔,不管是他当年南征北战打天下的时候,还是建国后他忙于战事的时候,他都极为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去管理。

太子监国的事情在洪武年间是非常常见的,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是完全不设防的,而相比之下,清圣祖康熙皇帝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康熙不仅处处提防太子胤礽,而且他还多次因为太子亲近大臣,而重罚太子,到最后,康熙还差点把太子给逼反了。

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康熙皇帝其实是一个雄才伟略、心胸宽广的皇帝,为什么康熙有包容天下的胸怀,却如此提防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清圣祖康熙皇帝

宠子狂人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中国封建历史社会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和其他皇帝不一样的是,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鲜少的真正以布衣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登基之前曾做过农民、做过乞丐也做过游方僧,他25岁正式起义,用了15年的时间,战胜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最在意的事情便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能不能保住了,所以说为了让明朝延续国祚,朱元璋也花了大量的心血,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乃至孙子。

朱元璋

虽然说成立大明王朝之后,朱元璋顺利地坐上了皇帝之位,但是他的皇帝之位坐的却并不稳,毕竟这天下也不是朱元璋一个人打下来的,而是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帮他打下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朝廷里面的将军或者开国功臣拥兵自重的话,那说不定明天大明王朝就要换个主人了。

朱元璋自己就是造反出身的,所以他很担心民间或者朝廷里有人造反,因此为了给儿子造势,他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中国古人所信奉的是立嫡立长,因此皇长子从出生开始,便拥有了特殊的政治地位。

朱元璋

朱元璋当年谋反的时候,打出来的旗号是“驱除胡虏”,所以说在执政的过程中,他也是非常看重儒家地位和汉人正统地位的,因此当时的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把皇位交给自己的皇长子,也就是朱标。

而康熙皇帝却不一样,首先,康熙是满族人,满族人本身就不太注重立嫡立长这一套,这一点在清朝其他皇帝身上也体现了出来,所以说,当初立胤礽为太子,也不过是因为康熙需要有一个太子出来稳固国本罢了。

对于他来说,他随时都可以换掉自己的儿子,让更有才能的四阿哥、八阿哥乃至十四阿哥做太子,所以胤礽并没有不可替代性。

康熙皇帝

把年仅14岁的朱标封为了皇太子后,朱元璋便开始思虑起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儿子能否能支撑得起这份大业。

为了360度无死角地将孩子培养成人才,他亲手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与系统的,辅佐太子的教育机构。

朱元璋仿照唐朝旧制,设立东宫为太子居所,从朝廷里面选了很多有名的讲师,给太子讲《春秋》《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书籍,自此之后,重点培养和教育皇太子也成为了明代皇室教育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

朱元璋给太子找的老师究竟有多厉害?看看下面的这份名单就知道了,宋濂、常遇春、刘伯温、徐达,哪一个不是盖世的英雄?

剧照

早在朱标六岁的时候,朱元璋便把宋濂叫到了他身边教他学习了。

相信大家对宋濂的名字都不陌生,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他不仅通习武经,而且双商还极高,在宋濂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下,朱标也成为了一位仁德的太子。

宋濂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哪怕是他回金华省亲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朱标的学业,一封又一封的信往京城寄,让太子多多温书。

宋濂

宋濂教授太子十余年,这十几年里,他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就是因为他对待太子如此尽心,所以他和太子之间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日后宋濂卷入朝廷大案,差点被朱元璋处死的时候,也是朱标及时站了出来,保住了他一条性命。

朱元璋不仅给儿子找了很多老师,而且还和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亲自监督太子的学业。

史书记载,哪怕是政务再繁忙,朱元璋都会亲临大本堂,抽查太子的功课。

宋濂画像

环境不同多差异

朱元璋之所以要把这么多忠臣都叫到太子宫里面给太子上课,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让太子成为一个文韬武略的皇帝,更重要的是,他想提前培养太子和众臣之间的亲密度。

朱标是一个非常谦和的太子,在和老师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和这些臣子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而这一点正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

就算是朱元璋提前离世了,或者说朝廷发生了变动,太子也可以号令群臣,保证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为了激发朱标的读书兴趣,朱元璋还特地从国子学中选了十几个聪明又俊秀的青年做太子的伴读,在把这些人送到太子身边之前,朱元璋还特意亲自叮嘱了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心术端正,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朱元璋剧照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非常担心太子朱标在华贵的服饰和美味的食物中,生出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心思,所以他还经常派太子下基层,让他体会一下民间的疾苦和创业的艰辛。

为了让朱标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朱元璋常常对儿子说:“所谓君子,是就要有将天下之责集于一身的心理准备,如果天子不能正身修德的话,那么天下都要遭殃”。

在众人的培养下,朱标长成了一个温文儒雅的青年,如果说朱标没有早死的话,那他一定会带领明朝休养生息,进入另外一个盛世的。

但是可惜的是,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因为一场大病而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朱标在皇太子之位上坐了整整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间,朱元璋花了多少心血,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朱标剧照

得知太子去世,朱元璋深受打击,抑郁了很久,为了稳固江山,他又将皇太孙朱允炆,定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为了将整个大明江山交到朱允炆的手中,他杀死了很多拥兵自重的将军。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朱元璋只杀了大臣,却没有太对自己的儿子设防,所以多年之后,朱允炆的皇位被自己的四叔朱棣给抢走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康熙和朱元璋是有着天差之别的,从本质上来看,康熙皇帝和朱元璋都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加强君主专制。

但是朱元璋和康熙所在意的东西却完全不一样,朱元璋所在意的是下一任君主到底是不是姓朱,而康熙所在意的却是这个君主是不是自己。

朱棣

两人的心态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是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一样,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天下很不太平,而康熙年间则不一样,康熙一手开创了康熙盛世,他已经不太需要担心江山易主了。

康熙八岁登基,一路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统一台湾,他不需要一个帮助他稳固国本的皇长子,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不威胁他施展拳脚的皇太子。

康熙皇帝立太子的时候,江山已经非常稳固了,作为政治势力来说,朝中的大臣根本就不是皇族的对手,大臣们只是皇族的依附对象。

因此,那个时候的主要矛盾就由皇家和臣子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了皇族内部的矛盾,而这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

鳌拜

皇帝是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而太子则是潜力股,虽说皇帝是掌权者,但是当时的康熙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随时都有可能去世,而太子虽说只是二把手,但他却是未来的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臣都生出了权衡之心,他们会权衡究竟是应该倚靠皇帝,还是依靠太子,随着康熙的年龄一天一天变老,大臣们的心也像太子偏移了起来。

很快,聪明的康熙皇帝便发现了大臣的转变,康熙皇帝非常担心将来太子会逼宫,所以他才做出了很多打击太子的事情。

康熙皇帝剧照

绵延国祚轻亲情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孩子,由于他的母亲是当朝皇后,所以他刚刚满周岁就被确立为了皇太子。

史书记载,胤礽并非是一个草包太子,他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他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而且还擅长拉弓射箭。

刚开始将胤礽立为太子的时候,康熙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康熙皇帝生病、亲征或者忙于他事的时候,就会让太子监国,胤礽在监国的时候,也创立了不俗的政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胤礽剧照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年,康熙带着一群大臣去到了塞外巡视,临走时,康熙把朝廷里的事交给了太子、大臣以及几个阿哥。

不久后,大阿哥和几个阿哥突然跑到了康熙皇帝身边打小报告,说太子品行不端、暴戾不仁、截留蒙古送来的贡品,且还放纵自己的下属贪污腐败,看到皇太子的种种罪证之后,康熙发了一场大火。

太子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就生了一场大病,看着年幼的儿子如此难受,康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得知弟弟生病,其他阿哥都跑到了康熙身前关心他的病情,可是皇太子却跟没事人一样。

胤礽的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康熙,康熙越想越觉得胤礽品行不端,难担大任,最后,他一怒之下废掉了皇太子。

康熙皇帝剧照

将太子废掉之后,康熙便把大臣叫了过来,让他们推选一位新的阿哥做太子。闻讯,大阿哥、八阿哥偷偷和群臣取得了联系,跑到康熙皇帝那儿邀宠,大阿哥和八阿哥争做皇储的行为,不仅没有取悦康熙,还引起了他的高度不满。

康熙很担心这些阿哥为了争做皇帝谋反,所以为了缓和局势,他又把被废了的胤礽给叫了回来,再次将他立为了太子。

刚把胤礽交回身边的时候,康熙是很开心的,史书记载,康熙当时还特意向群臣下了一条命令,让他们不要再提之前的事情了,好好辅佐皇太子,但是已经被父亲废过的胤礽却不像之前那么忠心了,他后来甚至还动了逼宫的念头。

胤礽的行为再次激怒了康熙,于是康熙便下令废掉了皇太子,这次废掉太子之后,康熙便没有再立过太子了。

胤礽

其实不管是在面对废太子胤礽的时候,还是在面对四阿哥、大阿哥、八阿哥的时候,康熙的态度都是充满了算计的。

都说高处不胜寒,不管是皇帝朱元璋还是康熙,他们在掌握天下大权的时候,内心都是极不安心的,他们不仅要处理好手头的正事,而且还又要担心身后事。

由于皇帝朱元璋和康熙所处的时期不同,二人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待太子的态度也是有很大区别。

除了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两位帝王截然不同的态度之外,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康熙、胤仍的亲密度,是完全没有办法和朱元璋与、朱标的亲密度相提并论的。

朱元璋与朱标剧照

朱元璋当年之所以会坚定地贯彻造反之路,就是因为他有儿子了之后有了牵挂,他当年亲征的时候,也是他的儿子在为他守建康,守江山,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和朱标是同生死的情谊,朱标既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最信任的朝臣。

因此,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手的。

而康熙和胤礽则不同,胤礽是太平天子,他是在皇宫里面含金汤匙长大的理论政治家,对他来说,康熙是君、是主,而非是可以亲近的父。

但不论他们采取的做法是什么?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绵延国祚。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信任,明朝,朱元璋,皇帝,康熙,朱标,儿子,宋濂,太子,时候,观点评论,朱元璋,康熙,胤礽,朱标,太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信任,明朝,朱元璋,皇帝,康熙,朱标,儿子,宋濂,太子,时候,观点评论,朱元璋,康熙,胤礽,朱标,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信任,明朝,朱元璋,皇帝,康熙,朱标,儿子,宋濂,太子,时候,观点评论,朱元璋,康熙,胤礽,朱标,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