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错杀张蕴古事件,告诉你道德约束不了皇权

李世民错杀张蕴古事件,告诉你道德约束不了皇权

贞观五年(631年)八月,河内道(一级行政区,相当于后世的行省)地方长官向大唐帝国最高司法机关刑部上报了一起涉及“反动言论的案件”。刑部官员大概查了一下,原来是当地一个叫李好德的精神病人,整天胡言乱语,言语之间对大唐朝廷和通过非正当渠道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其实不是大唐的法定接班人,是通过一场军事政变夺权的,即玄武门之变)有不敬之词。因涉及到了皇帝,政治意义大于刑事意义,刑部的官员自然也不敢怠慢,更不敢瞒报,于是迅速将案子上报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李世民收到刑部的奏报后,批示要一查到底,并委派大理寺丞张蕴古前往河内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张蕴古也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家在河内的相州洹水(今河南安阳一带),幼时就聪慧异常,博览群书,后来通过科举进入大唐的公务员体系,尤其擅长刑名(刑法)业务。李世民即位后,开始了贞观新政,张蕴古抓住了这个机会,向李世民上了一道名为《大宝箴》的奏疏,劝诫李世民要“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爱惜民力,不要贪图享乐;开门纳谏,虚心听取大臣意见,不要自以为是、拒谏饰非;要豁达大度,“安彼反侧”,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方针,安抚好曾经的对立面。李世民看完张蕴古的奏疏后,破格提拔其为大理寺丞,分管涉及尚书省六部官员和徒刑以上案件的审理。张蕴古把大理寺打理得井井有条,破获了许多疑难杂案和陈年旧案,李世民对他也是颇为欣赏。

由此可见,李世民派张蕴古去河内查案,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也体现了他对这个案子的高度关注。张蕴古带着李世民的指示亲赴河内,提审了李好德本人,并寻访了李好德周边的人详细了解事情经过,最后还对李好德进行了简单的“精神鉴定”,得出结论,那就是李好德是真疯子,之后又将李好德带回长安,关在大理寺的监牢。

张蕴古将自己在河内调查的情况形成了一个详细的报告,上奏给了李世民,李世民遂召见了张蕴古并询问他的处理意见,张蕴古根据大唐的律法建议判李好德无罪释放,没必要和一个疯子过不去不是。李世民听完后觉得判得轻了,说怎么能对一个非议朝廷和皇帝的人姑息呢。张蕴古说大唐的律令就是这样规定的,要尊重法律”李世民听完后有些不高兴,但张蕴古说得也没错,李世民也不好说什么。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之际,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御史台副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当朝弹劾张蕴古,权万纪“举报”张蕴古与李好德的的哥哥有私交,且张蕴古与李好德同为河内人,在李好德案子上,存在着姑息包庇等不法事。李世民听完权万纪的汇报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武士将张蕴古拖出去斩首,左仆射(宰相)房玄龄急忙拦住武士,并向李世民求情,结果被李世民严厉训斥,谏议大夫魏征向李世民进谏,也被李世民怒骂训斥,甚至直接拔出刀,扬言要宰了魏征,众大臣和武士还是第一次看到李世民发这么大的火,于是再也没人敢劝,张蕴古就这样被稀里糊涂的砍了头。

过了几天,李世民突然意识到杀张蕴古有欠考虑,他亲自提审了李好德,发现还真是个神经病,这才知道自己冲动了,事后,李世民亲自抚恤了张蕴古的家人,但人死不能复生,张蕴古终究是再也活不过来了。

让我们再来复盘一下张蕴古案件,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只不过因为涉及到了皇帝,特别是触了李世民的龙鳞(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忌讳),刺痛李世民最敏感的神经,最终导致一位能臣被冤杀。其实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明君,其人也是素以虚怀若谷著称,他与魏征的佳话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但即便英明如李世民者,依然免不了张蕴古冤案,而那些个乌七妈糟的皇帝,又能做出多少荒唐事呢,究其根源,那就是皇权太无边无际了,而制约皇权的力量太过薄弱,只能依靠帝王自身的道德自律,一旦帝王不自律了那一切都完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事件,大唐,李世民,案子,张蕴古,道德,约束,李好德,皇帝,河内,观点评论,李世民,张蕴古,大理寺,李好德,河内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事件,大唐,李世民,案子,张蕴古,道德,约束,李好德,皇帝,河内,观点评论,李世民,张蕴古,大理寺,李好德,河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事件,大唐,李世民,案子,张蕴古,道德,约束,李好德,皇帝,河内,观点评论,李世民,张蕴古,大理寺,李好德,河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