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面对绝境煤山自缢,临死要求勿伤百姓一人,崇祯是中国帝王第一人

面对绝境煤山自缢,临死要求勿伤百姓一人,崇祯是中国帝王第一人

明思宗殉国处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前,发出自己作为皇帝的遗诏,大意是说,在他登基十七年的时候,逆贼也就是李自成奔袭北京而来,诸大臣不是配合驱逐强敌,而是分崩离析,各自为政,这是误天子更是误百姓。

"朕摘取皇冠,长发遮面,慷然赴死,实在无面目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最后有个要求,你们可以践踏甚至分尸鞭挞我的尸体,但是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亡国之君朱由检

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百般无奈的窘况中走上了煤山。崇祯在上吊自杀之前用自己的鲜血留下遗言,最叫人揪心的是"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句临终托付。从这个遗言不难看出,崇祯还是关爱百姓的,在自己生死攸关的时刻,还对天下苍生念念不忘,说实话,崇祯这个皇帝比起其它的皇帝更叫人难忘。

崇祯皇帝

事实上,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帝王,他如此悲惨的结局成因并不仅仅是由于当时的明朝已经是危如累卵,随时可能倾覆,也不是因为流寇李自成的来袭,而是大势所趋,朝代更替的必然。

说到底,崇祯的结局是历史的一个必然,他没得选,更没有后退的余地。之所以说朱由检的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大明江山的颓废不可逆转,崇祯充其量只是个守护人。面对病入膏肓的大明江山,崇祯曾励志要重新振兴祖业。励志虽然很好,但结果却很打脸。虽然崇祯从继位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复兴措施,但大都收效甚微,事与愿违。

崇祯皇帝影视形象

第二,崇祯打破朝廷的政治平衡,是导致明朝后期社会动荡的内部因素。从政治平衡的角度来看,东林党人与宦官魏忠贤及其依附势力是当时朝廷的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对持恒政治势力有着微妙的作用。

显而易见,崇祯在处理这些敏感问题上,能力凸显欠缺。为整顿朝纲,除掉了奸臣魏忠贤,政治平衡却被打破。魏忠贤倒台,东林党无所顾忌,大量社会财富流入工商,矿业寡头手里,富商巨贾的为富不仁成了农民起义无形的推手。

明皇宫复原图

第三, 李自成攻城,只是诺米多骨牌效应的开始,北方异族的入侵才是明朝灭亡的真正祸首。实际上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从没间断过侵扰明朝北方。为了抵御这种侵略,明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库匮乏的政府只能增加赋税,刮取民脂民膏。

于是大明变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如此往返恰似一个死结,纵然朱由检再想救大明与危难,但在长期积累的民怨面前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说,朱由检没得选,从而失去民心,进而亡国。

崇祯影视形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面对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不是选择投降,更不是选择逃走,而是用自己的鲜血恪守了自己的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们现在很难去判断崇祯这样的举措正确与否,也无法评论朱由检煤山上吊的对错。

问题的关键是,崇祯的这种看似壮烈的举动,却在无奈之中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毋庸置疑,随着崇祯的离去,外夷统治华夏的历史上演,中国由此走向一个屈辱的时代画面。

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大汉民族主持大局的优劣,就历史发展的趋向来说,满清的统治的确不是一件好事,这被后来的历史一再加以证明。

清军入关图

朝堂上的朱由检恪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本意是好的,但这并不是真的叫天子天天守着国门,更不是叫君王一个个都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我们在赞誉崇祯的坚贞不屈,在惋惜崇祯悲惨的结局的同时,应该知道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作为天子,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掌门人,应该以民族利益为己任,想方设法为百姓谋福利。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实现国富民强,这样才能富国强兵,才能使自己的王朝立于不败之地。

崇祯皇帝影视形象

大厦将倾,拼死不能挽救大明朝

明朝的都城设在北平,在现在看来北京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首都,但在当时的状况之下确有不当,这也是崇祯难以逆天而行的掣肘所在。在靖难之役之后,本来朱棣由北平转入南京登基称帝,一切顺水顺风。

但在一方面,因明朝北方时常受到异族的威胁,此外加上蒙古势力的袭扰,在北京山海关一带设立重镇已是不能再耽搁的事。

另一方面,北平是朱棣的兴师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决意迁都北平,改北平为京师。这样一举看起来京师靠近边关重镇,有利于抗御北方的异族,但问题也显而易见,京师靠近边关也是大忌。我们总不能为了强调边关的重要意义,而忽视京师乃至帝王的安危。这其中坚守边关只是个幼稚的理由,其原因不过是朱棣忌惮南京不是自己的地盘。而这个轻率而又愚蠢选择最后的接盘侠,却是无奈又无辜的朱由检。

明成祖朱棣

毫无疑义,朱由检是个不可多得而又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继位后许多举措颇有新意,比如铲除阉党等。崇祯勤于政事,生活也很节俭,更难得的是这位能够时时反省,曾六下罪己诏,意在重振朝纲。

无奈的是,由于崇祯性格多疑且懦弱,再加上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始终未能挽救大明皇朝的衰微。

阉党代表魏忠贤影视形象

崇祯其实作为皇帝来说,在面临李自成的攻城略地,在应对外族侵袭的形势下,还是有许多的选项可以采纳,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还都南京。

南京的战略要地很有现实意义,这里靠近长江三角洲,是历来的富庶之地。

打仗靠的是资源和补给,而南京就是充足的物产基地。南京对于山海关北平而言,战略纵深不言而喻,在这样广袤的纵深与外夷周旋,剧情反转的可能成倍剧增。

李自成进北京城

南京一带是汉族的集聚地,更是汉文化重要发源地,若在这里与外夷决战,胜负早见端倪。

如果朱由检迁都南京,在广袤的中原地带、西北地带以及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有着一系列分层面的缓冲带可以利用,一路消耗下来,外夷的有生力量早已被吞噬消耗殆尽,临到南京,恐怕也是强弩之末。

南京是明朝的发祥地,远离北平,也就是远离朝廷固有的掣肘,还都的过程就是洗牌的过程,新旧势力此长彼消,崇祯重振朝纲指日可待,也未可知。

崇祯皇帝影视形象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建立在如果之上,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如果崇祯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朱由检登基以后,虽说掣肘甚多,登基非常仓促,再加上他性格有些懦弱,有点多疑,导致了他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不过值得推崇的是,从崇祯煤山上吊死于社稷这件事上,也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和傲骨。在自己就要踏上冥冥之路的时候,还能想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换得百姓的安静。

好一个"勿伤百姓一人"!这句话从一个濒临死亡的皇帝口中发出,用他的血肉来为自己的百姓铺路,在这个角度上,崇祯也许可以算是中国帝王第一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要求,朱由检,崇祯,历史,皇帝,自缢,中国,绝境,百姓,大明,故事传记,朱由检,崇祯,北平,李自成,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要求,朱由检,崇祯,历史,皇帝,自缢,中国,绝境,百姓,大明,故事传记,朱由检,崇祯,北平,李自成,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要求,朱由检,崇祯,历史,皇帝,自缢,中国,绝境,百姓,大明,故事传记,朱由检,崇祯,北平,李自成,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