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兵峰直指北京城,绝境下的崇祯帝,由于国库空虚,只能恳求大臣捐款,来解燃眉之急,但他作为一个皇帝,为何宁可低声下气地募捐,也不狠心抄大臣的家来筹款呢?
首先,崇祯帝的性格不果断,是那种犹豫不决的人,从他出生以来,就身处各种阴谋之下,既多疑又焦虑,缺乏身为君主的坚定和果决,在犹豫之间,机会便不复存在。
其次,此时明朝的大多官员跟皇帝已经离心离德,这些整天争权逐利的大臣,早已经抛弃了身为一个臣子的原则和尊严,皇帝要钱,他们就哭穷喊冤,演戏正是这帮文臣的强项。
最后,如果崇祯帝狠下心来,贸然抄大臣的家,不但于筹款无利,反而会把官员逼反,使得他们卷款逃亡李自成阵营,或者直接造反,与李自成里应外合。
于是,此时的崇祯帝不管如何做,都无法改变明朝被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