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很简单,看看明清两朝的历史就知道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内忧外患,李自成、张献忠等从内部起义是给了明朝内部打击,然而外部来自满清的打击同样严重,这两个因素牵扯了明朝的军事力量,也给明朝的经济和国力重大消耗,明朝最终在这双重打击下走向了灭亡。
明白了这段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感叹,隋唐两朝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是多么的高瞻远瞩英明神武,假如那个时候不打高句丽的话,满清的出现很可能提前,因为高句丽并不只局限于朝鲜半岛,它强盛的时候还占有辽宁吉林的大部分,并且有不断的扩张欲望,如果放任它发展的话,将和后来的金朝和后金(清)的发展别无二致,他们都是渐渐统一了东北大平原,然后以拉拢和消灭的手段掌控了蒙古大草原,集合这两大地域的人力物力,便可以中原王朝抗衡,一旦拥有机会,就会入主中原进而征服全中国,金朝是这样发展的,他们在灭掉辽国据有蒙古大草原之后,很快就灭掉了北宋,造就了汉族人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件之一——靖康之耻;后金或者说清朝几乎走了同样的道路,他们以拉拢和战争的手段获得了蒙古大草原游牧民族的支持,但是他们比金朝还幸运,因为李自成替他们消灭了明朝,又得到了吴三桂的引清入关,所以很快入主北京接管了明朝的统治,使得宋亡的历史又重演。
我们回头再看隋唐两朝征服高句丽的行动,如果没有他们数次对高句丽的打击,特别是唐高宗时期消灭掉高句丽这个国家的行动,那么唐朝就会边患不断,因为历史上这里从三国时期就开始征战不断,高句丽这个国家也正在不断壮大,任由它发展下去的话,它会走后来的金朝和后金一样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把强盛的大唐王朝折腾得一蹶不振,而唐朝之所以没有灭亡,郭子仪,李光弼的力挽狂澜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假如安禄山史思明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高句丽的话,历史很可能就不一样了,安禄山或史思明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吴三桂引狼入室,即使他们不引狼入室,高句丽也会趁乱进军中原,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局,唐朝军队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军队已经疲于应付无计可施,如果再加上一个集合了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的打击会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虽然隋炀帝这个人的很多事上都很不着调,三征高句丽也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这一决策却是眼光长远的,只是由于战术方法不当,所以成效不大,并且也造成了隋朝国内的动荡,但是唐太宗和唐高宗就实行的很好,消灭了高句丽和东突厥,就解除了来自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边境威胁,可以专心的经营西北和西南的吐蕃了。
因此隋唐东征高句丽,实际上是国家长远战略的体现,说明那一时期的最高领导者都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的,宋明时期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无所作为,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亡国之痛,诚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