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往往由世袭而来,被奉为真龙天子。但也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被上天眷顾的天选之人。正如大家所熟知,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草根出身,走投无路时甚至做过一段时间流浪乞丐。
那时穷人家的孩子大多以排行命名,再加上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取名非常随意。朱元璋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家里孩子多,就从一开始排起,到了朱元璋,他刚好是第八个,所以叫做朱重八。
后来通过一番努力,赢得了天下,登基做了皇帝,肯定不能继续用这么简单的名字,所以才自己改成了朱元璋。朱元璋的父亲是个长工,光靠一个人的收入很难养活八个孩子。
因此在朱元璋小的时候,就要去地主家干活,以挣取酬劳,补贴家用。一般在地主家里,长工是最下等的工人,也只配得到最低等的待遇,更不要提身为人的尊严了。
朱元璋干活的这家地主叫做刘德,然而并没什么高尚的品德,对朱元璋等长工连畜生都不如,时常虐待长工。有次朱元璋实在气不过,鼓舞别的长工一起杀了刘德的牛,一起吃了肉喝了汤。
刘德知道后气的不行,指着朱元璋的鼻子大骂卖了他也不值一头牛的钱,然后还命人把朱元璋抓起来吊着毒打了一顿。这一打更是加深了两人之间的隔阂,朱元璋在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他好看。
朱元璋十五岁这年,乡里遭遇了一场粮荒,随后一年瘟疫四起。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年少的他看着家人的尸体不知所措,翻遍了整个屋子,甚至找不出下葬的棺材钱。
朱元璋唯一能找到的也就是最不可能帮助自己的那个人——地主刘德。即便是丰收年代,刘德也不愿意帮助朱元璋,更不要说同样经历了粮荒和瘟疫的地主,存粮早已不复以往丰盈。
但朱元璋是个孝子,认为父母丧事哪怕简单置办也不能如此草率。毫无办法的朱元璋只好硬着头皮和二哥一起去刘德门前长跪,希望他能够软下心肠帮一把,当然也毫无意外地吃了闭门羹。
虽然没有借到刘德的钱,但在回家的半路上,朱元璋遇见了刘德的堂兄刘继祖。刘继祖见朱元璋兄弟二人太可怜,善心大发,带着他们去自己的地里简单打量一番,分了一小块让朱元璋安葬父母。
刘继祖虽然也是个地主,但因为不像别人一样死命剥削工人,所以家产远不及刘德。朱元璋深知刘继祖此举的珍贵,并没有嫌弃地小,反而打心底里感激他。
回家后的朱元璋用草席裹住父母和大哥的尸身,随后将他们安葬在了刘继祖赠送的那块地里。后来这块地也成了朱元璋的祖坟,也就是所谓的凤阳皇陵。
安葬好父母后,朱元璋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对故乡也毫无留恋了,听说做和尚每天都可以吃饱饭,为了能够活下去,他在父母坟前磕了3个响头,便去了皇觉寺做和尚。
在一个战乱的年代,活着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头等大事。朱元璋虽然一直记着刘继祖的恩情,但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旧人已成故人,他没能再见上刘继祖一面。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加入了红巾军,且屡立战功,已经打拼成了一个领头人,每日投奔他的人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刘继祖的儿子刘英。战争让刘英失去了一切,全家只有他一个人还苟活。
朱元璋觉得两人遭遇相似,于是便劝刘英加入红巾军,可以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事业,刘英听后欣然应允。朱元璋感念刘继祖的恩情,就将刘英留身边作为护卫。
后来刘英跟着朱元璋征战多年,看到周围的随从亲信都得到了晋升,便也想到军队中去,得到历练。起初朱元璋怕刘英出事,刘继祖的独子身亡便绝后了,但后来禁不住刘英劝,还是成全了刘英。
刘英到了军队后也十分拼命,不仅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还立下了不少战功。最终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
1368年,朱元璋基本拿下了江南地区。登基之初带着刘英一起回到老家,拜了祖坟。再次回到刘继祖赠送的那片地,朱元璋才发现那其实是一片风水宝地。
朱元璋当即封刘英为属丞,专门管祭祀之事。并且永久免除赋税。属丞不是什么大官,但不会被轻易卷入朝中是非,且官位是世袭制。只要不犯什么大事,刘英家便可世世代代吃皇粮,不为生计而发愁了。
朱元璋此举不可谓不用心。朱元璋登基后,扩建完成明皇陵时又想起了刘继祖。于是下令将刘继祖追封为义惠侯,妻子为侯夫人,侯位世袭。
明皇陵建设完毕后朱元璋已经察觉到朝中的暗潮涌动,便让刘英回凤阳任职。起初刘英不肯,但经过朱元璋的几次劝告后终于同意了。
过了几年,朝中就卷起了腥风血雨,刘英因远在凤阳而躲过一劫。不知远在凤阳的刘英在得知朝中事物时,是否能够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一片小小的土地,对于地主而言,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但对于急需它的人,意义非同寻常。一个小小的善举,解了朱元璋迫在眉睫的愁,也在无意中造福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作者:华夏小生
编辑:小冯
参考资料:《明史》《万历野获编》
#在头条看见彼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