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西晋国祚51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

西晋国祚51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

前言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然而就在此时,晋朝的覆灭伏笔,也随之埋下,国祚如此之短,仅51年便走向灭亡。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或许从司马家篡权那天开始,就已经为它的“短命”结局埋下了伏笔。因为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

一、司马懿篡权:背信夺权的开端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汉灵帝时期,早年追随曹操,在魏文帝曹丕时期,任中书监、录尚书六条事,地位仅次于曹丕和参与政变的陈群。

司马懿性格阴险,野心极大。他明白只有控制皇室,才能掌握实权。因此,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更加专心辅政。

曹叡非常信任司马懿,甚至临终时托孤于他,希望他辅佐年幼的曹芳。然而,司马懿却在曹叡死后发动政变,背弃了托孤之责。

254年,曹叡去世,8岁的曹芳继位。按照曹叡的遗愿,权力应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掌握。

但司马懿见曹爽骄横,便决心单独控制大权。为此,他设计陷害曹爽,并在次年发动政变,夺取曹爽军权,软禁曹芳。此即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曹爽被赐死,曹芳成为傀儡皇帝。至此,司马懿成功控制魏朝政权。他依仗武力政变夺取政权的做法,开创了日后司马氏篡权的先河。

需要注意的是,司马懿之所以敢发动政变,是看准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曹魏实力强大,国家机器高度中央集权,皇帝权力太大,而曹芳又年幼,曹爽少谋,正好成为司马懿的突破口。

如果放在东汉诸侯割据、皇权旁落的年代,仅凭武力夺权可能性就很低了。

所以,司马懿的成功政变,也得益于曹魏这个时代政治环境的 “孕育”。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武力背信夺权,破坏了托孤之交。这为日后司马氏的夺权之路,开创了危险的先例。

二、司马昭之弑:公然触犯君臣大忌

曹魏晋代,讲究“忠”和“孝”,司马懿的背信弃义已颇为缺德。但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265年,其子司马昭直接指使心腹成济刺杀了年仅22岁的曹奂(曹芳的弟弟,此时已被废为晋王),史称“弑君”。

曹奂此时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威胁,司马昭之所以置他于死地,很可能只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消除潜在敌人。

“弑君”的严重性,在于这是公然触犯了君臣伦理的底线。按照儒家思想,君主的地位应该高于一切,臣子对君主应该绝对忠诚。

司马昭这种行为无疑对传统伦理秩序造成了冲击。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司马昭自己也深感不安,担心丧失人心。

为平息众怒,司马昭诛杀了成济及其三族,然而这无非是推卸责任的姿态。成济只是替死鬼,真正的黑手是司马昭自己。

可以说,司马懿开启了篡权之路,而司马昭则将这一过程进一步推向了极端。与其父不同,司马昭 个性多疑残忍,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他的操作下,皇权被进一步掏空。

三、独尊儒术:依靠道德统治的尴尬

司马氏之所以敢这样背信弃义,也与当时的道德秩序变化有关。

东汉时,儒家思想非主流,鲜见讲究“忠君”。而曹魏确立儒术地位后,讲究忠义,皇权才获得民心支持。

但是到晋朝,皇帝地位被弱化,儒家思想渐成空谈。原本强调忠义的士大夫阶层,也难再为皇权辩护。

这与曹魏太重视儒术也有关。曹魏为了获得士人支持,过分强调三纲五常,将儒家内容教条化。

这使许多士人将忠君仅仅视为一种口头道德标榜,而非内心信仰。

当皇权被掏空,他们也就无力再捍卫这种空泛的君权了。于是在弑君这种严重破坏君权行为发生时,儒者也无力制衡,只能讪讪。

可以说,曹魏坚持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政治工具,也间接导致了晋朝忠君思想的衰落。到司马氏当权时,儒家已无力阻止他们的篡权行为。

四、民心尽失:丧失君权合法性的悲哀

通过种种手段夺取皇权后,司马氏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合法性以巩固统治。

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强调“重文学”,推崇儒术;立嫡长子为太子,维护礼法;并作为晋王迁都洛阳,继续打持汉晋正统旗帜。

然而这些举措都难以掩盖夺位的正统合法性缺失。拥立傀儡、弑杀君主的做法,已经严重违背了儒家忠君思想。

即使司马氏在表面上推崇儒术,但其背信弃义的行为已被识破。士人对其奉行儒术的动机也抱持怀疑。

可见,儒家思想在司马氏夺权过程中已经名存实亡,成为维稳的政治把戏。它无法再像曹魏那样为皇权提供强有力的道德认同。

由此看来,司马氏的种种作为,让晋朝丧失了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没有内在凝聚力的晋朝,国祚短命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司马氏的背信弃义为晋朝埋下了隐患。他们放弃了传统忠君道德规范,用武力政变和阴谋篡位。

这些手段让晋朝丧失了统治的正当性,失去了民心支持。儒家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口号,丧失了约束力。

晋朝在道德信仰上出现断裂,必将导致合法性危机。稍有变故,就可能土崩瓦解。司马氏为了一己之私,使国家秩序与道德信仰遭到破坏,也为晋朝埋下了隐患。

51年的晋朝覆灭,便成为历史的注脚。从司马懿的篡权,到司马昭的弑君,晋朝覆灭的种子,早已经悄然扎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天下人,皇权,司马懿,司马氏,政变,司马昭,曹魏,司马家,晋国,晋朝,故事传记,司马懿,司马氏,曹芳,司马昭,曹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天下人,皇权,司马懿,司马氏,政变,司马昭,曹魏,司马家,晋国,晋朝,故事传记,司马懿,司马氏,曹芳,司马昭,曹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天下人,皇权,司马懿,司马氏,政变,司马昭,曹魏,司马家,晋国,晋朝,故事传记,司马懿,司马氏,曹芳,司马昭,曹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