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

武帝死后,变乱首先从宫廷里爆发。太子司马衷即位,就是晋惠帝。这位糊涂愚蠢的皇帝,成了皇后贾南风的傀儡,王朝大权很快落在了贾南风的手里。

最初,杨骏独揽大权,想用些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并不管用。永平元年(291),贾南风利用被杨骏排斥的官员,利用宗室诸王的不满,矫诏引楚王司马玮领兵入朝,杀了杨骏,夺回权力。而且把杨太后、太后的母亲庞氏处死。

贾南风有一个心病,这就是太子司马遹的存在。自己不生孩子,丈夫有智障,可是,司马遹却聪明过人,性格刚劲。虽然未必贤能,却足以让贾南风担心自己的未来。

于是,贾南风设下陷阱,废掉了太子司马遹,太子的部下谋划政变,贾南风干脆杀害了司马遹。贾南风的恶行,引起了诸王和朝臣们的不满。永康元年(300),本来与贾南风勾结在一起的赵王司马伦,利用这个机会,杀死贾南风等人,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从永平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十六年间,先后有八个司马家宗室加入了权力的混战,这就是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彻底消耗了西晋的国家实力。其间,永安元年(304),在蜀中的成氏和在山西的匈奴刘渊,率先起来造反,揭开了“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的序幕。

回顾一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原因,除了贾南风的政治操作引发危机之外,西晋立国以来的制度安排,也值得反思。

建国初年,晋武帝接受曹魏没有分封同室宗亲的教训。他既用外戚辅政,又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都是司马家的,建立诸侯国。这些诸王,可以选拔自己封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还统领着军队。历史好像回到了刘邦初建国的时代。这样的制度留下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东汉末年,朝中有外戚宦官专权,地方有军阀割据,所以朝纲不正。曹魏接受这个教训,外戚宦官靠边站,宗室靠边站,最后就给了司马家族以篡权的机会。只要中央发动政变,朝中无奥援,地方无屏藩,江山就易色了。现在司马氏分封了二十七个王,贾南风和杨骏这些外戚,他们都参与到前台来,最后司马氏也亡了。

可见,制度本身无好坏,关键看什么?历史条件。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样制度,片面的接受教训,好像防范了前朝的问题,却引发了新问题。古人对此有很多的讨论,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再好的制度,关键还是靠人,看是在什么样人的掌控之下。这就跟接班人的选拔密切相关了。在帝王时代,一个王朝的接班人,就是皇帝的儿子,他本身或昏或明,或贤或愚,对王朝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关系很大。帝制就是这样子。晋武帝选了一个智商极低的儿子当皇帝,再好的制度,他也没有能力掌控嘛!中央君主糊涂,地方诸王坐大,社会矛盾尖锐,加上对内迁少数民族的管理漏洞,那不是坐在火山堆上吗,西晋的灭亡,势所必然。

大家注意到没有,《资治通鉴》的这种叙事,虽然也有“臣光曰”之类的直接评点,但是它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就是从具体事情上记述和探究王朝的兴衰。我们如果非要深入探究人事背后深层次原因,什么土地问题啦,赋役制度啦,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那样许多问题就扯得很远了,那是推脱了当事人的责任。尤其是西晋,如果不是上层的生活靡乱,奢侈夸浮,那么皇帝弱势一点,大臣有为一点,也许还能够撑起来。

总之,在帝制时代,一个政权能不能找到优秀的接班人,对于王朝兴衰,非常重要。世袭制度下,能否在皇家子胤里找到优秀的接班人,本身就是问题,何况还有立嫡以长的限制,选择范围更小。在中国的皇帝制度下,皇帝不行,就必须有一个贤能的宰相来帮衬,宰相来解决现实执政问题,儒家和道法家都讲“垂拱而治”,未尝不包含这层意思在内。如果辅佐大臣,宰相制度也不行的话,有什么机制可以纠正皇家子孙的不肖呢?昏君奸臣,这两个叠加在一起,就必然会亡国。对曹魏来说,就是司马家族取而代之;对于司马政权来说,君主昏庸,辅臣不行,外戚也不行,就只有分崩离析的命运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诸王,时期,八王之乱,皇帝,问题,贾南风,制度,元年,司马家,外戚,观点评论,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司马遹,外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王,时期,八王之乱,皇帝,问题,贾南风,制度,元年,司马家,外戚,观点评论,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司马遹,外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王,时期,八王之乱,皇帝,问题,贾南风,制度,元年,司马家,外戚,观点评论,八王之乱,贾南风,杨骏,司马遹,外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